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三支一扶招考考试法律习题(1)1.根据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下列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机关是:A.北京市海淀区人民代表大会B.天津市人民政府C.中共重庆市委D.石家庄市人民代表大会2.下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职权的有:A.修改宪法B.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C.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基本法律D.解释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3.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区别的表述,正确的是:A. 法制是相对于非法律性质的社会规范而言的,法治则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B. 法治往往与民主、人权相关联,而法制既可与民主、人权也可与专制、特权相联系C. 法制主要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法治则主要解决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D.法制是法治的前提和条件,法治是法制的实现和保障4.依宪法规定,没有明确限制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职位有: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秘书长B.国家副主席C.国务院秘书长D.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5.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我国的村民委员会依法实行:A.民主选举B.民主决策C.民主管理D.民主监督公务员考试在线答案解析:1.D【解析】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必须是人大及其常委会,故B、C错误。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代表大会不是北京市人大,不属于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范围,而石家庄市人民代表大会属于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大,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
故正确答案为D。
2.D【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修改宪法、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指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基本法律等职权,而解释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的职权。
据此,正确答案为D。
3.ABC【解析】这是一道政治常识题,通过平时的政治知识可以知道“法制”是“法治”的前提和条件,但“法治”不是“法制”的实现保障。
故正确答案为ABC。
4.AC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据此,正确答案为ACD。
5.ABCD 【解析】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所以我国的村民委员会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故正确答案为ABCD。
2013年三支一扶招考考试法律习题(2)1、李某多次尾随盗伐林木人员,将其砍倒尚未运走的林木偷偷运走,销赃获利数千元。
此外,他还盗伐了他人自留地、责任田等地边田坎种植的零星树木5个多立方米。
对李某的上述行为应当如何定罪处罚?A.以盗伐林木罪定罪处罚B.以盗窃罪定罪处罚C.以盗伐林木罪和盗窃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D.以盗伐林木罪、盗窃罪和销售赃物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2、某市公安局刑事警察赵某下班期间发现有人斗殴,即予以制止。
正巧打架的马某与赵某有矛盾,便对赵某出言不逊。
赵某大努,拔枪将马某击伤。
下列关于赔偿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A、应由赵某赔偿,因其行为属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B、应由赵某赔偿,因其是刑事警察,无治安管理职权,且是在下班期间作同C、应由公安局赔偿,因赵某的行为是执行职务D、应由公安局赔偿,因赵某的行为属于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的情形3、甲因为男友乙不忠于自己而生恨意,决定杀乙。
某日把乙引到家中将一瓶安眠药(50片)掺入咖啡中并让乙喝下。
乙在床上昏睡,甲打算去离家附近的一座山上自杀,但是犹豫徘徊了一夜,心生悔意。
于是急忙回家,发现乙已经被人送往医院抢救,未死。
甲大喜过望。
对甲()。
A.按既遂犯处罚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D.应当免除处罚4、甲晚上潜入一古寺,将寺内古墓室中有珍贵文物编号的金佛的头用钢锯锯下,销赃后获赃款10万元。
对甲应以什么罪追究刑事责任?A.故意损毁文物罪B.倒卖文物罪C.盗窃罪D.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5、遗产是指公民死亡时遗留下来的()。
A.个人所有财产B.依法规定享有的财产C.个人合法财产D.公民收入和储蓄公务员考试在线解析:1、答案:B 【解析】:依最高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的解释》第9条,将国家、集体、他人所有并已经伐倒的树木秘密据为己有,以及偷砍他人房前屋后、自留地种植的零星树木,数量较大的,应定盗窃罪。
故选B.盗窃后的销赃行为与盗窃行为之间是牵连关系,从一重处理,不另定销赃罪。
2、答案:D【解析】赵某当时虽在下班时间和非工作场所,但他是刑事警察,职务特殊,处于随时待命状态,制止斗殴在警察的职责范围之内,因此该行为与其职责有关,不属于个人行为.根据国家赔偿法)第7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赵某在不必要的情形下违法使用手枪致人伤害,根据该法第3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四)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因此选D.3、答案:C【解析】《刑法》第23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fanzui),由于犯罪(fanzui)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24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题中,甲已经着手实施了故意杀害乙的行为,所以排除犯罪预备的可能。
乙未发生死亡的事实排除了犯罪既遂得可能。
4、答案:C【解析】对盗窃珍贵文物的,如果仅属窃取,应定盗窃罪;在盗窃过程中破坏珍贵文物、名胜古迹的,可以按盗窃罪或者破坏珍贵文物、名胜古迹罪中的一重罪从重处罚,盗窃墓葬,窃取数额较大的财物,应以盗窃罪论处。
故选C.)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是指盗掘尚未出土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而甲盗窃的是有珍贵文物编号且安放在古寺中的金佛的头,说明这尊金佛已经出土,不再属于古墓葬中尚未出土的文物。
5、答案:C【解析】我国《继承法》第三条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1)公民的收入;(2)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4)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5)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6)公民的着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7)公民的其他合法权利。
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C。
公务员考试在线2013年三支一扶招考考试法律习题(3)1.下列有关民事法律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民事法律关系属于思想的社会关系B.民事法律关系需具备主体、内容与客体三个要素C.民事法律关系只能因合法行为而产生D.民事法律关系只能存在于平等民事主体之间2.在当事人没有约定、法律亦无特别规定的情况下,买卖合同中的财产所有权的转移时间是()。
A.标的物交付时B.买方付清全部货款时C.合同生效时D.合同成立时3.在所附条件不成就时,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A.自动解除B.自始无效C.继续有效D.不生效4.某报社在一篇报道中披露某女影星甲曾做过不光彩的事情,致使甲倍受歧视。
甲因无法忍受巨大的精神压力,跳楼自杀未遂,但造成终身残疾。
该报社的行为()。
A.是如实报道,不构成侵权B.侵害了甲的隐私权C.侵害了甲的生命权D.侵害了甲的健康权5.下列权利中,只能由自然人享有的是()。
A.所有权B.名誉权C.肖像权D.用益物权公务员考试在线答案解析1.C【解析】知识点是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法律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法律关系不是人与物的关系,而是人与人的关系,用马克思的话说,人与人的关系属于思想的社会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尽管有财产性,有物权关系、债权关系等,但作为法律关系还属于思想的社会关系。
B项是民事法律关系三要素,D项是民事法律关系区别于其他法律关系的本质特征。
只有C项说法不正确。
因为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既有合法行为,如合同,也有不合法的行为,如侵权行为。
2.A【解析】知识点是买卖合同中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的时间。
买卖合同是转移财产所有权的合同,其标的物何时转移,不仅关乎买方是否获得该物,而且关乎标的物意外灭失后其风险的承担。
为了充分实现私法自治,合同法允许当事人约定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的时间,如果未作约定,法律必然要加以规定。
《合同法》第133条规定:“标的物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故A项正确。
在后三项情形下,在B、C两项的情形下,只有当事人特别约定才可以作为所有权转移的时间。
D项在简易交付条件下,根据法律特别规定,可以作为所有权转移时间。
如甲、乙支前先行订立租赁电脑合同,乙作为承租人占有电脑,后两者又签订买卖该电脑合同,电脑所有权便自买卖电脑合同成立时转移。
3.C【解析】知识点是附条件法律行为的效力。
附条件法律行为中的所谓解除(消灭)条件和延缓(停止)条件都是条件对该行为所产生的作用,是导致该行为生效还是终止效力。
导致生效的条件成为延缓条件;导致失效的条件为解除条件。
条件成就或不成就是指条件的内容(某种事实)是否发生,发生了即为成就,不发生就是不成就。
如果附解除条件,所附条件不成就,意味着事实没有发生,原来的行为继续有效,故C项正确。
如果条件成就,行为自动解除。
因此,容易混淆的就是A项。
B项自始无效是指无效民事行为和可撤销民事行为被撤销后所产生的法律后果,D项是附延缓条件不成就所产生的法律后果。
4.B【解析】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主要表现在刺探、调查个人信息,干涉、监视私人活动,侵入、窥视私人领域以及非法公布、利用他人隐私等。
报社作为新闻媒体,报道真实的事实是媒体的责任,但这种报道必须有限度,即受公共利益的限制。
如果女影星的事情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私事,女影星的隐私权就要受到限制。
本题中并未指明女影星的“不光彩”事情牵涉公共利益,“不光彩”的事情是女影星不愿公开的,他人也不便知道,故报社的报道行为属于侵犯隐私权。
选项A错;甲的自杀行为是对自己生命权的处分,甲的健康权受损是甲自己的行为所致,不是报社的报道行为本身,故选项C、D不符合要求。
5.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自然人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自然人和法人作为两大基本的民事主体,其享有的民事权利不同。
专属于自然人享有的主要是人身权的内容。
但我国民法规定的人身权主体也包括法人,法人享有的人身权仅限于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
2013年三支一扶招考考试法律习题(4)1.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下列发明创造中不能授予专利权的是()。
A.饮料的配方B.转基因大豆的生产方法C.疾病治疗仪的制造方法D.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2.甲、乙二人同在山坡上放羊,乙的羊混入甲的羊群,甲不知,赶羊回家入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