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足反射疗法

足反射疗法

足反射疗法【足反射疗法概述】足反射疗法,简称“足疗”,是一种通过对双脚的经穴、反射区施以按摩手法,刺激双脚穴位,从而调整脏腑虚实,疏通经络气血,以预防或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

足疗中的足部按摩和针灸术是祖国传统医学中起源较早的医疗技术,在古代医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宝贵的医学遗产。

在《史记》中,司马迁就记叙了上古时代,有位摸脚治病的民间医生,名叫俞跗,他治病不用汤液醴酒,仅用“针石挢引、案杌毒熨”双脚的方法,就能治愈疾病。

一直到战国名医扁鹊,在治疗虢太子尸厥症时,还盛赞俞跗的高超医技为“一拨见病之应”。

但是,由于受到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封建意识和风俗习惯的影响,赤裸双足被认为粗鲁不雅,因而这种极有医疗价值的足部按摩疗法,逐渐被排斥在正统医学之外,严重地阻碍了其发展。

然而在国外,中国的足疗法却被广泛运用和流传,日本称之为“足心道”疗法;欧美国家称之为“反射疗法”或“区域疗法”,真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直到1978年后,足部反射区疗法才通过各种渠道传回“娘家”。

1990年4月,在北京首次举行了全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讨会,卫生部正式同意成立了“中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究会”,杭雄文先生任理事长。

并在1991年7月,成为由卫生部归口管理的全国学术性团体。

从此,足部反射区健康法这一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的自我保健方法在我国各地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及运用。

【足反射疗法基本内容】一、足反射区位置足部反射区分为足底、足内侧、足外侧、足背部四大部分,其顺序大致如下:足底: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额窦、脑垂体(垂体)、小脑及脑干、三叉神经、鼻、头部(大脑)、颈椎、甲状旁腺、甲状腺、眼、耳、斜方肌、肺及支气管、心(左)、脾(左)、胃、胰腺、十二指肠、小肠、横结肠、降结肠(左)、乙状结肠及直肠(左)、肛门(左)、肝(右)、胆囊(右)、盲肠及阑尾(右)、回盲瓣(右)、升结肠(右)、腹腔神经丛、生殖腺(睾丸或卵巢)、失眠点。

足内侧:膀胱、鼻、颈椎、甲状旁腺、胸椎、腰椎、骶骨(骶椎)、尾骨内侧、前列腺或子宫、尿道及阴道、髋关节、直肠及肛门、腹股沟、肋骨、下身淋巴腺(腹部淋巴腺)、消渴点、便秘点。

足外侧:生殖腺(睾丸或卵巢)、髋关节、尾骨外侧、下腹部、膝、肘、肩、肩胛骨、内耳迷路、胸、膈(横膈膜)、肋骨、上身淋巴腺、上臂、头痛点。

足背:鼻、颈项、眼、耳、腹股沟、上颌、下颌、扁桃体、喉与气管及食管、胸部淋巴腺、内耳迷路、胸、膈(横膈膜)、肋骨、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腹部淋巴腺)、痰喘点、心痛点、落枕点、腰腿点。

二、选取反射区的原则选取反射区的原则,主要是根据病变所在的部位,即受累的脏腑器官,而不是根据具体的病症。

所以,同一器官、同一系统的各种病症,应选取大致相同的反射区。

反之,同一反射区可用以治疗不同的病症。

肾、输尿管和膀胱这三个反射区,是足部按摩中极其重要的区域,故称之为“基本反射区”。

其作用是增强排泄功能,将“毒素”或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因此,每次按摩开始和结束时都要连续按摩这三个反射区各4~5遍。

在选取基本反射区的基础上,再选取与病变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如:肾脏疾病——肾反射区;各种眼病——眼反射区;各种耳病——耳、内耳迷路反射区;各种鼻病——鼻、额窦、扁桃体、肺及支气管等反射区;肺病——肺及支气管、喉与气管、心等反射区;支气管疾病——肺及支气管、鼻、扁桃体等反射区;胃及十二指肠疾病——胃、十二指肠、腹腔神经丛、甲状旁腺等反射区;食管疾病——食管、胃、胸等反射区;肝病——肝、脾、胃、肠等反射区;胆病——肝、胆囊反射区;小肠疾病——小肠、腹腔神经丛、甲状旁腺等反射区;大肠疾病——小肠、回盲瓣、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肛门、腹腔神经丛等反射区;颈部疾病——颈椎、颈项等反射区;前列腺症——前列腺、尿道、垂体、甲状旁腺、生殖腺、肾上腺等反射区;垂体病症——脑垂体(垂体)、头部(大脑)等反射区;甲状腺病症——甲状腺、垂体、肾上腺、小脑及脑干等反射区;甲状旁腺病症——甲状腺、甲状旁腺反射区;肾上腺病症——肾上腺、垂体反射区;睾丸疾病——睾丸、垂体、头部(大脑)、肾上腺、甲状腺等反射区;卵巢疾病——卵巢、垂体、大脑、肾上腺等反射区;子宫疾病——子宫反射区;皮肤病——脾、肾上腺、甲状旁腺、淋巴腺(依患病部位而选取不同部位的淋巴腺)、胃肠等反射区。

由于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统一的,所以除选取病变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外,还应根据不同性质的病症,和脏腑器官的相关性质去选取同一系统的相关反射区,疗效会更显著,例如:脑血管病:除选取头部(大脑)、小脑及脑干、额窦等反射区外,还应增选心等反射区。

肺部:除已选取的反射区外,还应增加鼻、咽喉、扁桃体、胸部淋巴腺等反射区。

各种炎症:应选取脾、淋巴腺(依患病部位而选取)、肾上腺、甲状旁腺、扁桃体等反射区来配合。

各种癌症:应选取脾、淋巴腺(依患病部位而选取)、肾上腺、甲状腺、甲状旁腺等反射区相互配合以增强免疫力。

【足反射疗法操作方法】一、按摩的顺序全足按摩,应先从左脚开始,按摩3遍肾、输尿管、膀胱三个反射区,再按脚底、脚内侧、脚外侧、脚背。

由脚趾端向下依次按摩,即总体按摩方向是向心性按摩,沿着静脉、淋巴回流的方向按摩。

如记忆不清,可将足反射区图放在旁边,按图索骥进行较方便,一般情况下每个反射区按摩3次,必要时可增至6次。

重点按摩时,大致上可按照基本反射区→病变反射区→相关反射区→基本反射区的顺序进行。

按摩结束后,无论是全足按摩还是重点按摩,都应将按摩完毕的脚踝先按顺时针方向再按逆时针方向分别摇转4~6次,才可结束。

在按摩时,关键点是要找准敏感点,这样不需要用多大力量,被按摩处就会感到酸痛感觉,才会有疗效;如果找不到敏感点而蛮干一通,只会全无效应而白费力气。

二、按摩的力度按摩力度的大小是取得疗效的重要因素,力度过小则无效果。

反之,过大则无法忍受,所以要适度、均匀。

所谓适度,是指以按摩处有酸痛感,即“得气”为原则。

而所谓均匀,是指按摩力量要渐渐渗入,缓缓抬起,并有一定的节奏,不可忽快忽慢,时轻时重。

快节奏的按摩一般适用于急、重症和疼痛严重的疾病,慢节奏的按摩主要适用于慢性疾病。

足部按摩治病保健作用的机理就是以对反射区的良性刺激,而达到调整组织器官生理机能的作用,使体内产生自愈力。

所以对多数反射区来说刺激强一点,痛感重一点,效果就较好,不痛则无效果。

对骨骼系统的疾病治疗,必须用强刺激才能取得明显效果,而严重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反射区、肝脏病患者的肝脏反射区以及淋巴和坐骨神经反射区,力度就应减弱,按摩处只要有轻微痛感就可以了。

按摩有补泻两种手法,按照“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的原则,对实证、体质较好的患者,力度可适当加大,采用强刺激手法;而对心脏病等虚证及老年人、儿童、女性和重病体弱者则用弱刺激手法,延长疗程,使患者的内部机能逐渐恢复。

还有,对敏感性强的反射区力量不能过大,而对那些敏感性弱的反射区应适当加大力度。

总之,要区别对待。

三、治疗时间在进行按摩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病种、症情及其体质,掌握好按摩时间,一般对单一反射区的按摩时间为3~5分钟,但对肾、输尿管、膀胱反射区必须按摩到5分钟,以加强泌尿功能,从而把体内的有毒物质排出体外。

总体按摩时间应控制在30~45分钟,对重病患者,可减为10~20分钟,按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不利于恢复健康。

重症、急症病人,每日按摩1次,慢性病或康复期间可隔日1次或每周2次,一般以7~10次为1个疗程,休息几日,再进行第2个疗程,直至痊愈为止。

四、按摩手法在我国,足部反射疗法已出现多个流派,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各个流派的手法各有不同,下面介绍五种简单方便、易于掌握的基本手法。

1.握拳食指法采用握拳,中指、无名指、小指紧扣掌心,食指第1、2指关节弯曲扣紧,并使屈曲的食指与掌指面略保持垂直状态,拇指弯曲后顶在食指末节处。

着力点:食指近端指间关节顶点。

适用:肾上腺、肾、膀胱、额窦、垂体、头部(大脑)、甲状旁腺、斜方肌、肺及支气管、心、脾、胃、胰腺、十二指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肛门、肝、胆囊、盲肠及阑尾、回盲瓣、升结肠、腹腔神经丛、生殖腺(睾丸或卵巢)、小肠、肘、膝、肩、喉与气管及食管、内耳迷路、肋骨、鼻、眼、耳、失眠点等反射区。

2.拇指点按法伸直拇指,其他四指弯曲后紧贴于拇指掌面,用拇指指端或指腹垂直用力点按于施术区域上。

着力点:拇指指端、指腹或桡侧偏峰。

适用:喉与气管及食管、内耳迷路、颈椎、心(轻手法)、下身淋巴腺、上身淋巴腺、上臂、肋骨、扁桃体、胸部淋巴腺、心痛点、头痛点、落枕点、腰腿点、消渴点、便秘点等反射区。

3.拇指推压法张开虎口,用拇指指腹或桡侧面紧贴足部施术区域,单向移动。

腕关节伸平,其余4指呈握拳状或略弯曲,起辅助及固定作用。

着力点:拇指指腹或桡侧偏峰。

适用:横膈膜、肩胛骨、胸、下腹部、直肠及肛门、尿道及阴道、腹股沟、坐骨神经、胸椎、腰椎、骶骨(骶椎)、输尿管、甲状腺、眼、耳、前列腺或子宫、髋关节等反射区。

4.拇指掐法将拇指与其余4指分开呈圆弧形状,4指起辅助固定作用,施力于拇指指端。

着力点:拇指指端。

适用:小脑及脑干、三叉神经、颈项、上颌、下颌等反射区。

5.食指刮压法开大虎口,固定拇指,食指弯曲,用食指侧缘作单方向刮动,其他指作辅助食指发力。

着力点:食指第2节指腹桡侧或食指第2指间关节屈曲后的顶点。

适用:外尾及内尾骨等反射区。

有些反射区的分布过小过深,靠手无法达到准确的深度和幅度,如扁桃体、肾上腺、失眠点等既小又处在皮肤下较深的反射点,使用“多功能足疗器”就能达到一定的疗效。

【足反射疗法适应证】本疗法适应证非常广泛,有足疗治百病之说。

另外还可用作预防保健。

下面简单介绍一些疾病的具体治疗方法。

1.食欲不振、厌食反射区疗法:按摩肾、输尿管、膀胱、胃、小肠、肝、胆囊、脾、甲状腺等反射区。

按摩腹部5分钟。

2.慢性胃炎反射区疗法:按摩肾、输尿管、膀胱、胃、十二指肠、头部(大脑)、心、肝、胆囊、甲状旁腺等反射区。

3.肝硬化反射区疗法:按摩肾、肾上腺、输尿管、膀胱、心、胃、胰腺、十二指肠、肝、小肠、胆囊、胸部淋巴腺等反射区。

4.糖尿病反射区疗法:按摩肾、输尿管、膀胱、胃、小肠、胰腺、心、肝、肾上腺、甲状旁腺、淋巴腺及坐骨神经等反射区。

5.便秘反射区疗法:按摩肾、输尿管、膀胱、甲状旁腺、胃、十二指肠、小肠、直肠及肛门等反射区。

6.痔疮反射区疗法:按摩肾、输尿管、膀胱、肾上腺、胃、肝、乙状结肠及直肠、肛门、甲状旁腺、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等反射区。

7.泌尿系感染反射区疗法:按摩肾上腺、肾、输尿管、尿道及阴道、甲状旁腺、脾、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等反射区。

8.肾脏疾病反射区疗法:按摩肾、输尿管、膀胱、肝、胃、小肠、胰腺等反射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