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训练1

基础训练1

基础训练1
教学要求:
1、辨析形近字,会组词。

2、练习写近义词。

3、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词语。

4、认识比喻句,读懂把什么作什么。

5、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把错乱的句子整理成通顺的话。

6、对话训练。

7、阅读训练。

要求读懂短文的意思,能借助字典扫除阅读障碍,能抓
住课文的主要句子,说出短文哪些内容讲了“猫头鹰是捕鼠能手”。

8、作文训练。

观察校园(或某一教室)的一角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写
一段话。

要求抓住景物的特点,语句通顺连贯。

教学时间:
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熟()刻()厉()去()
塾()该()励()丢()
1、生读题后,独立完成。

2、教师检查后小结,鼓励学生组出不同的词语。

3、让学生读填写好的词语。

二、教学第二题:写出意思相近的词语。

似乎()观赏()尤其()
顿时()欢畅()通常()
1、生读词语。

2、让学生说说每个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哪些。

3、让学生填写后读一读。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1、()地奋斗了一生。

2、玻璃缸里有几条()的小金鱼。

3、海底世界真是()。

(1)句子。

(2)想想在句子的括号中填哪些能使句子意思更完整、更恰当。

(3)填写,教师巡视。

(4)读填写好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第四题:说说下面的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再抄写一遍。

1、上刻的“早”字,很像一个还没有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

2、有一盆仙人球,长得像个小南瓜。

(1)读句子。

(2)让学生说说每个句子中把什么比作什么,教师小结。

第一句把“早”字比作“花骨朵”“火把”。

第二句把“仙人球”比作“小南瓜”。

(3)让学生读这两个比喻句。

抄写比喻句。

二、教学第五题: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句子前面加上序号,再读一读。

()交给了老师。

()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我在学校门口拾到一支钢笔。

()到学校,我问同学是谁丢了钢笔。

()老师表扬了我,还给我戴了一朵小红花。

()同学们都说钢笔不是他们丢的。

1、同学读懂每一句话讲什么意思。

2、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句子讲了一件什么事及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按事情的发展先后顺序把句子重新排列,连成短文,教师巡视。

4、教师小结。

5、让学生把整理好的短文读一读。

第三课
教学过程:
对话。

先学对话,再以暑假的一次活动为内容,和同学们进行一次对话练习。

小刚:小军,暑假过得好吗?
小军:好。

一放假,我家就搬进了新楼房。

我和爸爸、妈妈整整忙了两天,才把房间布置。

有空到我家来玩吧!
小刚:我一定去。

暑假我爸爸去广州出差,给我买回一个电子小狗。

小军:好玩吗?
小刚:好玩极了,一打开开关,小狗立刻就活了,眼睛会发光,嘴里还“汪汪”地叫。

小军:它会走吗?
小刚:会啊。

不但会走,头还能摇动,小尾巴一摆一摆的。

我每天做完作业,都要玩玩它。

小军:好哇,你一定来,明天见。

小军:明天见。

先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2、再分角色对话。

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这种交谈式的对话的特点和方法,从而提高交往能力。

3、在这基础上,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暑假生活的实际,仿照这种对话方式进行交谈,提高实际能力。

4、教师小结。

第四课时
教具准备:
挂图1幅
教学过程:
阅读
出示阅读的内容。

2、让学生看图读短文,借助字典扫除阅读障碍。

3、让学生说说短文中讲了什么内容。

4、让学生:
猫头鹰的眼睛、耳朵、嘴、爪子各什么特点?
白天、猫头鹰站干什么?夜晚,它干什么?
5、让学生完成阅读要求。

这篇短文是围绕“猫头鹰是捕鼠能手”这句话来写的。

文章中从对“猫头鹰”的眼睛、耳朵、嘴巴的描写,说明猫头鹰是“捕鼠的能手”。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作文
仔细观察校园(或某一专用教师)一角的景物,注意你是从什么地方进行观察的,能看到哪些景物。

观察呀按一的的顺序,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要想好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还要注意语句的通顺连贯。

1、让学生观察校园的某一个角的景物
2、让学生按观察的顺序说说自己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3、让学生按刚才的方位顺序和观察的先后顺序写一段话。

4、教师批改。

5、让学生读一读写好的作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