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式起重机作业事故分析、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一、主要危害:挤伤、触电、高处坠落、吊物(具)坠落和机体倾翻等。
二、事故原因分析(一)挤伤事故:挤伤事故是指在起重机作业中,作业人员被挤压在两个物体之间,所造成的挤伤、压伤、击伤等人身伤亡事故。
1. 起重机作业现场缺少安全监督和指挥管理人员,在进行吊装、指挥、操作或从事其他作业时,由于吊载剧烈摆动冲撞作业发生的挤伤事故。
主要原因:a)司机操作不当,运行中机构动作变化速度过快,使吊物(具)产生较大惯性。
b)指挥有误,吊运路线不合理,致使吊物(具)在剧烈摆动中挤压、碰撞人。
2. 现场吊装作业人员和其他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作业人员在起重机与建(构)筑物之间,受到运行中的起重机及其吊(物)具的挤压碰撞。
主要原因:a)巡检人员或维修作业人员与司机缺乏相互联系。
b)检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致使在司机贸然启动起重机时挤压,碰撞人。
3. 现场作业人员野蛮操作等人为因素造成挤伤事故。
(1)吊物(具)摆放不稳发生倾倒的挤伤事故。
主要原因:a)吊物(具)放置方式不当,对重大吊物(具)放置不稳、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b)吊运作业现场管理不善,致使吊物(具)突然倾倒碰砸人。
(2)翻转作业中的撞伤事故,从事吊装、翻转、倒个作业时,由于吊装方法不合理,装卡不牢,吊具选择不当,重物倾斜下坠,吊装选位不佳,指挥及操作人员站位不好,造成吊载失稳、吊载摆动冲击等均会造成翻转作业中的砸、撞、碰、挤、压等各种伤亡事故。
(二)触电事故:是指从事起重操作和检修及其它作业的人员,由于触电遭受电击所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
1. 由于歪拉斜吊或吊运过程中吊物(具)剧烈摆动使起升钢丝绳或大臂碰触高压线,致使作业人员触电。
2. 因现场环境局限,在高压线下作业,指挥操作不当,使起升钢丝绳或大臂碰触高压线,致使作业人员触电。
3. 场内作业时,环境受限,在动力、照明等常用的带电线路附近作业,未按规定断电、指挥操作不当等,使起升钢丝绳或大臂碰触高压线,致使作业人员触电。
(三)高处坠落事故:主要指从事起重机作业的人员,从起重机机体等高空处发生向下坠落至地面的摔伤事故,也包括工具、零部件等从高空坠落使地面作业人员致伤的事故。
1. 作业人员因不小心从起重机上坠落至地面,摔伤。
2. 工具、零部件从高空坠落至地面,砸伤地面作业人员。
(四)吊物(具)坠落事故:主要指起重机作业中,吊载、吊具等重物从空中坠落所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的事故。
1. 脱绳事故:是指重物从捆绑的吊装绳中脱落溃散发生的伤亡毁坏事故。
主要原因:a)重物的捆绑方法与要领不当,造成重物滑落。
b)吊装中心选择不当,造成偏载起吊或吊装重心不稳使重物脱落。
c)吊载遭到碰撞、冲击而摇摆不定,造成重物失落等。
2. 脱钩事故:是指重物、吊装绳或专用吊具从吊钩口脱出而引起的重物失落事故。
主要原因:a)吊钩缺少护钩装置。
b)护钩保护装置机能失效。
c)吊装方法不当及吊钩钩扣变形引起开口过大。
3. 断绳事故:是指起升绳和吊装绳因破断造成的重物失落事故。
主要原因:a)超载起吊拉断钢丝绳。
由于作业人员对吊物的重量不清楚(如吊物部分被埋在地下、冻结地面上,地脚螺栓未松开等),贸然盲目起吊,发生超负荷拉断吊索具。
b)起升限位开关失灵造成过卷拉断钢丝绳。
c)斜吊、斜拉造成乱绳挤伤切断钢丝绳,或由于歪拉斜吊发生超负荷而拉断吊索具。
d)钢丝绳因长期使用又缺乏维护保养造成疲劳变形、磨损损伤等达到或超过报废标准仍然使用等造成的破坏事故。
4. 吊钩破断事故:是指吊钩断裂造成的重物失落事故。
主要原因:a)吊钩材质有缺陷。
b)吊钩因长期磨损断面减小已达到报废极限标准却仍然使用。
c)经常超载使用造成疲劳破坏以至于断裂破坏。
5. 过卷扬事故:是指吊钩冲顶造成的重物失落事故。
主要原因:a)没有安装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或限制器失灵,致使吊钩继续上升直至卷(拉)断起升钢丝绳。
b)起升机构主接触器失灵(如主触头熔接、因机构故障或电磁铁的铁芯剩磁过大使主触头释放动作迟缓),不能及时切断起升直至卷(拉)断起升钢丝绳。
(五)机体倾翻事故:是指在起重机机械作业中整台起重机倾翻。
1. 超载倾翻。
主要原因:a)超出定额负荷20%以上;b)重物离地高度超过1米以上。
2. 支腿下陷倾翻。
主要原因:a)受力支撑腿地面突然下陷或明显下陷,吊车司机未采取补救措施;b)重物离地面高度超过1米以上。
3. 水平支腿未伸到位倾翻。
a)水平支撑未伸到位使吊车支腿支点改变,导致吊车承载能力下降;b)重物离地高度超过1米以上。
4. 在接近吊车额定负荷时操作动作过大(如:转车过猛、扒臂过快),导致力矩发生巨变而翻车。
5. 应急作业中,误操作导致吊车倾翻。
6. 双机抬吊,由于指挥或吊车司机之间配合问题,致使其中一台吊车载荷突然增大,导致双车超载倾翻。
三、事故预防措施(一)起重机选用1. 购置起重机,必须充分调研使用条件和需求以及已有起重机的情况,选择合适吨位的起重机,与已有起重机要形成配套的作业能力。
2. 整机必须符合《越重机安全规程》要求,各种过载保护装置配备完整,各种辅助设施及性能选配合理,吊具配备应满足各种使用条件。
3. 现场选用越重机应考虑下列内容,选择适合的起重机。
(1)载荷的质量、规格和特点;(2)工作速度、工作半径、跨度、起升高度和工作区域;(3)整机工作级别、结构件工作级别、机构工作级别;(4)起重机的工作时间;(5)场地和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海拔、腐蚀性、易燃易爆等)或现有建筑物形成的障碍;(6)起重机的通道、运行、操作所占用的空间;(7)其他特殊操作要求或强制性规定。
(二)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履职和安全防护1. 起重机驾驶员应掌握汽车起重机有关法规要求、各部件结构和性能、安全运行要求、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发动机和电气方面的基本知识、指挥信号、基本维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等。
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严格履行岗位职责。
2. 起重机指挥和司索应掌握起重机的基本知识、主要参数、吊具和吊索知识、重心和吊点的确定、各类物件的捆绑、危险源的识别和确定、吊装方案和吊运指挥信号、实际操作技能等。
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严格履行岗位职责。
3. 起重机安全监督和工程监理人员应掌握汽车起重机基本知识、吊装作业安全监督要点、作业许可程序、作业票证等。
安全监督人员应取得集团公司发放的培训合格证书,工程监理人员应取得监理资格证书。
安全监督和工程监理人员要对吊装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落实,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执行、司机和起重指挥人员资质、车辆状况、吊装方案、安全作业条件、作业许可办理、作业计划与人员变更等进行检查,问题隐患未整改完毕不得进行吊装作业,对关键性吊装作业要进行旁站监督,并严格履行岗位职责。
4. 人员的安全装备(1)安全装备应适合工作现场状况,如安全帽、安全眼镜、安全带、安全靴和听力保护装置;(2)在工作前后检查安全装备,按规定程序进行维护或在必要时进行更换;(3)某些安全装备(例如安全帽和安全带)应根据有关规定定期更换,由于撞击损坏的安全装备应立即更换;(4)所有正在起重作业的工作人员、现场参观者或与起重机邻近的人员应了解相关的安全要求。
(三)检查、维护和检测按照GB 6067《越重机安全规程》要求,对起重机进行检查、维护和检测。
1. 检查。
按检查内容(包括吊具),驾驶员应每次换班或每个工作日的开始对相关内容进行检查;车队设备员根据起重机的实际使用工况组织相关人员每周对要求的内容检查一次。
一台起重机如果停止使用一个月以上,使用时应按日检项目全面检查,若过一年的越重机应按周检项目全面检查。
检查由设备员组织驾驶员、维修人员等相关人员参加。
检查内容应建立台帐,查出问题,按隐患进行整改处理。
2. 维护。
应在起重机制造厂建议的基础上建立预防性的维护计划,按公司《起重机维护规程》和厂家其它要求进行维护的作业内容,定期强制由修理厂进行。
起重机检查出危险状况,应由专业人员(自有技术骨干、起重机厂家技术人员或第三方机构)进行修复和调试,以保证部件或器件的功能正确,经常调试的项目包括:功能性的操作机构、限制装置、控制系统、制动系统和动力装置,调试合格经安全评估满足使用条件,方可使用。
3. 检测。
使用单位应每年委托具备检测资质的第三方单位,对起重机进行一次全面检验检测,并出具检验检测报告书。
检测合格,方可使用。
(四)起重机设置1. 起重机支撑条件。
指挥人员应确保地面或其他支撑设施能承受越重机施加的载荷,现场负责人应对此作出评估。
该载荷应包括下列组合载荷:(1)起重机(包括配重、平衡重或需要时的基础)的净重;(2)重物及吊具的净重;(3)越重机运行引起的动载荷;(4)由最大允许风速导致的风载荷,考虑工作场地的暴露程度。
指挥人员应负责确保地面或支撑设施能使起重机在制造商规定的工作级别和参数下工作。
2. 起重机周围的障碍物。
(1)起重机或其吊载通过有障碍物的地方,应注意观察下列环境:a)现场条件允许时,起重机的运行路线应清晰地标识,使其远离障碍物。
越重机的任何部件与障碍物之间应有足够的间隙。
如不能达到规定的间隙要求,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任何阻挡或被挤住的危险。
b)在越重机附近周期性堆放货物的地方,在地面上应长期标记其边界线。
(2)如地下有煤气管道或电缆线等设施,应采取措施使起重机避开任何地下设施,如果避不开,应对地下设施实施保护措施,预防灾害事故发生;(3)起重机在靠近架空电缆线作业时,指挥人员、操作者和其他现场工作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a)在不熟悉的地区工作时,检查是否有架空线。
b)确认所有架空电缆线路是否带电。
c)在可能与带电动力线接触的场合,工作开始之前,应首先考虑当地电力主管部门的意见。
d)起重机工作时,臂架、吊具、辅具、钢丝绳、缆风绳及载荷等,与输电线的最小距离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五)正规操作1. 司机操作越重机时,应严格执行《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解除过载保护装置操作,不允许从事分散注意力的其他操作。
2. 司机体力和精神不适时,不得操作起重设备。
3. 司机应接受起重作业人员的起重作业指挥信号的指挥。
当起重机的操作不需要信号员时,司机负有起重作业的责任。
无论何时,司机随时都应执行来自任何人发出的停止信号。
4. 司机应对自己直接控制的操作负责。
无论何时,当怀疑有不安全情况时,司机在起吊物品前应和管理人员协商。
5. 在离开无人看管的起重机之前,司机应做到下列要求:(1)被吊载荷应下放到地面,不得悬吊;(2)使运行机构制动器制动或设置其他的保险装置;(3)把吊具收放到规定位置;(4)根据情况,断开电源或脱开主离合器;(5)将所有控制器置于“零位”或空档位置。
6. 在接通电源或开动设备之前,司机应查看所有控制器,使其处于“零位”或空档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