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两学一做好干部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精选汇编集锦2016两学一做李保国事迹心得体会2016年4月10日凌晨4时,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58岁。
李保国教授1981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从事山区开发与经济林栽培技术推广工作。
三十多年来,他扎根太行山区,立志做“太行新愚公”,把自己最好的论文和科研成果写在太行山上,镌刻在山区人民群众的心中。
他每年在山里“务农”的时间超过200天,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培育出多个全国知名品牌,实现山区农民增收28.5亿元,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
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得知李保国同志逝世的消息,第一时间作出批示,对其不幸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人表示亲切慰问,要求在全省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的活动。
“乍看是农民,寒暑刻年轮,披肝接地气,农民贴心人。
”“太行绿了,可您却走了!这里的农民舍不得,太行舍不得!您永远活在太行山上,永远活在农民心中!”“大概是天堂的果园需要打理!”……读着网友们这些纪念文字,泪水一次次濡湿眼眶,无法想象他的亲人、学生、和太行山的乡亲们该有多么的不舍、痛惜和悲痛。
4月10日,年仅58岁的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教授,竟让无数人泪洒互联网,让太行山的山石和花草都黯然神伤?读着李保国的一篇篇报道,看着他留在太行山上的一张张照片,一位“太行新愚公”形象在眼前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高大。
稀疏的头发,黝黑的皮肤,朴素的衣裳,长满茧子的双手……怎么看也不像教授,倒像一位地道的农民,就是这样一位土的掉渣的教授,从1981年留校到现在,30多年来,他把太行山当成自己的家,34年间,他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纯增收28.5亿元,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带领太行山10万群众脱贫奔小康。
为此他荣获了全国绿化奖章、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等称号……被百姓誉为“太行新愚公”。
在看惯了学者西装革履、高谈阔论的时代里,李保国这样一位“农民”教授更能打动人心。
他说,这辈子最过瘾的是干了两件事:一是“把我变成农民”,30多年里他一头扎进太行山,吃不挑剔,穿的衣服还没有一些农民的好,每年200多天在山里“务农”,起早贪黑,跑遍了山上的沟沟坎坎,和农民打成一片,心和农民贴在一起,他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
二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
让农民掌握果蔬栽培技术,把农民变成农业专家,走上致富路,是李保国最大的心愿,为了这个心愿,他长年累月,手把手地教农民剪枝、疏花、蔬果,为了这个心愿,他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许多果农都成了“技术把式”。
听到李老师去世的消息,好多村民都哭了。
李保国教授走了,也许他没有留下惊世的论著,但却永远留在了百姓心里,他的足迹永远留在太行山上。
李保国教授没到退休年龄,就这样匆忙走了,留下无尽的痛惜,但他的人生无悔,我们缅怀他,缅怀他用沾满泥土的双脚,让越来越多的山区农民走上致富路。
太行山区现有宜林荒山荒地984万亩,生活在这些的人们还有很多没有脱贫,为了找到脱贫致富的“金钥匙”,让老区人们过上富裕生活是他最大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了这个梦想,他以山一样的坚韧,咬定青山不放松,矢志不渝,久久为功;为了这个梦想,他常年吃不好休息不好,太行山绿了,百姓富了,而他却倒下了。
我们缅怀他,扶贫攻坚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的李保国,全面建小康,短板难点在山区,扶贫攻坚,科学技术是杠杆,太行山需要更多的泥腿子教授到农村去,到山区去,到农民中去,让富裕变成现实,让小康社会早日到来。
李保国教授走了,尽管走的如此匆忙,但正如网友“小令”在微信上留言说:李教授留下的知识将会激励人们继续努力,他生命的价值仍然会发光发亮……我们缅怀李保国教授,就是学习他的这种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执着为民的“愚公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行动中去,这才是我们对他最好的纪念。
2016机关干部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清明节刚过,人们尚未从怀念至亲的气氛中走出来,4月10日,“太行新愚公”李保国突发心脏病,不幸离世,太行山百姓永远失去了这位“科技财神”,人们再次陷入悲痛之中。
在河北农大职工宿舍,前来吊唁的人们络绎不绝,社会各界送来的花圈和花篮摆满整个小区,现场气氛庄严凝重,人们以不同方式怀念他。
李保国,1958年2月出生。
河北武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我国知名经济林专家,山区治理专家。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科技特派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河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保国1975 年8月参加工作,1975年至1978年先后在武邑县怀甫公社广播站、武邑县机电局工作。
1978年3月至1981年2月就读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蚕桑专业。
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1989年7月取得河北农业大学果树学硕士学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5年1月取得中南林学院森林培育学博士学位。
于2016年4月10日4时在保定逝世,享年58岁。
30多年来,李保国一直从事经济林栽培的教学工作,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主讲9门课程,每年超额完成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北方经济林栽培学总论》等9部教材的编写工作。
他坚持把最新知识传授给学生,长期的科研工作,大量的科研成果,丰富的实践经验,使他能够及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不断更新讲授内容,深受学生欢迎。
李保国毕生致力于山区开发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足迹踏遍河北山山水水,辨识了河北省山地景观生态经济资源特征,确立了山区开发综合治理的标准化基础工程技术体系和山地特色优势资源产业化技术体系,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技术、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技术、绿色核桃配套栽培技术等优质品牌产业化技术。
获得“河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8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通过推广自己的先进成果,先后培育了邢台县前南峪村、内邱县岗底村、临城县绿岭果业有限公司、平山县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山区开发先进典型,示范推广面积达到了1826万亩,为河北山区生态治理、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
1981年至1996年,李保国为了解决太行山低山区土壤瘠薄、干旱缺水、造林成活率低、年年造林不见林的重大难题,与课题组的同事们一同克服了严寒酷暑、山高谷深等困难,风餐露宿踏遍了前南峪村的所有山头地块,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数千次的山体整地爆破试验。
他们提出的聚集土壤、聚集径流的两聚造林理论和太行山生态林业建设技术,将过去只有酸枣、荆条等小灌木植被的干旱山地种成了苹果、板栗、核桃等高效经济林木,使前南峪村林木覆盖率达90.7%,植被覆盖率达94.6%。
昔日穷山村,如今山清水秀,花果飘香,被誉为太行山区一颗璀璨的明珠,获得联合国“全球环境保护五百佳”提名奖。
前南峪人把李保国的名字和事迹刻成碑文,矗立在村口。
1996年至2003年,李保国为了研发无公害苹果栽培配套技术,常年吃住在岗底村,白天钻果园查看情况,晚上上山用黑光灯测报虫情,夜间分析研究解决方案,开发了富岗苹果生产的128道工序,实现了优质无公害苹果生产的标准化。
生产的“富岗”无公害优质苹果在1999昆明世博会上获得银奖,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2007年被指定为2008奥运会指定果品,创出了国内驰名的“富岗”苹果品牌。
此项技术带动了河北省优质苹果产业的大发展。
1999年开始,李保国在最难开发的太行山干旱丘陵岗地——临城县城北的狐子沟开辟了治理战场,他带领课题组成员在乱石遍地、荆棘丛生的荒岗上选取86个样方,调查植被、土壤和水土流失状况,确立了“聚土集水”的开发策略。
选种了早实薄皮核桃。
经过10年时间,形成了配套的优质薄皮核桃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使过去赤壁几十里、草都长不好的荒岗变成了“花果山”“摇钱树”,培育出全国知名的“绿岭”核桃。
首届中国核桃节在绿岭举办,同时,促成太行山区百里百万亩优质核桃产业带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
2009年开始,在平山县葫芦峪,李保国把山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技术做成了标准化模块,指导园区连片高规格治理荒山3万多亩,并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紧密结合,探索“大园区、小业主”的园区经营机制,创建了我国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典范。
2016年两学一做李保国事迹心得体会4月10日凌晨,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58岁。
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得知李保国同志逝世的消息,第一时间作出批示,对其不幸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人表示亲切慰问,要求在全省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的活动。
“我是大学教授,也是一个农民。
”李保国这样形容自己。
他用他的一生来书写农民的生活,他本来应该在大学校园里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可是他没有,他用行动告诉我们他是一个伟大的农民。
在太行山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太行山人民实现贫困致富的道路,成为太行山百姓拥戴的“科技财神”。
李保国的精神, 告诉我们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不能缺少奉献精神,再平凡的岗位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只要你的人生观是正确的,你的工作就会有不尽的原动力,做出不平凡的工作。
这种精神应该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有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这种精神已经成为太行山一个重要文化符号,成为党和新一代人民一笔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
弘扬李保国精神,不仅有着永远都不过时的时代意义,而且他是一面旗帜,引领着人们在人生道路上奋发前行。
李保国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谋福利,所有时间都被用来行在路上,田间山间,扎根基层默默耕耘,他是在用自己的一生来诠释职业精。
人民心里都会有杆秤,谁真的为民做了好事,谁真正的付出,人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永远都会记得他,永远都会感谢他。
有句话是这样的饮水要思源,这句话同样送给太行山人民,希望将李保国的精神永久地传递下去。
李保国一心为民、不求名利、无私奉献为了贫困地区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卓越贡献,也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也是一位真正的学者,真正令人钦佩的气度和修为。
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2016两学一做李保国事迹心得体会4月10日凌晨,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58岁。
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得知李保国同志逝世的消息,第一时间作出批示,对其不幸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人表示亲切慰问,要求在全省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