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讲解词

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讲解词

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讲解词【五峰山大门处】尊敬的各位领导,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五峰山景区。

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由五峰山、蒲苞山和百岛湖三大景区组成。

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关怀下,现景区已初步完成一期建设。

目前可供大家参观的景点有竹海、三友园、月宫桂、会峰楼、咏竹园等多个景点。

今年我们还将启动改扩建景区大门、国道318至景区大门的公路、登山游步道,恢复建设以纪念我县明末清初一代高僧——破山和尚为主题的佛恩寺。

大家可以看到在景区大门处有一幅对联,横幅“幽怀清心”。

咱们到竹海来,感受竹海的清新和宁静,更能涤荡心灵。

“幽怀清心”,这正是廉洁之人的情怀。

【停车场——三友园】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走进大竹海,去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这份宁静与清凉。

大家看这里有一处假山,上书“竹以直为美、人因正而尊”。

的确是这样,绿竹因挺拔的身姿受到人们的喜爱,做人也当如竹,正直的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尊重。

徜徉在竹海林间,你是否有一种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的快感呢,不时听着鸟儿婉转的歌唱,你会感觉到尘世的一切忧愁烦恼都将随风而去,化为乌有。

这时你才会真正领略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那句至理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深刻含义。

一提到竹,相信大家和我一样便会想到“蜀南竹海天下翠”。

没错,蜀南竹海在川南肥沃土壤的滋养下所生之竹苍翠、俊秀,成为川南人民的避暑好去处。

而在川东喀斯特地形区相对缺水的情况下,五峰山竹海的竹林却有面积之大,品种之多的特点,不得不说是个自然界的一个奇迹。

大竹地区盛产竹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就盛产竹子。

古诗云“问我大竹竹几何、根串七县、叶落九州”。

如果蜀南竹海美在竹之秀、竹之俊,而我们川东竹海则贵在竹之源、竹之魂。

问天下竹之源所在,大竹境内看一看;问大竹竹海有多盛,三山两槽无穷尽。

茫无涯际的百里竹海,一年四季郁郁葱葱,绿浪滔滔;云蒸霞蔚的三山两槽,春夏秋冬百鸟啁啾,溪流淙淙。

现在大家看到崖壁上有两个大字“树德”,寓意崇尚竹之品德。

大家刚刚走过一段竹林幽径,相信必定会对竹宁折不弯的品德有所感悟吧!这边的崖壁上的两个字是“凌寒”,竹是岁寒三友“松、竹、梅”中的一种,它傲视寒冬的精神自古就被人们所称道。

“凌寒”寓意着即使身处逆境,或处于“高处不胜寒”的险境,也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保持桀骜不驯的品格。

【三友园】现在我们来到了三友园。

我们都知道,岁寒三友是松、竹、梅,我们这里所讲的三友却是得名于郑板桥画中“兰、竹、石”三友。

三友园,原名小石林。

传说我县历史上有名的高僧破山就是在此遇见他的师兄师姐,从而遁入空门,成就了一代大师的。

因为这里有石、竹、兰,而石是破山化身,竹是破山师兄的化身,兰则是破山师姐的化身。

所以,这小石林后来便被易名为石、竹、兰三友园。

现在,它也成为了朋友、知己们聚会赏竹的快乐场所。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种竹叫凤尾竹。

因其形状类似凤尾而得名。

凤尾竹又名观音竹,原产我国南部。

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耐寒性稍差,不耐强光曝(pù)晒,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土壤。

凤尾竹株丛密集,竹干矮小,枝叶秀丽,常用于盆栽观赏,点缀小庭院和居室,也常用于制作盆景或作为低矮绿篱材料。

在三友亭上有一幅对联大家不妨念念看,“谦逊人生宜和绿竹论虚实,不俗世态敢与新笋争高低”,道出了人生的真谛。

好了,各位领导,呼吸完了清新空气之后,下面我们就一起前往下一个景点—会峰楼,请大家上车。

【三友园——会峰楼】(上车车观)现在我们看到观光大道的右边有一片挺拔的柳杉和竹的混交林,我们叫它幽情园,在这里可以观赏到刺楸等名贵树种,是公园内一个十分幽静的去处。

你可以静静地坐在行径亭内,享受竹海的绿浪滔滔,也可以穿行在林荫道上,感受别样的幽静。

来到五峰山公园,大家最主要的观赏对象是竹,我们核心景区内6000亩成片的竹林,整个景区十多万亩竹林,的确是大有可观。

然而除了竹,在景区内也还有很多珍稀树种,比如红豆杉、柳杉、大叶榛、桂树等等,共同构成了五峰山这座天然大氧吧。

说到竹啊,其实竹是高大乔木状禾草类植物。

有70余属,1千多种。

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也最多。

最矮小的竹种,其杆高10至15厘米,最大的竹种,其杆高达40米以上。

虽然某些种的茎杆生长迅速(每日可生长0.3米),但大多数种类仅在生长12至120年后才开花结籽。

竹一生只开花结籽一次。

在大家的左手方向有一处亭子,名为“长杆亭”,因时间有限,我们就不下车参观了。

长杆亭上有一幅对联,上书“倘身不正,哪得刚直其性;唯怀当虚,则有高节之德。

”表面上讲的是竹的品性,实则也是在讲人的品格。

在长杆亭的旁边是知青林。

我们五峰山以前以白夹竹为主,六十年代重庆知青开始栽种楠竹,发展到现在,五峰山核心景区已有七千余亩楠竹。

命名为“知青林”,就是要学习知青们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高尚品格。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会峰楼下,请大家下车登临会峰楼,俯瞰茫茫竹海。

【会峰楼处】大家现在看到的这棵树我们叫做幸福树,大家看他们多像幸福的一家三口啊!幸福树旁摸幸福,来到五峰山的人都要过来摸摸这个福字,为的是廉洁一生、平安一生、快乐一生、幸福一生。

在即将到达会峰楼时,这里有一处石刻上书“洗心”。

这里的洗心有两层含义,一是来到五峰山,用这里清新的空气涤荡心灵,洗心洗肺。

另一种含义就是以竹之品格净化心灵。

现在我们来到了会峰楼,这里因“会当凌绝顶、风光在险峰”得名会峰楼。

会峰楼的前身是景区观防火警的瞭望塔,现在已改建为五峰山森林公园的观景塔。

站在会峰楼上,在微风的抚慰下,竹海之美尽收眼底。

让我们登高远眺,感受竹海带给我们的神奇与奥妙。

在这里特别要提醒各位领导,上下楼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大家不妨过来看看“竹之七品”木雕,竹的优秀品格非常多,我们归纳了其中七种。

竹之七品:身形挺拔,宁折不弯,是曰正直;根虬叶劲,亦抑亦扬,是曰笃诚;中通外直,襟怀若谷,是曰虚怀;有花不显,素面简雅,是为质朴;超然独立,群芳翘首,是曰卓尔;俏然高眺,仇孤和众,是曰乐群;化作符节,苏武秉持,是曰操守。

(登上会峰楼后)不知道各位领导有没有发现,我们的楠竹和白夹竹都是成片生长的,没有混合生长,这是为什么呢?有人俏皮地说,那是因为我们的楠竹和白夹竹都非常地遵守纪律,不擅自闯入他人的领地。

其实是因为竹的地下茎(俗称竹鞭)是横着生长的,中间稍空,也有节并且多而密,在节上长着许多须根和芽。

一些芽发育成为竹笋钻出地面长成竹子,另一些些芽并不长出地面,而是横着生长,发育成新的地下茎。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各地的竹子都是成片成林的生长的主要原因。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养竹于心”石刻,寓意着将竹的品格牢记于心,以竹的品质修养自身。

【咏竹园-接待中心】各位领导,现在呢,我们就到达了咏竹园的山下了。

请大家随我一起穿过这片秀丽的竹林,一起到翠竹长廊去感受竹文化的气息。

竹不仅是文人墨客的座上常客,也是谦谦君子们纷纷效仿的楷模。

他虚心向上,挺拔坚韧,中空外直,志存高远,而且总是那么团结包容。

所以在竹的身上,人们更多的看到了生命的真谛,生存的力量。

在这条翠竹长廊里,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这一点。

在两旁的碑文上提刻的就是历代文人雅士们咏竹的千古绝句,大家不妨细细地欣赏一番。

其实竹的身上不仅浸透着浓郁的文学气息,人们也赋予了她很多爱情的浪漫气息,所以竹真正可谓是具有真性情的灵物。

大家身旁的这片竹林,修长挺拔,苍翠茂密。

这是一片典型的楠竹林,楠竹,又称毛竹,单子叶禾本科植物,乔木状,散生,竿圆柱形,高可达20余米,是竹品种中最为优秀的一种,它的身高、直径,以及生长速度都是竹中的佼佼者。

在温度和水分达到最佳值时,他们能一天长1米。

在我们公园里,直径最大的楠竹,可达到24—26厘米左右,10厘米左右的直径非常普遍,竹笋味道鲜美,一年可采摘三次,都在春夏季完成。

大家看那些外表有一层白绒毛的就是新竹,而颜色较深的就是成竹了。

倘若我们要把它“装在胸前”,这是不是应该叫“胸有成竹”呢?看过了竹文化石碑,现在大家来到的是竹长廊,以诗、书、画等形式展示了竹文化,大家不妨欣赏一下。

走累的领导也可以在竹长凳上休息一下。

我们五峰山最具有观赏价值的就是楠竹,它在给竹乡人民提供了源源不断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孕育了竹乡人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

竹海除了楠竹,便以斑竹最具特色。

大家一提到斑竹就会想到竹干上有着斑斑泪痕的湘妃竹。

湘妃竹原生长于洞庭湖畔的君山,曾洒有湘妃之泪,这是一个美丽而凄婉的传说。

湘妃就是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

舜帝南巡后,娥皇、女英两个妃子见夫久出未归,就四处寻找来到了洞庭湖湖心的君山岛,此时舜帝崩殂的噩耗传来,二妃肝肠寸断,恸哭殉情,溺身洞庭,葬于君山。

临死前,二妃将最后的眼泪撒在了湖心君山岛的竹子上,从此,这君山竹便化成了斑竹。

但是,大竹的斑竹却看不到这点点泪痕。

也许这里的人间美景不仅成就了月宫的吴刚与嫦娥,也成为今天浪漫的爱情场所。

有了这种欢乐的气氛,所以斑竹在这里也不再流泪了。

【接待中心-大门口(离开景区)】现在大家来到的是“竹海赋”碑刻,这也是这次廉政文化进景区工程的核心工程,结合我县的历史文化、景区的景点内容,以书卷的形式进行了展示。

(可视情况朗诵一遍)“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

寒来暑往,万木凋零,我们的五峰山森林公园却永远绿荫葱葱,苍翠欲滴,笑迎风霜雨雪。

这就是竹之品性,竹之风姿。

在中华浩瀚五千年文明史,竹始终占据着谁也无法替代的一席之地。

竹乡人育竹、爱竹、敬竹,百万竹乡儿女将弘扬大竹精神,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建设美丽富饶的家乡而努力不懈!短暂的竹海之行即将结束,请各位领导闲暇之时,多来大竹走一走、看一看,再来体验竹海的清新、自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