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优秀8篇】四年级美术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解放军叔叔,喜欢解放军叔叔。
2、完成一幅解放军叔叔肖像写生作品。
3、有余力的学生再完成一幅头像速写。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学生收集有关解放军的图片、故事。
准备绘画工具。
2、有条件的学校,课前可带学生搞一次与当地驻军的联谊活动。
(二)课堂教学1、引导阶段请一位解放军叔叔来做模特儿。
先请他讲讲军队中对战士军风纪的要求,然后请同学评一评这位解放军叔叔的`军风纪(主要是着装与精神状态)。
(若没有条请到解放军叔叔,那么教师可以用录像、图片等资料来增进学生对解放军的了解。
课业形式也可以由写生变为创作。
)2、发展阶段根据班级学生的造型能力,教师可选择让模特儿站立、坐着,或做一些战士常见的动作。
引导学生观察解放军叔叔的大体形态,并记录下来。
主要观察比较头部、躯干部分与四肢的比例关系。
教师可用当堂示范引导学生观察:先观察大体,用基本形将观察到的头、躯干、四肢的基本形状记录下来,然后,将画稿举到稍远处,再对照模特儿,观察、调整。
再进行细部刻画。
可以从头部开始,从上到下,一边观察一边绘画。
要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部分,进行仔细描绘。
全部写生完之后,还有必要对画面进行调整。
对于写生速度较快的学生,可以建议他们再写生一幅战士的头像。
(三)课后拓展参观军营,阅读军事题材的文艺作品,创作与解放军叔叔有关的绘画作品。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篇二总课时数:2课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线条的平直与弯曲,会使人产生动或静的感觉。
平行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平直的地平线,有静止的感觉,而弯曲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动的感觉。
充分运用线条的各种造型,已经成为重要的表现手段,而且对美化画面和深化主题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引导学生发现存在于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中的线条,并能巧妙地利用它们去塑造形象,从而赋予作品鲜明的艺术感染力。
从教材的例图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线条能赋予画面的生动性和悦目性。
教学目的:1、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使学生认识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
2、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作画练习,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教学重点: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流动和静止的感觉。
教具准备:课件、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1、复习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
师小结:板书__线条有粗、细、曲、直。
2、请同学说一说线条给人的感受,引出课题(板书)__线条的动与静。
三、讲授新课:1、欣赏课件(流动的河流、静止的公路、地平线等),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线条,给人什么感觉?师小结:流动的河流展现的是曲线,有动感,而公路和地平线是静止的直线。
2、请同学回忆大自然中还有那些静态和动态的线条,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师小结:平直与弯曲的线条会使人产生动与静的感觉。
以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线条的曲直与动态的关系。
3、请学生欣赏课本范例,进一步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想一想,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
4、教师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色彩的冷暖》讲解线条与色彩在不同画面中的运用。
(1)暖色和曲、直线的配合,产生的视觉反映。
暖+直=温暖、平和暖+曲=热烈、欢快(2)冷色和曲、直线配合冷+曲=宁静、幽远(如蜿蜒的河流)冷+直=单调、呆板通过欣赏范图、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该如何更好的应用线条。
四、作业布置: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并上色。
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倡导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创新画法给予表扬,及时鼓励好的作业。
六、作业展评:1、个人分析画的内容,画面好在哪里?2、同学互评,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作业,说一说它的优点?3、教师简评。
七、拓展教师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
请学生欣赏。
八、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九、教学反思:有一种材料叫“毛根”性质柔软,利用它在课堂上讲解示范线条的曲与直非常的直观,所以课堂中选择一种好的教具至关重要,并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年级美术教案篇三一、教学目标◆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
◆抓住物体外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的大致关系,合理地添画立体形。
◆能具体细致地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能以线条绘画的形式记录对事物的感受。
二、教学过程1.“观察、记忆、作画”这个过程可以压缩成一个单一的行为,叫做盲画。
在盲画时,眼睛要盯着对象,而手则不停作画。
全神贯注时,往往会出于本能这么做。
盲画在比例精确度方面有所欠缺,在刚开始作画时,这样做却非常有效。
2.教师的教学示范应强调线的起始、转折和收笔处的位置,强调线的方向的大致准确性,给学生以明示。
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媒体运用激趣导人1.CAI出示图片让学生猜猜像什么。
(水壶的半张图片)2.教师点击出现另一半后,学生看像什么。
(水壶)3.揭示课题——记忆大比拼。
CAI画面出示水壶半张图片,或利用教材。
CAI画面呈现水壶整张图片,或利用教材。
探究方法1.请同学把桌上的作业添画完整。
2.引导学生观察火锅外形结构特点。
教师小结:火锅由炉筒、锅身(锅盖)、底座三部分组成。
3.添画方法:首先根据记忆画出其外轮廓线,再添加其内部结构线。
线条慢慢勾出其外轮廓线,再勾出内部结构线。
再出示火锅各部位的文字说明。
游戏解难1.游戏——大家来找茬(1)分组讨论,出示游戏内容。
提出问题:这些图片里面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怎样添画更合理?方形物体的特征:对边平行。
垂直于地平线的线永远垂直。
圆柱形物体的特征:顶部和底部圆形的变化。
不规则物体:根据记忆和想像添画。
2.教师小结。
CAI画面出示8张规则和不规则的图片,不合理的图片点击可出现合理的结构线。
并出现不同物体不同特征的文字说明。
(或直接用图片)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1.欣赏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描绘的线描作业。
2.出示作业要求:请仔细观察教材中的3张图片,把这些物体添画完整。
3.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CAI出示作业要求。
四年级美术教案篇四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浮力的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结合绘画、粘贴、插接等不同造型手法,以及漂浮的科学道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实现自己的艺术创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探究简单的浮力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在制作漂浮物时,创新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课前准备:各种材质的废旧物品,如彩色纸、小木条、塑料瓶,铁丝、剪刀、双面胶、乳胶等。
有关物体漂浮的小知识。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游戏1:发给学生每人一支吸管,提出作业要求:你能想到几种令吸管在水中漂浮起来的方法?2、游戏2:抢答——如果给你一把吸管,让他们漂浮在水面上,设想一下都可能有哪些不同的造型?二、思考反馈1、吸管为什么可以漂浮?(轻,中间有空气,)。
2、铁很重,为什么轮船却能漂浮海面上?(形状的改变,空气)三、信息交流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组织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有趣的关于漂浮的资料在组际或班级中进行交流。
五、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材料:铁、纸、不同造型的盒子、木片、泡沫、毛笔等。
)看一看:书中同学作品给了你哪些启发?试一试:运用折、剪、卷、组合等不同手段,你能用手边的材料组织什么样的漂浮的造型?讲一讲:你能设想一下它的功能及装饰吗?六、探索实践提出作业要求: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个能浮在水面上的新颖美观的玩具。
七、展示评价利用水盆、鱼缸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新颖有趣的展评环境。
四年级美术教案篇五教材分析此课以学习水墨画法临摹蔬菜,前课画蔬菜的记忆画为此课打下一定的形象基础,本课选了齐白石和李苦禅两张大写意的作品供欣赏与临摹之用。
白石老人的画仅画了一棵生机勃勃的白菜和两只醒目的红辣椒,寥寥几笔,沉着遒劲的线条勾出菜帮,用侧锋蘸水墨画出浓淡有致的叶子,再趁湿勾出交错的叶脉,形成了长短、疏密、浓淡对比鲜明的调子;白菜略向左倾的。
劲势使静物产生动感,正与左下角一长一短两只红辣椒顾盼呼应,令人感到两者有一种情感的联系。
辣椒的红色与白菜的黑、白、灰色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加上右侧的题字及印章(是中国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画面的蔬菜从形象、墨色、构图等方面达到了极其完美的程度。
李苦禅的画也向我们展示了如何用水墨来表现对象的方法。
画家用侧锋、中锋笔法,加上淡墨、浓墨,在画中把对象的外形特点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
几张小图,说明了作画的步骤和用笔、用墨的过程。
本课要求摹仿大师的笔墨技法仿画一幅蔬菜图,在授课时必须作完整的示范使学生认真理解。
教学目的一、参照大师的作品,临摹大师的笔墨技法,仿画一幅以蔬菜为题的中国画。
二、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画、诗、书、印是中国画独特的形式。
作业要求继续学习执笔、运笔的方法,仿照大师的用笔技法画一幅表现蔬菜的水墨画。
课前准备一、供学生欣赏用的水墨蔬果作品若干幅(幻灯及图片)。
二、教师示范用的羊毫笔(提笔)、墨汁、梅花形调色碟、生宣纸。
三、学生自备作业用品(同上)。
教学过程一、欣赏:以齐白石的《白菜辣椒》为重点,指导学生欣赏水墨写意国画。
先介绍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分析笔墨技法,讲解画面布局,然后说明在哪一部分使用中锋、侧锋笔法,以及如何用水、用墨。
欣赏时,结合上一节基本技法练习及教材分析进行。
二、教师示范以蔬菜为题作水墨画的作画步骤(边讲边画):1.先想好画什么,画面怎样安排,然后用指甲轻轻刮出大体轮廓。
初学者可用铅笔、炭素铅笔或木炭条起稿。
2.中锋蘸淡墨勾出菜帮,先从中间一块着手。
3.用大笔的笔锋蘸淡墨后,再用笔尖蘸浓墨,以侧锋法画出叶子,笔可在纸上略作滚动,落笔要生动,大胆肯定,注意墨团要有大小浓淡的变化。
4.趁叶子未干,用浓墨画出叶脉,注意不要太湿。
5.中锋蘸浓墨(稍干),较快地画出根部,落笔时也往下按,然后向外撇出,如有些飞白效果,更为理想。
6.用大红色画辣椒,尽量以一笔完成,注意用笔按和提,最后添上蒂。
7.在适当的地方题字和盖印。
作品完成。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可选择大师作品中的主要物体,重新组织画面,下笔前要先想好用笔方法:水墨应如何调合?浓的还是淡的?运笔采用侧锋还是中锋?运笔方向如何确定?总之应“意在笔先”。
练习时,教师要特意说明,练习水墨画法,因经验不足,往往要画上好几次才能画好一幅画,效果也不一定令人满意,只有多练习,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四、讲评:选择优秀的学生作业与大师的作品作比较,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一、选用较大的羊毫笔,用笔尖画线。
二、二、在生宣纸上作画,要能看出一笔一笔的用笔过程,不能反复涂抹。
三、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作业时一定要准备好抹笔的布或纸,吸去多余的水分,不要到处乱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