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音乐教案15篇

幼儿园音乐教案15篇

幼儿园音乐教案15篇幼儿园音乐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中国的传统习俗。

2、在熟悉儿谣的基础上,用乐器练习节奏。

3、认识节奏ti tiri.教学准备:1、乒乓球、呼啦圈2、挂图、打击乐器3、创意节奏游戏卡教学过程:一、玩吹泡泡的游戏,让幼儿初步感受“圆”。

老师提问:“我们刚才吹的泡泡怎样?”“大大的,圆圆的。

”“小小的,圆圆的。

”二、寻找圆,请幼儿找出身边“圆”的东西。

看看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圆的?找一找身体哪里是圆圆的?三、故事引导,元宵节到了,宝宝和妈妈在家忙着搓汤圆。

宝宝和妈妈一起做了好多的汤圆。

启发幼儿了解传统节日“元宵节”,知道在元宵节人们爱吃汤圆。

四、熟悉儿谣,幼儿和老师一边拍手,一边念儿谣。

五、汤圆游戏。

1、搓汤圆。

幼儿每人拿一个乒乓球当汤圆,一边念儿谣,一边将乒乓球放于掌心、脚底搓滚。

2、摇元宵。

幼儿把汤圆放在筐里摇,感应拍子。

六、语词节奏练习,要求幼儿表现强、弱。

幼儿围圆圈站好,以脚踏拍子,手拿打棒敲奏语词节奏。

结束时,造型感应力度:大声跳到大呼啦圈,做出大的造型。

小声跳到小甜圈,做出小的造型。

七、认识节奏ti tiri .1、分析全曲拍子和节奏长短,出现十六宫格,请幼儿添上磁铁。

2、《创意游戏节奏卡》:看拍、看排、听排……幼儿园音乐教案2设计意图:这是一首根据云南民歌《猜调》改编的曲子,此曲旋律优美,问答式的歌词充满幼儿情趣。

孩子们在活动中一边游戏一边唱。

有节奏有韵味地过程中,快乐地编织着他们的金色童年。

这些问答歌也叫盘歌、对孩子能够起到增智益睿的作用。

还能不断地补充新的内容可以适合各年龄段的幼儿。

如:什么花春天开,哪个花夏天开,什么花开在秋天呀,哪个花开在冬天喽来?活动目标:1.会用自然的声音演唱,理解歌词内容。

2.体验边唱歌边用动作表达的快乐。

3.学习用对歌的形式边唱边交流,尝试创编。

活动准备:1.“猜调”的音乐。

2.课前欣赏旋律。

3.日常生活中学用对歌的形式猜迷。

孩子说说哪些是圆形和方形的物体。

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引导语: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玩一个闯关游戏。

第一关:说名称1.听音乐说名称师:这首好听的音乐是云南的民歌叫猜调。

(老师放二遍音乐并介绍音乐名称)2.闯关成功看奖励。

出示图谱。

二、第二关:学歌词。

1.看课件你看到了谁?看第一页2.你看到了谁?这是一首对歌,是轮着唱的,女孩唱的时候男孩听。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她在说什么?小乖乖来小乖乖,女孩说给男孩猜。

3.她在问什么?什么圆在天上?哪个圆在树上?4.谁来了?他在答什么?小乖乖来小乖乖,女孩说给男孩猜。

太阳圆圆在天上,桔子圆圆在树上喽来。

看图谱念歌词,分男女生练。

5.闯关成功看奖励。

老师清唱三遍。

第一遍略慢请幼儿帮忙看图唱得对不对、第二遍略响、第三遍带表演三、第三关:唱歌词1.你会用什么办法学本领?(跟着老师学,看着电脑学,看着图谱学,听着录音学)幼儿自主学习(思考什么方法适合小班自主学习)2.幼儿自主学本领。

3.幼儿闯关看奖励。

四、看风景1.唱给风景—梯田听要求慢一点2.唱给风景—白塔听要求响一点3.唱给风景—泼水节的人们听要求快一点五、唱给老师听得奖励(思考奖励还可以变什么)活动延伸:1.将磁带和图谱投放在表演区供幼儿自由表演。

2.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会圆和方的物体。

附猜调自编歌词:小乖乖来小乖乖,女孩说给男孩猜。

什么圆,在天上。

哪样圆,在树上。

小乖乖来小乖乖,女孩说给男孩猜。

太阳圆圆在天上,桔子圆圆在树上喽来。

幼儿园音乐教案3(一)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并随音乐合拍地做绕线、拉线、钉鞋钉的动作。

(2)体验歌曲中传达的劳动的愉快心情。

(二)活动准备:《鞋匠舞》音乐磁带(三)活动过程:(1)教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 师:有一个鞋匠,他每天都在给别人做鞋子,你们来听听他是怎样给别人做鞋子的。

(2)教师带领幼儿回忆歌词内容,并体会歌曲中传递的愉快情绪。

师:鞋匠是怎样给别人做鞋子的呢?师:他做鞋子的时候用了哪些东西呢?师:你觉得他是一个快乐的鞋匠还是一个伤心的鞋匠?为什么呢?师: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个开心的鞋匠吧。

(3)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1~2遍。

(4)教师启发幼儿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合适的动作。

师:我们都来做快乐的鞋匠,快乐的鞋匠是怎样绕线的?师:他是怎样拉线、钉鞋钉的呢?(5)教师提取幼儿创编的动作,带领幼儿边唱边做绕线、拉线、钉鞋钉的动作。

(6)教师有重点地指导幼儿按节奏合拍地做动作。

(7)在幼儿较熟悉动作的基础上,师生共同随乐表演,并鼓励幼儿表现出鞋匠劳动时愉快的心情。

(四)活动反思(1)通过活动让幼儿能随音乐有节奏地做绕线、拉线、钉鞋钉的动作。

(2)通过活动让幼儿能通过表情、歌声来表现鞋匠的愉快心情。

幼儿园音乐教案4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知歌曲的名称,了解歌曲的内容。

2.培养幼儿对歌曲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动物头饰和幼儿人数相等录音机,磁带三.活动过程:1.教师带领幼儿做律动《摘果子》进音乐室2.发声练习《我的小喇叭》C。

C#D3.复习歌曲《好朋友,行个礼》小朋友今天来了许多叔叔阿姨,小朋友应该怎样做(有礼貌问好)。

那么现在请你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一起来表演《好朋友,行个礼》。

4.学唱新歌《在农场里》(1)刚才小朋友唱的真好听,来我们表扬自己一下。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农场看一看有什么小动物听一听小动物是怎么唱歌?(2)老师示范唱一遍。

并出示动物头饰提问幼儿农场里有什么小动物?(3)小朋友你听到农场里有什么小动物在唱歌?那你们想不想学小动物唱歌?(4)幼儿听琴声跟老师一句一句唱。

(5)全体幼儿跟老师将整首歌唱。

(6)请小朋友带上动物头饰,你是什么动物就学什么动物唱。

四.音乐游戏《小猫小猫,你别吵》退场。

幼儿园音乐教案5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感知歌曲的前奏、间奏和结尾以及在各段歌词处的游戏规则。

2、欣赏韵律表演,借助"大花猫"和"小老鼠"角色,帮助幼儿学习歌曲。

3、感受游戏的乐趣,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保持不动。

4、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5、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活动准备:1、请两个小朋友排练情景表演:大花猫和小老鼠。

2、小老鼠、大花猫头饰各一个。

3、给扮演大花猫和小老鼠的小朋友化妆,特别是小老鼠,要按照歌词的内容进行化妆。

活动过程:1、复习律动:快乐的小熊。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扮演快乐的小熊走路、小熊跳舞和小熊骑车,走进教室。

2、欣赏韵律表演:大花猫和小老鼠。

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小老鼠长着什么样?他们在做什么?3、观看"小老鼠"表演,学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教师:天黑了,小老鼠偷偷地从洞里跑了出来,你们听……教师:小朋友,我们一起跟着"小老鼠"学一学吧!幼儿跟着"小老鼠"延长歌曲的前半段,在间奏处,带领幼儿找空地方蹲下来做"吃东西"动作。

4、观看"大花猫"表演,带领幼儿歌唱并玩游戏。

教师带领幼儿到教室中间唱歌曲的前半部分,并在间奏出鼓励幼儿做吃东西动作。

依据幼儿的兴趣程度,可带领幼儿玩游戏1-2遍。

幼儿观看"大花猫"表演,鼓励幼儿跟着"大花猫"学习表演猫叫、猫走路等动作。

讲解游戏规则:提醒幼儿听见大花猫来了,就立刻不动,这样大花猫就不会发现你们了。

歌曲唱完,当你们听见大花猫说"喵呜、喵呜"的时候,花猫就去抓老鼠,老鼠结噶进跑回家坐在椅子上。

教师扮演大花猫,幼儿扮演"小老鼠",师生共同玩游戏两遍。

幼儿园音乐教案6一、设计思路我班幼儿对音乐有一定的兴趣,他们能按音乐的节拍和内容做简单的舞蹈动作和模仿动作。

很喜欢音乐和舞蹈,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

为了进一步培养他们对音乐,舞蹈的兴趣,我选择了旋律优美,节奏鲜明,形象生动的《玩泥巴》这首音乐作品,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试图能够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用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

二:活动目标:1.在舞蹈中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性,节奏感;培养幼儿根据音乐的性质和内容创编动作的能力。

2.在活动中体验愉悦的情绪,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三:重点与难点幼儿把握动作的多样性和活泼俏皮的特点四:活动准备:1.电视机,摄像机2.录音机,磁带,鼓五:活动过程:(一)双圈集体舞。

(二)跟着鼓声有节奏的走,调节小朋友之间的距离,鼓声停止,幼儿席地而坐。

(三)欣赏歌曲1.欣赏第一遍。

提问:这首歌叫什么名字?你听了有什么样的感觉?2.欣赏第二遍。

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请幼儿根据歌词说出歌曲内容。

3.讨论小结:歌曲里唱的那个小朋友为什么不想弹琴画画?你们有什么心里话会对谁讲?(四)师生共同创编舞蹈。

1.教师示范创编歌曲前面部分。

2.跟着音乐,师生完整表演前半部分。

3.根据歌曲内容引导幼儿创编玩泥巴的舞蹈动作。

4.观看录像互相观看模仿。

5.逐句依次请2—4名幼儿展示自己的创编动作,然后幼儿一起学动作。

6.随教师将提炼的动作完整连贯的跳一次。

(五)幼儿表演舞蹈1.全体幼儿随音乐表演。

2.看录象,比比谁的动作最美。

(六)邀请舞鼓励幼儿大胆邀请客人老师一起跳舞。

幼儿园音乐教案7【设计意图】:音乐本身就给人以美的享受,情感的陶冶,一首好的音乐作品会带给人无限的联想和想象。

这首乐曲活泼愉快,虽然幼儿没有到过江苏水乡,可是会令幼儿联想到其他令人兴奋愉快的事情。

引导幼儿将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通过打击乐的形式表达出来是进行这节活动的真正目的。

【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苏北民歌的特点,感受其活泼、欢乐的情绪。

2、鼓励幼儿通过身体模仿动作的练习,熟悉节奏,练习分声部演奏打击乐曲,并体会演奏效果。

3、培养节奏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1、磁带、打击乐器、动作说明图;2、歌曲《幸福拍手歌》;课件《芦苇》【活动重点】:让幼儿能够感受民歌的特点,并能分声部演奏乐曲。

【活动过程】:(一)听音乐《幸福拍手歌》进入教室,教师带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二)联系生活,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节奏”。

1、教师模仿小狗的叫声,提问:小狗是怎样叫的?有什么特点?2、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叫声是有节奏的?(青蛙、小猫、小鸡……)3、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是有节奏的?(切菜、走路、门铃……)。

(三)出示节奏谱,让幼儿练习节奏。

小狗_ __ ∣_ __ ∣青蛙__ __ ∣__ __小猫 _ - - -∣_ - - -∣我们除了用手拍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节奏?(四)让幼儿听音乐、看课件,理解感受音乐。

1、播放乐曲《拔根芦柴花》,提问:听完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提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教师小结:我们看到的植物是芦苇,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芦柴花,主要生长在苏北地区,好听的乐曲是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这首乐曲就是人们看到很美的芦柴花才编的,所以叫拔根芦柴花,后来人们也用这首乐曲表达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