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财务助力医院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研究

智慧财务助力医院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研究

智慧财务助力医院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研究作者:刘青青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28期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如何在收入增长限制的前提下进行科研经费的高效管理成为医院的重要研究课题。

通过对智慧财务的应用,可以在提升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的同时,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朝着信息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

对此,本文从智慧财务特点的分析入手,进一步阐明医院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如何借助智慧财务解决。

基于我国医疗改革的持续深入,加强人才培养、创新科研发展成为医院重点发展目标。

而在现阶段科研经费管理中,些许问题的存在致使医院科研经费使用受到限制。

在此背景下,医院需要重视对智慧财务的转型,结合当前科研经费管理现状的分析,采取科学措施来提升医院经费管理水平,助力医院的长久发展。

一、智慧财务特点分析(一)财务效率优化分析以往医院财务核算工作开展,存在附加值低、工作量繁多等特点,无法为医院科研经费的管理提供有效支撑。

而在智慧财务的转型背景下,医院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可实现对凭证编制、财务审核等工作的自动化开展,以此在保证财务核算质量的前提下,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并降低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投入的成本。

(二)风险管控优化基于智慧财务的实施,可实现对医院内控的优化与改进,借助先进技术进行风险管控流程的优化,提升内控工作执行的严肃性,且做到对审批流程、合同条款、预算程序等的严格、标准执行。

同时,运行期间针对每一项流程的执行,若未经过授权,不存在流程逆转的情况,进一步提升财务内控的规范性与严肃性。

(三)逻辑判断优化在以往财务管理过程中,多以手工记账的形式为主,不仅其核算效率较低,财务人员主观判断因素的存在也会影响到医院财务管理水平。

而在电算化背景下,手工记账形式被电子凭证所取代,不仅提升财务核算的效率性与客观性,还能实现对以往信息孤立问题的有效消除,提高医院财务数据信息的整合度,并通过对相关执行流程的标准化、合理化改进,进一步体现出智慧财务逻辑判断合理化的特点。

(四)经费信息透明依托于智慧财务系统构建,可借助预警机制来促进科研经费管理的优化。

依据相关标准要求,对相关课题项目的支出进行合理设限,具体包括管理费、设备费用、研究经费、劳务费等,要求人员经费支出不得超过设定的范围,一旦经费超出设定界定,系统会自主判定情况并对科研项目报销进行限制。

正因此,可以帮助相关人员对科研经费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掌控,并通过费用限定来避免出现经费浪费现象。

(五)科研明细了然依托于对智慧财务的应用,可实现在预算分配对实验材料费、仪器设备费、检测费、科研协作费、出版费等费用的明细。

针对经费报销开展,要求项目负责人在发表中对经费的类别进行明确。

同时,在课题项目开展过程中,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平台可对项目中不同类别经费的支出情况进行实时、全面查询,确保在科研课题开展中做到各经费有据可循,以便于提升医院经费管理水平。

二、现阶段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分析(一)信息化水平较低现阶段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医院财务管理的必要手段,其财务收支核算通过电算化手段的应用,其工作效率与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但是在实际科研经费管理中,部分医院仍未重视对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使得医院只能以“经费登记本”的形式进行科研经费收支管控。

也正因管理手段的滞后性,使得科研经费管理效率降低,不仅影响到科研经费的利用率,甚至对医院科研项目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亟需借助智慧财务来优化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二)审计监督不到位纵观现阶段医院科院经费的利用,仍尚存虚报、迟报以及交叉使用等问题的存在,因审计监督的不到位,使得医院出现经费旅游、套用發票报销、自行采购等行为,进而影响到科研经费的正常利用。

分析其原因,在于以往医院科研活动的开展,审计部门未能参与其中,致使科研经费的利用缺乏严格监督。

(三)成本核算不全面医院需要实现对运行成本的合理管控,需重视对成本核算的全面化、精细化开展。

但是在实际科研经费管理中,其课题项目的开展,对于其中的横向成本、科室成本公摊等费用难以做到合理划分,并且科室成本与水电费等间接费用之间难以做到有效分离,使得成本核算难以取得显著的成效。

另外,医院部分课题的研究仅局限于理论研究,而因研究成果无法形成,导致医院科研经费浪费,不仅增大医院运行成本,甚至对企业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四)经费申请、审批繁杂科研课题的研究需要历经多个步骤与程序,需要通过一层一层的审批、审核,才能在立项论证的前提下开展研究证实工作。

无论是科研课题立项还是科研经费申请,均需在不同环节、流程中耗费大量时间。

同时,为确保科研课题得以顺利进行,需要以充足的经费为支撑。

但是在当前课题研究中,仍有部分医院采用传统经费申请、审批模式,在人工办理手续等方面消耗大量时间,不仅影响到课题项目的顺利开展,甚至对医学研究者的课题参与积极性产生影响。

此外,若经费审批、申请过于繁杂,还会影响到课题研究过程中相关材料、设备的采购,极易导致部分科研课题半途而废。

(五)科研设备经费管理不到位科研课题研究过程中涉及诸多设备仪器的应用,同时不同类别的仪器设备也是支撑课题项目顺利所在的关键基础。

但是在实际课题开展中,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得部分课题存在科研设备经费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部分项目负责人未认知设备经费科学分配的重要性,认为在项目开展期间所有经费可以自由支配。

并且在项目研究过程中选择以签订虚假合同的方式来侵占设备费用,如在经费报销时提交虚假发票,或者是以高于市场的价格采购科研设备,导致科研经费无法真正落实到实处。

三、基于智慧财务的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措施医院要想进一步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水平,需在智慧财务引进的基础上,加大对数据挖掘、数据交换、数据处理等技术的应用,通过将科研经费使用、资金追溯、学科互动等工作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实现对以往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

(一)医院成本核算融合科研支出医院要想进一步提升自身科研经费管理水平,需要将科研经费纳入到成本核算中。

在实际核算过程中,以分摊参数、归集对象等方式进行科研经费间接与直接费用的核算,以此体现出科研成果产出与经费投入之间的关联。

同时,将医院当年全额中的财务收入计入进行消除,并对各年不匹配现象进行支出分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研成本核算的优化,实现对科研经费利用率的提升。

另外,医院需要依据自身发展现状的分析,构建契合其财务管理的信息平台,以平台为载体进行成本核算的标准化、集中化开展,利用信息平台对相应的资金支出进行自动预算控制,以此实现将财务审核监督工作进行前置,避免因财务事后介入而影响到科研经费管理效果。

针对科研材料采购而言,要求相关人员利用政府平台进行流程化、标准化采购,禁止出现供应商与科研人员直接接触的现象,实现科研采购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另外,医院需依据信息平台运行需求进行数据平台的构建,以此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更为全面、清晰的数据。

(二)审计监督职能强化医院需做到在科研经费使用全过程中进行监督核算工作的落实,即实施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监督核算职能,做到对科研活动中每一笔经费支出的核算监督。

同时,内审部门需要与课题负责人构建长效的沟通机制,全面掌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研活动经费支出情况的分析,避免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出现资金使用不合理、账务虚假等情况出现。

另外,医院可依据科研活动开展需求,进行科研助力模式的应用,即在科研活动开展过程中落实资金调配、资金支出规范、项目验收配合等工作。

需注意,其助力人员的选择必须具备团队意识、责任意识等,并拥有较强的财务管理素养,确保科研助力模式的实施取得应有成效。

此外,科研助力还需负责部门协调、财务监督、财务问题处理等工作,做到在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进行支出情况的全面把控,有效解决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科研预算政策合理调整尽管以往财务预算规定的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财务预算的规范性,但是难以为科研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

对此,医院可以结合实际科研情况的分析,进行预算政策的适当放宽,依据对现阶段科研经费管理现状的分析,构建契合医院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并通过预算编制流程的简化、优化进来加强医院财务预算水平。

对此,在实际科研活动开展中,可以在保持科研项目总预算不变的前提下,为科研人员赋予一定的经费自主权,且对于部分可以调剂使用的经费,可以通过支付方向的放宽来为科研人员大方拳脚提供保障。

另外,可指导科研人员采取网上申报、审批的形式来提升经费使用率。

但是在线上操作过程中,医院内审部门仍需加大财务审核监督的力度,避免出现科研人员“越红线”的现象。

此外,医院财务人员需认知,其职能的转变除了需要负责以往的业务核算计量之外,还需做到对财务职能的延伸与拓展,借助信息平台开展更为规范、完善资金预算、申报、支出等工作,在保证科研经费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的前提下,实现对以往科研经费支出慢、经费管控不到位等问题的有效解决。

(四)沟通协作机制完善优化依据对医院科研活动开展现状的分析,在智慧财务背景下进行信息系统的建设,其系统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到科研资金规模、参与科研人数、科研课题量等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申报、研究计划、预算管理、项目验收、立项管理、开题报告、执行报告、中期审查、成果鉴定等内容,实现以信息平台为载体,进行合同、预算、支出以及决算等内容管理的全过程化、全周期化。

避免因人为失误的存在而影响到科研经费管理效果。

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可有效解决传统科研项目部门协调沟通困难的问题。

另外,医院需依据对自身人事管理现状的分析,构建科研人事管理系统,并将其人事管理系统与上述科研平台连接,进而实现对课题研究、成果发表等内容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相关科研资料的利用率。

此外,医院需加大对数据库的构建力度,并将科研类型、科研人员、科室资源分配、归口管理、工作进展等信息数据纳入到数据库中,并对接国内外资源平台、期刊杂志等,以此为科研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帮助,在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的同时,为医院科研活动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保障。

(五)科研设备申购审核科研设备采购在科研总经费中占比较大,为实现对医院科研经费利用率的提升,需在智慧财务构建的前提下,完善设备申购审核环节。

在实际经费管理期间,依托于财务系统进行科研设备申购模块的增设,要求相关人员在申购设备做到对信息的完善,具体囊括设备信息、预算信息、申请人信息等。

在设备申购过程中,申请人需借助申购模块提交关于设备采购的申请,申请内容包括任务书、预算表等,提交后科研处针对提交信息进行审批,审批结束后提交至中心实验室审核,随后经过财务审批、院长审批等流程完成对科研设备的申购。

此模式的应用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现“先斩后奏”的现象,另一方面则可以达到经费预算严格执行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