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高中花卉美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校本研究

普通高中花卉美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校本研究

普通高中花卉美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校
本研究
摘要:通过种植花卉,让学生亲自参与改善校园环境的管理,亲身体验环保的乐趣,从而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努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广泛宣传环境教育意义。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关键词:花卉;美育;课程
一、前言
“花卉学”课程是园林、风景园林等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明确花卉生产的现状及趋势,学习花卉分类、繁殖与栽培管理的基本理论与主要技术,能够进行花卉的应用,拓展花卉专业知识,能够适应花卉行业的生产需求。

因此“花卉学”课程的教与学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十分必要,也为学生今后从事花卉生产、繁殖、经营与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提高其对各种花卉的栽培管理、繁殖方法等基本理论和技能服务水平。

对学生而言,自主学习是一种核心能力,这种能力贯穿学生个体的终身,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

注重学生在“花卉学”课程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园林、风景园林等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学生只有保持持续、积极、旺盛的自主学习状态,才有利于学生提升专业素养,更好地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发展。

在我国教育的不同阶段,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一直是一项重要工作,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

在新的背景及趋势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是我国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花卉学”课程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这是为实施高等院校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经验。

胡伟提出,对于高等院校学生而言,不仅要有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合理的学
习方法,坚持不懈自主学习,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在当前教育
体制下,教学的本质不在于教师传授知识的多少,而是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
教授。

二、高中花卉美育课程开发与实施
(一)构建项目化课程内容
通过研究花卉的园艺种植、花事观赏,花卉内涵和意蕴、花卉意象、花卉审
美等花卉文化,并将花卉相关研究与美育相结合,在研究花卉及花卉文化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学生的精神,温润学生的
心灵,从而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
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
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具体的项目学习过程中遵守2个依据:以工作流程为依据,以行业标准为
依据。

在具体花卉生产技术知识点学习时适合采取以工作流程为依据,在生产手
段评价过程中适合采取以行业标准为依据。

每一项目的实施选择代表花卉,以案
教学法或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

项目一露地花卉生产受场地、天气限
制较少,可以任务驱动型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分小组选择各自讨论决定的花卉种类,从种子播种、种苗移栽、定植、养护(水肥、病虫、形)到室外应用,分课
内学习和课外实践2种形式完成既定任务。

项目二盆花生产技术受季节和场地限制,结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生产任务,开展案教学法,主要设计基质选择与
混配、盆器种类选择标准、花肥种类、花卉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组合盆栽类型(多类混栽多本栽)等知识点和技能点。

项目三鲜切花生产技术适合试验研究法、案讲述法开展教学内容,以小组形式选择需要保鲜的花卉种类,结合案方法,试
验选择切花的保鲜方法、保鲜条件和保鲜效果,以试验、探究、对比、归纳的思
路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二)融入思政元素,落实立树人
以重构的课程内容为依据,分项目确定思政主题,构建思政育人目标体系。

在知识讲解、技能训练、自主学习等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项目一露地花卉生产技术,以菊花为,欣赏菊花以自然为美的千姿百态,顽
强不屈、高洁隐逸的精,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

项目二盆花生产技术,
以兰花为,融入屈原爱兰、养兰的历史典故,引入“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
不芳,君子道立德,不畏穷困而改节”的诗句,培养学生默默无闻、奉献爱国的
情怀。

项目三切花生产技术,在切花月季保鲜技术的讲解与演示过程中,从保鲜
液成分的选择入手,同一种切花,采收后不同阶段选择不同保鲜液类型,组分肯
定也有区别。

以切花月季瓶插处理液、脉冲处理液和催化处理液的成分对比,强
调每一阶段保鲜的重点工作,如在瓶插阶段以抑制乙烯为主,脉冲处理阶段以补
充水分和营养为主,催化处理则以促进花蕾绽放为主。

通过具体案,培养学生既
科学严谨又敢于创新的思维方式。

概括起来,根据教学内容,个课程以“拼搏奉献、严谨创新”八字方针为思政总要领,落实、践行社会主核心价值,落实立德
树人总目标,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三)灵活运用信息化平台,提教学效果
以超星尔雅、智慧平台“花卉生产技术”课程平台为载体,保障课前繁殖、
养护网络短视频、仿真视频、微课、电子图册等学习资源的推送,课中用学习通APP、智慧课堂小程序、腾讯会议等教辅工具,开展教学互动和操作评价活动,
线上线下虚实结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

同时,课中任务驱动
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内容结合业生产任务,采取“演示+练习”教学模式,做
中学、学中做,学生参与度大幅提升,达成了强化技能的培养目标。

另外,分小
组开展实践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队沟通、协作与分析、问题解决与处理的综合
职业能力,达成了素质目标。

在当前形势下,信息化教学平台更加重要,根据课堂建设的经验,对于偏实
践性的操作演示内容,可以采取“腾讯会议+秒懂百科”方式,既可满足线下同
学实践过程的学习,又能解决线上同学无法现场学习的困扰。

另外,对于需要现
场教学才能达成教学目标要的部分实践性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直播间的方式,
满足线上与线下同时进行的需。

总之,信息化时代,要多挖掘新方法、新手段,作为辅助平台和媒介,保障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运用多元评价,保障学习成效
评价形式采用“过程性评价(70%)+结果评价(30%)”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性评价占70%,主要由线上考勤、章节检测、课堂互动等活动组成,线下综合作业为结果性评价,由任课教师点评,并参考实训教师意见。

从评价主体来看,采用“教师+实训教师+平台测评+学生互评”多主体综合评价,实现多元评价方式穿个学习过程,更加完善评价的过程性,对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准备情况、学习接受情况,以及课后对所学知识的吸收利用情况都有所督促,营造了比、赶、超的学习氛围,保障了学习成效。

结语
美育是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从而使他们在思想感情上获得健康成长.在高中园艺课程教学中进行美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生态美育是高中生思政教育的有效延伸,将思政引领融入高中花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特色专业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为基础,在花艺教学课程思政实践中达到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曾慧兰,张清华,廖振军,袁小武. 园艺专业花卉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与研究[J]. 现代园艺,2023,46(07):197-199.
[2]张君艳. 高职“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有效课堂建设路径探析[J]. 现代园艺,2023,46(07):200-202.
[3]黄秋燕,龙丽芳,刘文苑,周曦曦,周璐,苑丁杰,张亚娜. 教学互动二维度对在线课程成效的影响——以园林花卉学课程为例[J]. 现代园
艺,2023,46(07):168-170.
[4]宋秀华,张忠峰,查仲云,张照宇,王丽娜. 课程思政视域下设施花卉学教学体系设计[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05):109-111.
[5]凌杰,欧阳莉. 基于“互联网+”的综合院校花卉白描课程改革[J]. 美术教育研究,2023,(03):118-120.
[6]胡惠蓉,张佳琪,产祝龙,周继荣,殷倩,张航. 多层次创专业竞赛品
牌多层面促“花卉学”课程学习[J]. 现代园艺,2023,46(03):170-172.
[7]何佩云,雷佳,张红玉. “花卉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01):84-8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