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文化概要(判断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要(判断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判断题1、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如哲学、宗教、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等。

2、商代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

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就是现存的重要文献。

3、原始宗教的主要崇拜形式有自然崇拜、灵物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和灵魂崇拜。

4、传统哲学历经汉代天人之学、魏晋玄学、隋唐中国化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等主要阶段,其中朱熹的天人感应之学和董仲舒的理气性命之学是两个高峰。

5、黄宗羲在教育目的上,提倡培养经世致用人才。

6、西周时期,诗歌与音乐是结合在一起的,十五国风是十五种地方性的民歌。

7、诗经和楚辞中的一些作品,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

8、道教产生于东汉顺帝年间,创始人张陵被尊称为张天师,故该教也被称为“天师道”。

9、宋人杜佑所著通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沿革变迁的通史著作。

10、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的史书体裁。

1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陆游的名句。

12、评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通称皮簧戏。

13、大约公元14世纪的元末明初,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发展出一套完善的珠算方法。

14、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的周俾算经,最早记录了勾股定理和分数的运算方法。

15、伏尔泰曾将中国剧本赵氏孤儿改写成法文搬上法国舞台。

16、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曹氏父子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家。

17、五代宋元时期民族史得到了大发展,这一时期写成的民族史著作有辽史、金史、契丹国志、大金国志、蒙古秘史等。

18、汉代文化教育的特征是学在官府。

19、朱子读书六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20、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其基本特征是以“礼”为核心,以“仁”为行为规范,以“天命”为哲学根据的理论体系。

21、儒学始于孔子,因此儒学的思想也完全由孔子一人创造。

22、道教的主要信仰是“道”,根本信仰是“德”。

23、佛教在汉、晋时期主要是翻译佛经,最著名的翻译家是支娄迦谶和安世高。

24、禅宗是东土佛教中最具有中国特色、影响最大、传播最久远的一个宗派。

25、科举制创建于唐代。

26、春秋战国时期,王权衰落,大批文化职官流落民间,同时,原本深藏于宫廷秘室的图书典籍散落民间,成为平民读物,这种历史现象被称为“文化下移”。

27、儒家在教育上培养的目标为“兼士”,重视科技教育,也重视武艺学习。

28、以王充为代表的思想家反对儒家独尊,主张博通百家之言,在学习途径和方法上,反对“生而和之”,主张“学而知之”,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

29、北朝著名教育学家颜之撰写的《颜氏家训》中,主张家教的方法是以行为教、以学为教、以身为教。

30、在学校教育方面,明代同宋代一样实行“科举必由学校”的制度。

31、明朝永乐年间编撰的《永乐大典》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

32、我国现存的最大一部类书是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编撰的《古今图书集成》。

33、《三戒》、《黔之驴》的作者是柳宗元。

34、春秋以前,代表中国文化的事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文化。

35、“四诊”即望、闻、问、切诊,它是古代春秋时期的名医扁鹊所创。

36、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成果的总和。

37、西周文化要教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号称为六艺。

38、春秋以后,中国哲学开始萌芽。

《周易》中已有明显的阴阳观念。

39、孔子在教育上取得巨大成就,所谓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40、战国初期以吕不韦为代表的杂家在《吕氏春秋》一书中对先秦各家伦理思想作了一定程度的综合。

41、在自我独处时要严于律己,戒慎恐惧,这就是慎独。

42、图腾是印地安语“totem”的音译其原意是有血缘关系的人的一种标志。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43、道教将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起源论解释为洪元、混元、太初三个不同的神秘世纪。

44、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落,私学兴起。

45、颜之推写出了我国奴隶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

46、王守仁的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开我国学术专史之先河。

47、魏晋南北朝,散文逐渐被讲究押韵的骈体文所替代,并统治文坛达数百年之久。

48、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49、高山流水相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演奏家伯牙所作的古琴曲。

50、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是印刷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

51、秦统一中国后,中国书法盛行隶书。

中国书法在汉代盛行小篆。

52、隋唐至元朝,一批专业性较强的农学著作相继问世。

如隋代诸葛颖的农书;唐代陆羽的茶经;元代王桢的种植法等。

53、相传在距今3000多年的周代,水稻开始从中国传向世界。

54、中国学术思想的西传,首先是靠传教士的努力。

55、法国哲学家布莱尼兹发现中国古老的周易阴阳二爻排列成象法与他发现的“二进位”制完全相吻合。

56、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几乎同时传入欧洲。

1454年,法国初次以活版印刷印成《圣经》。

57、词即歌词,指一切可以合乐歌唱的诗体,也称曲子词。

58、汉乐府民歌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它的抒情性。

59、董仲舒把仁、义、礼、智、信列为“五常之道”,把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列为“三纲,三纲五常成为封建道德的核心内容。

60、中国早在秦汉以前,就和朝鲜、日本、越南、中亚等地发生了商品交换和文化交流。

61、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正式打开,是在东汉的张骞出使西域之后。

62、中国科学技术的总体特征包括实用的功利性、辩证的整体性和经验的直观性。

63、在旧石器时代,中国先民就开创了罕见的农耕文明。

64、《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其作者是西汉的贾思勰。

65、第一次提出极限概念的是三国时期的数学家刘徽。

66、文化是人的文化,包括个人文化和群体文化。

67、造成中国古代出现“千年田八百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没有出现资本主义。

68、中国第一部哲学著作是易经。

69、被称之为“茶仙”的是晚唐时期的陆羽。

70、西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结合已有的阴阳、脏腑、经络学说,提出了“四诊”、“六经辨证”、“八纲辨证”等一套辩证施治的原则和方法。

71、孔子“仁”的内涵是仁者,爱人;“仁”的基本原则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72、造纸术是中国古老的发明,它约在隋朝中期传入西亚和中亚,再从那里传入欧洲。

73、我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系统宗教是佛教。

74、被称为“汉代孔子”的是董仲舒。

75、《史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76、英国重农主义经济学家魁奈一生热爱中国文化,有欧洲孔子之称。

77、《左氏春秋》代表春秋时期编年体史书的最高水平。

78、秦汉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第一高峰。

79、1905年9月2日,实行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由光绪帝下诏废除。

80、八股文的形式包括破题、起讲、四比和收合。

81、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技文化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过的科学文明古国。

82、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竹书纪年》、《春秋》中已开始记录天象的重要发现。

83、西汉的张衡是关于宇宙模型中的浑天说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月球不发光仅反射太阳光,正确解释了月食的成因。

84、《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学文献,该书成书于战国初期,共18卷,包括《素问》和《针灸》各9卷。

85、中国书法的雏形见于公元前4000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陶上,其中有100多种刻划得符号。

86、评剧的前身是浙江塖县一带流行的说唱艺术——落地唱书。

87、宫廷音乐指的是历代的统治者在宫廷内部或者朝廷仪式中为宫廷统治者演奏的音乐,具有功利性、礼仪性和旋律、节奏“雅化”的特点。

88、唐代咏舞诗中的双璧为《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和《霓裳羽衣舞歌》。

89、隋唐建筑艺术风格可以用“豪放朴拙”四个字来概括。

90、中国建筑与世界其他建筑不同,是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体系,而世界其他建筑则是以砖石结构为主。

91、唐古文运动是发生在晚唐时期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以儒学为旗帜,以复古为号召,以文体改革为中心的,以统治维护唐王朝为目的的散文革新运动。

92、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

93、《离骚》的基本内容是表现诗人对实现祖国富强民族统一这一崇高理想的热烈追求和不懈斗争以及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94、绝句的真正源头是南北朝乐府民歌。

95、南朝的《木兰诗》和北朝的《西洲曲》是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96、中国古代文学最显著的特征是文学成为政治教化的工具。

97、西汉时期,班固的《汉书》沿用的是《史记》的体例。

98、东汉末年,荀悦奉献帝之命,写成《汉纪》一书,对我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99、北朝刘宋时,国家设置四种专科学校,以史学为专科之一。

100、北宋袁枢所撰写的《通鉴纪事本末》,首创纪事本末体,为我国史苑又增加了一个新品种,这是中国历史编纂法的一个重要创造。

101、生、旦、净、丑是京剧的四个行当,其名称的由来,传说是取其反意。

比如净即清洁干净,而净角都是满脸涂彩的大花脸,看来不干净,其反意就是“净”。

102、中国最早的“丹书”为陶弘景的《抱朴子·内篇》。

103、世界三大气功流派指道教的气功、印度的瑜伽、佛教的禅定。

104、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本名悉达多·乔达摩,佛教徒尊称其为“佛”或者“世尊”。

105、佛教里有四大菩萨,象征四种理想的人格,即悲、智、行、愿。

106、“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

107、玄学家把《孔子》、《庄子》和《周易》称为“三玄”。

108、佛教的主要宗派有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净土宗和禅宗。

109、颜元在教育目的上,提倡培养经世致用人才。

110、先秦是中国史学的奠基时期。

东汉是我国史学的确立时期。

111、《阳光三叠》是唐代歌曲,歌词取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

112、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夜间11时。

113、我国古代药学的最高成就是元代李时珍1578年完成的不朽巨著《本草纲目》。

114、基督教是一世纪前后传入中国的。

115、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传统文化开始由古代向近、现代转型。

116、汉乐府民歌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诗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其中代表性作品是《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

117、南朝时出现图书四部分类法,将历史著作独立为专部,并形成经、子、集、史的次序。

118、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期,其成就之辉煌可与古希腊罗马文化相媲美。

119、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君主集权的统一帝国秦王朝建立在公元前199年。

120、中国与西方的人本主义相同,都是以家庭为本位,以伦理为中心。

121、“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理念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体现。

122、中国传统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它以整体综合、直觉感悟为基本特征,用以关照人与群体中的他人,人与宇宙整体的根本性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