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一年级下册安全教育教案

最新一年级下册安全教育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安全教育课教案
第七课饮食安全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认识食物中毒特征,提高
自我救护意识,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些学生在吃了一些食品之后会有腹泻、腹痛、呕吐等现象。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区分问题食品,预防食品中毒。

二、重点
1、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3、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a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b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c不吃变质剩饭菜
d少吃、不吃冷饮,少吃、不吃零食
e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f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

g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

h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

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i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

从家里所带腌制品在校不能超过2天
j谨慎选购包装食品,认真查看包装标识、厂家厂址、电话、生产日期是否标示清楚、合格。

查看市场准入标志(QS). 三、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全体师生的身心健康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引起注意,如果忽略了这项,其后果不堪设想。

第八课和小动物玩耍
教学目标:
1、了解与动物亲密接触对人类的安全和健康带来的危害,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

2、认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知道戏弄、虐待动物的行为是错误的。

3、培养善待动物的意识,学会与动物友好相处。

4、掌握被动物咬伤时的简单处理方法。

教学设计:
一、谈话、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2、你们家里都有些什么小动物,
3、它们可爱吗,
二、伤害在不经意间:
1、出示课件,欣赏可爱的小动物。

谈话:提到狗,给人第一反应就是“咬人”,那我们班有没有被狗咬过的同学呢, 被狗咬过的人,更是“谈狗色变”。

其实狗咬人也是有原因的,责任也不全在
狗身上。

多了解点狗的习性,就能防患于未然了。

被狗咬,想想都疼得慌,那闪亮的锋利牙齿,露出的牙龈,吓人的咆哮,真让人害怕。

2、找生模范小狗的诉说.。

3、师出示一组“人被动物伤害”的相关图片和数据,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3、小组交流自己收集的故事,谈出自己的看法。

4、各组选派代表讲述自己收集来的动物伤人的故事,或自己与小动物相处受到伤害的故事,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与感受。

5、师生讨论:我们与动物接触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6、引导学生归纳动物会传播哪些疾病。

7、小组仿照“阅读与拓展”中的形式,整理制作“防止动物伤害小宝典”。

三、如果我是小动物
1、小演员表演课前准备的情景剧——“小狗的诉说”“兔子咬人”。

2、老师扮记者采访小动物和主人公,并谈自己的感受。

3、组织学生交流互换角色后的心理感受,并谈自己看法。

4、选代表发言:此时此刻,你想对小动物说些什么, 四、小结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五、作业
和家长谈谈学到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
1、了解与动物亲密接触对人类的安全和健康带来的危害,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

2、认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知道戏弄、虐待动物的行为是错误
的。

3、培养善待动物的意识,学会与动物友好相处。

4、掌握被动物咬伤时的简单处理方法。

第九课预防走失
一、教学目标
让小学生了解什么样的行为容易导致走失,以及一旦走失的应急措施,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过程
1、让孩子们展示自己寻找到的有关走失的信息。

2、老师播放PPT,让大家观看近年走失儿童的案例及走失儿童之后的生活姿态。

3、大家一起交流如何才能预防走失呢,
4、如果真的走失了,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三、作业
大家在作业纸上写出自己的家庭住址及爸爸或妈妈的电话。

写出报警电话。

看谁写的准。

第十课劳动安全小助手
一、教学目标
通过进行归纳、总结的学习,让学生增强劳动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明确劳动时必须注意安全的一些具体内容,并进一步理解劳动的伟大意义。

二、教材分析
重点:学会劳动安全,注意自我保护。

教具:有关劳动安全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三、教学过程
(1)教学开始时,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引导学生回忆小学阶段学习过的一些劳动项目,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劳动安全知识。

<1>使用刀削水果皮时,你知道怎样做才能不会弄伤手,
<2>在蒸鱼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3>在教完进行清洁劳动时,怎样才能做得又快又好又安全, (2)利用学生说出的例子进行归纳、总结、劳动的种类。

<1>公益劳动。

<2>简单的生产劳动。

<3>家务劳动。

<4>自我服务劳动。

(3)劳动时,有哪些应该注意安全,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内容。

<1>使用刀具时。

<2>用火。

<3>用电。

<4>防烫。

<5>搞清洁。

<6>在水边劳动时。

(3)利用图片等有关资料,进行劳动安全教育。

第十一课暴风雨,我不怕
学习目标:
1、大致了解雷电产生的原因。

2、了解雷电的危险性。

3、掌握简单常用的避雷知识。

学习重点:掌握简单常用的避雷知识。

学习过程:
一、师生围绕雷电现象自由谈话(雷电是怎样产生的,听过雷击伤人的事吗,)
二、教师讲解1、雷电产生的原因: 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迅猛的放电。

这种迅猛的放电过程产生强烈的闪电并伴随巨大的声音。

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闪电和雷鸣。

2、雷电的危害?击死击伤人畜?击毁建筑、大树、用电设施。

三、师生讨论:怎样防止雷击,讨论后教师小结:
(一) 一般避雷方法?雷击时远离大树,高大建筑。

?避免使用电器,看电视,打手机,打电话(必须打时使用免提)。

?关闭门窗。

?不拿金属物体在手
(二) 板房避雷:?课桌椅离开墙壁。

?不靠进避雷杆。

四、读儿歌。

阴雨天,生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离远,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切电源,避免雷火屋里窜。

第十二课地震来了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学学中了解地震自救的基本常识。

2、情境迁移,进行地震自救演练。

活动重难点:
1、重点:能仔细观察画面,理解图片内容。

2、难点:认识、了解地震,学会地震自救的基本常识。

活动准备:
1、幼儿安全绘本《地震自救》PPT图片、相关地震自救的现实照片。

2、地震博士图卡。

3、模拟地震的声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了解地震:
1、师幼共同讨论:“你们知道去年发生在中国的汶川大地震吗?”
2、PPT图片1:老师带来了一本关于地震的书〈〈地震自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PPT图片2、3:观察图片,说一说我们生活的地方有些什么样东西,它们是怎样的?
PPT图片4、5:观察图片,说一说“某一天,在你居住的地方突然发生了地震-----”,我们的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
3、这时候,你该怎么办,地震确实很可怕,让我们一起来想一
想对策?
二、学习地震自救基本常识:
1、出示地震博士图卡:“我是地震博士,下面我将向你介绍有关地震的各种知识,即使地震发生了,你也能从容应对。


2、PPT图片6:地震来了,屋子里是怎样的一副情形?
(屋子怎么了?电灯怎么了?小朋友们怎么了?屋子里会有些什么声音?)
3、幼儿猜测:屋里还会有些什么东西?
4、我们看一看屋里的东西会发生什么变化?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PPT图片7:书架怎么了?书架上的书会怎么样?
PPT图片8:玻璃窗会怎么样?发出什么声音?
PPT图片9:花瓶和摆放花瓶的架子会怎样?发出什么声音?
PPT图片10:抽屉又会发生怎样奇怪的变化?
5、PPT图片11:嘎嗒、嘎嗒、哐当、哐当,万一地震突然来袭,我们该怎么办?小朋友们的动作、姿势是怎样的?他们用什么东西保护自己的头部?请个别幼儿来学一学。

6、PPT图片12: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地震结束后,我们要怎么做?
7、PPT图片13、14、15、16、17、18、19、20:让我们看一看生活中的小朋友们是怎么在地震来临时进行自救的。

三、地震自救演练:
1、介绍演练方法和要求:当你感觉到地震来临时,请你用学到
的自救方法跟老师一起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2、教师播放地震模拟音乐,幼儿就近寻找可以利用的物品用正确的姿势保护头部。

3、音乐结束,地震减弱,幼儿按教师口令转移。

四、庆贺自救成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