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范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范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范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范
应急避难场所是供灾民临时停留、疏散的场所,是保障灾民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质量和效果,以下是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规范:
一、选址规范
1. 应急避难场所需远离易被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影响的区域,同时要避免选择河道、湖泊、水库等易发生水灾的地段。

2. 选址时要考虑交通便利性,临近主干道或有较好的交通网络,方便灾民疏散和救援物资的进出。

3. 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应尽量避免选择工业区、污染源附近等有安全隐患的地段。

二、场所规模与布局
1. 应急避难场所的规模需根据周边居民数量、易受灾情况、交通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保可容纳足够数量的灾民。

2. 场所布局要合理,包括设置通道、疏散出口、安全设施等。

应保证场所内部的通道畅通无阻,避免拥堵。

3. 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筑物应符合防火、防水、防震等基本安全
要求。

三、基础设施建设
1. 水源供应是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重要保障,应设立供水设施,保证饮用水安全。

2. 电力供应也是必不可少的,应有配备发电机等备用发电设施,确保灾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3. 卫生设施要完善,包括公共厕所、垃圾处理设施等,保证环境卫生。

四、救灾物资储备
1.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时要考虑到灾民的基本物资需求,如食品、水、药品、毛毯、衣物等。

2. 物资储备要有相应的仓库或储物间进行存放,按照不同物资进行分类、标注,方便取用。

3. 物资储备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新,保证其有效性。

五、安全管理措施
1. 应急避难场所应设立统一的管理机构,负责场所的管理与维护。

2. 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加强安全巡查和日常管理。

3. 强化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培训,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有序地疏散灾民。

以上是对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范的一些要点,通过遵守这些规范可以提高应急避难场所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更好地保障灾民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建设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确保建设更加适应实际需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