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认识和学习规划
当我踏入大学校门,我才逐步了解和认识到马克思主义。
让我第
一次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书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马克思主义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
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
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
博大精深。
而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是短浅的,
粗略的。
正如书中所说,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作出不同的回答。
马克思是时代的产物,这是无庸置疑的。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无产阶级但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知道提出了强烈地需
求。
现实的时间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知道,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也需要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
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从另个角度思考,书中亦提到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
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他们通过革命的时间和孜孜不倦的科学研究 , 批判地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已有的优秀成果 ,才可能在已有的人类优秀
文化遗产的基础上 ,实现人类思想史上伟大革命。
马克思注意在实践
中不断发展和丰富。
而在今天,如此繁华的社会。
马克思的价值又如何体现呢?马克思主
义哲学诞生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是当代最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当代唯一不可超越的
哲学。
正如德里达所说:“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
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
”新世纪,经济全球化
不断发展,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我们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分析,对层出不穷的问题的解决,无不凸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
以往的哲学只是用不同的方式
解释世界,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始终聚焦于改变世界。
我们应该牢牢把
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品格,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新
情况,解决新问题,回答时代的课题,坚持
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要通过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创新来实现。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格,创新是马
克思主义哲学繁荣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卓有成效地回应
来自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挑战,继续引领时代潮流,就要实现自身的理
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必须担
负的历史使命。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内
在要求和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的、富有生
命力和不断向前发展的思想理论体系。
随着自然科学划时代的发展,
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刻发展,随着社会生活的重大变
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要发展自己的内容,改变自己的形式。
马克
思主义哲学要通过自己的体系创新总结和巩固其理论内容的创新,并进一步推动理论内容的创新。
马克思,确实是一个伟大的人物。
马克思的一生经历过无数次失败,革命的失败没能使他对自己为之献身的正确和伟大的事业所抱的深刻信念产生过丝毫动摇。
在无产阶级革命领袖身上没有流露过像小资产阶级民主派领导人当时所表现出的那种惊慌失措、垂头丧气、缺乏信心的情绪。
他的革命乐观主义、钢铁般的耐力、坚不可摧
的斗争意志在革命艰难困苦时期表现得更为突出。
据查阅,马克思在一封给革命战士约翰·菲力浦·贝克尔的信中写道:“我至今始终确信,凡是真正坚强的人⋯⋯一经踏上革命的道路,即使遇到失败,也总是能从中汲取新的力量,而且在历史的洪流中游得愈久,就变得愈坚强”。
当然,没有一个派别的理论能够完全正确,只有不断地发展来接
近真理。
欧美的马克思主义目前已经基本灭亡,我们也需要有为接近真理付出代价,变革观念的心理准备。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的一个阶段,它是真理的一部分,有着重要的价值,但不能完全代表真理。
万物有
始有终,我们会有新的发展,因此也需要好好学习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
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
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的名字永垂史册,他的学说将永放光芒。
而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们更需要有细致的打算。
进入大学,并不意味可以停下脚步轻松一下。
与过去相比,现在大学
的学习面临更大的压力与挑战。
当然,对每个进入大学殿堂的学生来说,大学校园也意味着无限可能。
大学与中学的学习方式完全不同,中学习
惯于接受老师的传授与课堂灌输,而大学老师更注重问题的讲解与思维
方式的引导。
大学的专业学习是一种开放式、启发式的,专业课老师只给学生讲解基本原则与规律,是导师式的,更多是要开发学生独立思考
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学会一种解决手段。
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完善。
而对于如此众多的社团,参加社团并不是越多越好。
一方面我们
的精力有限,社团虽然对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有所帮助,但不能把专业
学习放在一边,而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社团活动中,本末倒置。
另一方
面,选择社团要结合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
如果只是
一个社团成员的名义,对自己来说得不偿失。
再者社团良莠不齐,有
些社团本身开展活动很有限,属松散型,参加这样的社团往往得不到
实质性的锻炼。
所以我们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以至于真正的锻炼好
自己想要的能力
而对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毕竟不是实习,社会实践更多的强调大
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
因此,并不限于自己的专业学习与研究的方
向。
当然如果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应用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那是最
好的。
但大二所学的知识还是很基础性的,应用性还不够。
大学的社
会实践如果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了解社会对这个专业的应用、使用
等方面情况,同时了解社会对该专业应用的不足点,回校后有针对性
进行调整,这对今后的专业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同时主动参与社会实
践是丰富大学学习内容的好手段,对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层面,增
长社会见识是有积极意义的。
对于职业规划,大一进行职业规划并不早,因为我们已经适应了大
学的学习与生活,了解自己的专业。
当我们融入大学生活环境时,就
应该开始为自己如何融入职场做规划。
职业规划不是生产计划,它是对自己职业发展路线所做的描绘。
进行职业规划的前提是了解自己,
了解职业,对自己的需求清晰明确。
另外,职业规划还要根据社会的
变化和个人的发展机会做适当的调整,才符合自己发展的实际情况。
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既不能放松,也不能急于求成。
为了学习
我会警惕各种事情的影响。
始终坚持自己学习第一的原则。
大学是高等教育的殿堂,也是寻求知识的场所。
它需要同学们积极主动挖掘
知识,研究学问,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古谚云:“师傅
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教师在课堂讲授知识后,学生不仅要消化理
解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而且要学会运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去获取大量信息,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遇到难题时要学会与同学互相协作探讨,这种自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业成绩。
刚刚毕业的阿炜建议
新生们“要多多旁听外系的课程,如会计、法律、摄影、口才、投资等,以拓宽自己的眼界。
在你走上工作岗位后,你会发觉那些知识是
非常实用的。
而一旦走出校门,你就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免费资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