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孙膑与庞涓的故事]孙膑与庞涓

[孙膑与庞涓的故事]孙膑与庞涓

[孙膑与庞涓的故事]孙膑与庞涓(1) [孙膑与庞涓]孙膑与庞涓故事一代奇人鬼谷子门下有两位得意门生,此二人便是魏人庞涓与齐人孙膑。

孙膑、庞涓都是战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春秋战国的舞台,因为有了这两个人的加入而显得更加精彩。

孙膑是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年少时期家里贫困,年长后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和纵横之术,在鬼谷子门下显示出惊人的军事才能,却不想遭到了同窗好友庞涓的算计。

庞涓和孙膑是同学,他的出身和学习成绩都比不上孙膑,因此心里十分嫉妒孙膑,表面上与孙膑友善,其实背地里摆弄权术,勾心斗角。

庞涓比孙膑先下山,他告别师父鬼谷子后就投奔到了魏国,在魏国带兵、练兵、打仗,混得风生水起,很得魏惠王的信任,庞涓就做了魏国的将军,但他的心里一直放不下孙膑,因为孙膑实在是个极大的隐患,不管是他留在哪个国家,都会给自己产生极大的威胁。

庞涓计上心头,想要把孙膑骗来魏国。

而在山中潜心修学的孙膑并不知道庞涓心里酿造的大阴谋,他收到庞涓的来信后很高兴,信上庞涓说要推荐孙膑做魏国的大将,孙膑听信了庞涓的话,只身前往魏国。

受到了庞涓的热情款待,但是孙膑却苦等多日无果,最后等来的是手足的残害。

庞涓以孙膑私通齐国为借口,把孙膑的膝盖给挖去了,再将他丢在猪圈,多亏孙膑机智,装傻才骗过了众人之眼,随后齐国的官员出使魏国,暗地把孙膑带回齐国。

至此,孙膑才算真正摆脱了厄运,他的人生也从此走上了正路。

孙膑后来通过齐国使者逃到齐国,深得齐威王器重。

“取君下驷于彼上驷,取君上驷于彼中驷,取君中驷于彼下驷,失一而得二”,人尽皆知的田忌赛马就是发生孙膑在齐国时候发生的事。

孙膑初到齐国因为智谋过人,深受齐国君臣的礼遇。

因为这次赛马,孙膑的聪明智慧举国知晓,齐威王拜孙膑为“军师”。

公元前354年,魏国受命庞涓发兵八万,突袭赵国,将赵国的都城邯郸包围。

赵国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弄得措手不及,慌乱之中,只得向齐国求助,齐威王本打算派孙膑的,但是孙膑说自己是残疾人带兵多有不便,建议让田忌为将军,自己则担任军师,前往救赵。

田忌与孙膑商议策略,田忌认为应速战速决,直奔赵国邯郸解救。

而孙膑则提出应趁魏国国内空虚,发兵直捣魏都,这样魏军便会不顾一切回魏国解围,田忌采取了孙膑的做法,结果此战魏国被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逃,主将庞涓被活捉,不过孙膑并没有对庞涓怎样,训导他一番后,又将他放走了。

这便是“围魏救赵”的故事。

桂陵之战十二年后,魏又大举攻韩,韩国向齐国求助,这时齐国的国君是齐宣王,齐宣王对出兵之事多有迟疑,孙膑在此事提出:“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建议先让韩魏两国交战,待魏国兵疲之时才出动,这一次故技重施又以“减灶之计”示弱于敌,让魏国放松懈怠,滋生骄傲心态。

最后魏国还是被孙膑降服了,而魏国的庞涓也被齐国的军队射杀了。

也有另一种说法是庞涓两次战争失利后,羞于面对魏国,于是自刎而死,不管是哪种说法,庞涓是孙膑的手下败将无疑。

(2) [孙膑与庞涓]孙膑与庞涓的故事详细孙膑(生卒年不详),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华夏族。

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是孙武的后代。

下面是孙膑与庞涓的故事详细,请参考!孙膑与庞涓的故事孙膑大破庞涓孙膑大破庞涓致其自杀的战役史记曰:“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

膑至,庞涓恐其贤於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

同学期间两人情谊甚厚,并结拜为兄弟,孙膑年长,庞涓为弟。

二人出道之后,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将孙膑骗到魏国,使其成为残废。

但最终庞涓还是死在了孙膑的手里。

孙膑,战国中期齐国人。

少时孤苦,年长后从师于鬼谷子,显示了惊人的军事才能,不料,他却因此遭人暗算。

孙膑在从师鬼谷子学习兵法时,有一个师弟叫庞涓。

庞涓的天资学业虽较好,但和孙膑差得很多,但他为人奸猾,善弄小权术,又轻易不被察觉。

他与孙膑同学时,心里很是嫉妒孙膑的才能,可在嘴上从未流露过,一再表示将来有了出头之日,一定要举荐师兄,同享富贵。

心地善良的孙膑,与庞涓兄弟相称,如同亲兄弟一样。

后来庞涓到了魏国,并且成了魏国上下皆知的人物,从此更得魏惠王的宠信。

春风得意中的庞涓高兴了好一阵子,又突然沉寂下来。

原来他有了心病:论天下的用兵之法,除了孙膑之外没人能赶上自己了。

一想到孙膑,他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按照当初的诺言办吧,就得把孙膑推荐给魏惠王,孙膑的声名威望很快就会超过自己;不去履行当初的诺言吧,孙膑一旦去了别的国家,施展起来才能自己同样不是对手。

庞涓寝食不安,日夜思谋着对策。

一天,正在山上攻读兵书的孙膑,接到庞涓差人秘密送来的一封信。

信上庞涓先叙述了他在魏国受到的礼待重用。

然后又说,他向魏惠王极力推荐了师兄的盖世才能,到底把惠王说动,请师兄来魏国就任将军之职。

孙膑看了来信,想到自己就要有大显身手的机会了,深觉自己的师弟挺讲义气,立即随同来人赶往魏国的都城大梁。

孙膑来后,庞涓大摆筵席,盛情款待。

几天过去了,就是没有魏惠王的消息,庞涓也不提此事。

孙膑自然不便多问,只好耐心等待。

这天,孙膑闲得难受,找到一本书读起来。

忽然,屋外传来一阵吵嚷声,他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就已被闯进屋子的兵士捆绑起来,推推搡搡带到一个地方。

那里的一个当官模样的人,立即宣布孙膑犯有私通齐国之罪,奉魏惠王之命对其施以膑足、黥脸之刑。

孙膑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惊呆了,随即省悟过来,高声为自己辩白。

然而,一切都晚了,那些如狼似虎的兵士七手八脚扒去孙膑的衣裤,砍掉了孙膑双脚,并在他的脸上刺上犯罪的标志。

孙膑倒卧在血泊之中。

原来,这庞涓把孙膑骗来之后,即在魏惠王面前巧言诬陷,使孙膑遭此伤身之祸。

庞涓以为,受刑后的孙膑成了一个残疾人,他纵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和自己较量了。

孙膑的伤口渐渐愈合,但他再也站不起来了,而且,还有人时时刻刻监视着他。

他知道庞涓在陷害他,他恨得咬牙切齿,可老这样也不行,总得想个脱身之法才是。

不久,孙膑疯了,他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叫闹个不停。

送饭的人拿来吃的,他竟连碗带饭扔出好远。

庞涓听说了这些,并不相信孙膑会疯,便叫人把他扔到猪圈去,又偷偷派人观察。

孙膑披头散发地倒在猪圈里,弄得满身是猪粪,甚至把粪塞到嘴里大嚼起来。

庞涓认为孙膑是真疯了,从此看管逐渐松懈下来。

孙膑装疯产生了作用,他暗中加紧了寻找逃离虎口的机会。

一天,他听说齐国有个使臣来到大梁,便找了个间隙,偷偷前去拜访。

齐国的使臣听了孙膑的叙述,从谈吐中认定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才,十分钦佩,遂答应帮他逃走。

这样,孙膑便藏身于齐国使臣的车子里,秘密地回到了齐国。

这个时候,正值齐、魏争霸,交战不断的年代。

早在公元前386年,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田氏贵族在齐国取得政权后,就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选拔文武人才,坚守边境,反抗外来的威胁。

孙膑回国后,很快见到齐国的大将田忌。

田忌十分赏识孙膑的才干,便将他留在府中,以接待上宾的礼节殷勤加以款待。

田忌赛马田忌喜欢赛马,但却时常输掉。

有一次,他又与齐威王赛马,马分上、中、下三等,对等竞赛,三场全输,田忌好不丧气。

这时恰巧孙膑在场,便给田忌出主意说:“待到下一轮比赛时,你用上马对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威王的下马,用下马对威王的上马,必赢无疑。

”田忌依计行事,造成两个局部的优势和一个局部的劣势,以一负二胜赢得齐王千金。

一向取胜的齐威王这次输了,大感惊讶,忙问田忌是何原因田忌把孙膑找来,借机推荐给齐威王。

齐威王见是一个双腿受刑的残疾人,开始并未介意,当孙膑陈述自己对战争问题的看法时,齐威王便有意问道:“依你的见解,不用武力能不能使天下归服呢”孙膑果断地回答说:“这不可能,只有打胜了,天下才会归服。

”然后,他列举黄帝打蚩尤,尧帝伐共工,舜帝征三苗,以及武王伐纣等事实,说明哪一个朝代都是靠武力解决问题,用战争实现国家的统一。

这一番深刻独到的分析,使齐威王大受震动。

再询问兵法,孙膑更是滔滔不绝,对答如流。

齐威王感到孙膑其人确实不简单,从此以“先生”相称,把他作为老师看待。

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将军庞涓发兵8万,以突袭的办法将赵国的都城邯郸包围。

赵国抵挡不住,意派使者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欲派孙膑为大将,率兵援赵。

孙膑辞谢说:“我是受过刑的残疾人,带兵为将多有不便,还是请田大夫为将,我从旁出出主意吧!”齐威王想想也好,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8万,前往救赵。

大军既出,田忌欲直奔邯郸,速解赵国之围。

孙膑不赞成这种硬碰硬的战法,提出应趁魏国国内兵力空虚之机,发兵直取魏都大梁,迫使魏军奔赵回救。

这一战略思想,将避免齐军长途奔袭的疲劳,而致魏军于奔波被动之中,立即为田忌采纳,率领齐军杀往大梁。

魏军好不容易将邯郸攻陷,却传来齐军压境,魏都城大梁告急的消息。

庞涓顾不得休整部队,除留少数兵力防守邯郸外,忙率大军驰援大梁。

没料到,行至桂陵陷入齐军包围。

魏军长期劳顿奔波,士卒疲惫不堪,哪还顶得住以逸待劳的齐军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逃,连主将庞涓也被活捉。

到头来,魏国只好同齐国议和,乖乖地归还了邯郸。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之战。

其实,也是孙膑对庞涓的重重一击。

但孙膑并没有杀庞涓,只是训导他一番,又将他放了。

桂陵之战10多年后,即公元前342年,庞涓又带领10万大军、1000辆兵车,分3路进攻韩国。

小小的韩国抵挡不住庞涓的进攻,一时形势危急,遂接连派出使臣,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召集群臣商讨对策,有主张坐山观虎斗的,有主张发兵救援的,相互争执不下。

孙膑一直没有说话。

齐威王见状便说:“先生是不是认为这两种意见都不对啊”孙膑点头说:“是的。

我以为,魏国以强凌弱,如果韩被攻陷,肯定对齐国不利,因此我不赞成见死不救的主张。

但是,魏国现在锐气正盛。

如果我们匆忙出兵,岂不是要代替韩军承受最初的打击”齐威王说:“那么,依先生的意见怎么办好”孙膑说:“我看可以先答应韩国的请求。

他们知道我们能出兵救它,必然全力抗击入侵的魏军;而魏军经过激烈拼杀,人力物力也会大大消耗。

到那个时候我们再发兵前去,攻击疲惫不堪的魏军,拯救危难之中的韩国,就可以用力少而见功多,取胜易而受益大,不知陛下以为如何”齐威王十分赞赏孙膑的谏仪,当即采纳。

一年后,当魏韩两军交战更为激烈,双方实力已大大削弱的时候,齐威王才决定派兵出战,仍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

于是,孙膑与庞涓又一次相逢在战场,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生死较量。

马陵之战战役之初,按照孙膑的计策,齐军长驱直入把攻击的矛头指向魏国的都城大梁。

时过不久,孙膑得知庞涓回师都城的禀报,便对田忌说:“魏军一向自恃骁勇,现急于同我军决战。

我们要抓住这个心理,诱使他们上当。

”田忌说:“军师的意思是。

”孙膑接口道:“我们可以装出胆小怯战的样子,用迫兵减灶的办法诱敌深入。

”随后,孙膑如此这般地对田忌叙说一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