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传奇中的女性悲剧形象目录摘要 (2)Abstract (3)前言 (4)一.霍小玉悲剧形象产生的社会舞台 (4)1.1.唐朝封建门第制度 (4)1.2文人士子狎妓之风 (5)1.3婚姻背后的家族利益 (5)二.悲剧性格的形成 (6)三.霍小玉的悲剧精神 (7)四.结语 (7)五.参考文献 (8)六. 致谢 (9)摘要霍小玉是唐代爱情传奇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典型,它控诉了封建社会对妓女的残酷迫害,并对妓女的遭遇寄予深厚的同情,面对破灭的爱情悲剧,霍小玉奋起反抗命运,不惜以命相偿,得到灵魂的洗礼和精神上的升华,尽管她识人不明,以致伤及无辜,但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一个凄凉惨烈极具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
同时也揭示了等级制度对个体幸福的扭曲和摧残,具有更深层次的悲剧意蕴。
关键词:霍小玉社会舞台悲剧性格悲剧精神AbstractHuoXiaoYu love legend in tang dynasty is typical representative women in the novel, it accused the feudal society’s brutal persecution , prostitutes and a deep sympathy and female encounter . In front of the love tragedy burst, HuoXiaoYu unwilling abandoned the cruelty of reality, rebelled against fate , at their pay, get soul baptism and spiritual sublimation , though she is unknown, narrow-minded and so innocent, but she is a dare to love dare hate woman, a sad tragic extremely tragic images of women. Reveals the hierarchy team the distortion and destruction of individual happiness, with deeper tragedy implication.Key word:HuoXiaoYu ,Social stage,The tragic character,Tragedy spirit .前言唐传奇是我国文言小说创作中的一座巍峨的高峰,它从魏晋南北朝内容琐杂、篇幅短小的志人和志怪小说中脱颖而出。
以细腻的笔法、生动的笔调塑造了一系列闪耀着不朽光辉的女性形象,而《霍小玉传》中的“霍小玉”无疑是唐传奇女性形象世界中最具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的典型之一,有人把霍小玉和李益的爱情不能有一个好的结局看成是严苛的唐代婚姻制度之下的爱情悲剧,但是细看整个小说会发现,霍小玉的悲剧不但是爱情悲剧,还是个人的性格悲剧、命运悲剧、社会悲剧,最悲哀的莫过于霍小玉从头到尾对自己的悲剧都是个清醒者。
一.霍小玉悲剧形象产生的社会舞台霍小玉与李益的爱情故事,从表面上来看,是薄命女遇上了负心郎,是她个人的悲剧。
然而,所谓“千红一窟”,任何悲剧人物都是由社会这个大舞台孕育产生的。
1.1 唐朝的婚姻门第制度《霍小玉传》取材于现实生活,是根据唐朝诗人李益年轻时的一段传闻演绎而来的故事。
据各种文学史料记载李益小玉都是实有其人,霍小玉本为王府千金,但由于是侍妾所生,后又遭遇家变,不得不随母流落民间,迫于生计只好干了歌舞妓这个行当。
卖艺不卖身,因她才貌俱佳,在当时颇有声誉,而李益是唐朝著名的才子诗人,他出生官宦,当时正是状元及第等待委派官职。
《唐律疏议》载:“杂户配隶诸司,不与良人同类,止可当色相娶,不合与良人为婚。
”唐朝社会极力讲求门第,王、卢、郑、崔、李五家大姓成为士人争逐的对象,与五姓女结为婚配就等于预定了自己以后的荣华富贵与大好前程,此时的婚姻已不再是简单的婚嫁,妻子的意义则更多地表现为一个“棋子”,一个如李益这等文人升官发财的砝码。
因此,“良贱不婚”的婚姻法令以及趋附高门的婚姻观念便成为霍小玉和李益的爱情世界所要面临的高垣深渊。
1.2 文人士子狎妓之风在唐朝,文人才子和狎妓女子始终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微妙关系,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青楼文化,一方面这类女子大多都有极高的才情,对那些文人雅士特别是年轻才俊有着莫名的崇拜,堕入红尘,较易摆脱严酷家教清规的钳制和封建礼教与伦理纲常的束缚,也因此成为市井文人竞相追逐的对象。
另一方面,封建世俗文人对权势官场的渴求和向往,使得他们极力追求功名并且总是徘徊在得意与失意之间。
可无论得意与失意,他们需要倾诉,也需要虚荣心的满足,这倾诉的对象自然不必是他们的妻子,也无法成为他们的妻子,于是,色艺双全的妓女与文人也就变得情投意合,李益当初为了获取小玉的美貌,可以山盟海誓,而如今为了功名前程,又可以置誓言于九霄云外,这注定着霍小玉为代表的这一类女性尽管付出自己的真挚感情,到头来却逃不了被抛弃的命运。
在《霍小玉传》中,我们可管窥唐代文人士子的狎妓之风,文章开篇介绍李益:“大历中,陇西李生名益,年二十,以进士擢第……每自矜风调,思得佳偶,博求名妓,久而未谐。
”进士及第的李益欲得一名妓实现爱情事业双丰收,从小说后文见出李益狎妓行为受到社会承认,首先,“有明经崔久明者,生之表弟也,性甚长厚,昔岁常与生同欢与郑氏之室,杯盘笑语,曾不相间。
”不仅取得功名的士子意欲狎妓,没有功名的士子也乐于参与其中,李益与霍小玉间的爱恋不仅未受到社会人士的谴责,反倒李益的薄情行为引来社会人士的愤怒,李益与同辈五人赏牡丹时,生之密友韦夏卿就指责李益的薄情寡义,如果韦夏卿以言语谴责李益的话,那么豪侠黄衫客便直接以行为透射出他对李益的谴责,最后黄衫客骗李益与小玉见面的计谋也涉及到狎妓,黄衫客得知面前此人乃传闻中薄情寡性的李十一郎时,他说道某族本山东,姻连外戚,虽乏文藻,心尝乐贤,仰公升华,常思媾止,今日幸会,得睹清扬,某之敝居,去此不远,亦有声乐,足以娱情,妖姬八九人,骏马十数匹,唯公所欲,但愿一过。
”其中妖姬八九人,他们的身份可想而知,以上三点见出,唐代狎妓之风较为盛行,且得到社会人士的普遍承认。
1.3 婚姻背后的家族利益《霍小玉传》中霍小玉和李益的爱情悲剧折射出唐代社会中爱情终须让位于婚姻,士子的婚姻不仅关系到个人情感问题,还关涉到整个家族的利益,霍小玉与李益在一起的两年时光是美好的,“自尔婉娈相得,若翡翠之在云路也”,但理智的霍小玉明白她与李益的爱情不会长久,最初,她担心自己一旦色衰,李益便会恩义情替,李益爽快地与她结下盟约,面临分手的困境时,霍小玉清醒地意识到两人会因身份差距而不可能结为夫妻,他们的爱情必将让位于婚姻,她只愿李益念及二人恩情给她八年享受欢爱的时光,以了毕生心愿,沉浸在爱河中的李益面对霍小玉的要求,他对霍小玉发誓道“皎日之誓,死生以之,与卿偕老,犹恐未惬素志,岂敢辙有二三。
”爱情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所有的爱情誓言,在太夫人的决定下不堪一击,李益面对太夫人的决定逡巡不敢辞让,受家长压迫,李益用实际行动验证了爱情让位于婚姻这个定律,首先,李益与表妹卢氏没有一点儿感情基础,其二,卢氏乃甲族,嫁女与他们,聘财必以百万为约,不满此数,义不在行,李益家庭本不富裕,借钱迎娶,从李,卢的婚姻可管窥出唐人婚姻背后的秘密,其一,士子无权选择自己的婚姻,家长权威高于一切,其二,受魏晋门第观念折射的影响,唐代婚姻仍讲求门当户对,乐娶五姓女,薛元超曾感叹平时有三恨,其中一恨便是未娶五姓女,这种婚姻观有着深厚的社会根源,唐代科举制度为文人士子开辟了一条跻身于上流社会的道路,为了培养一个读书人,整个家族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士子高中获得官位后,由于原本出身社会中下层,没有强硬的社会背景,为官之路自不会一马平川,整个家族的发展也不会很大,于是,及第士子与豪门贵族女子联姻就成为士子平稳跻身上流社会和维护家族利益的方式,所以这也是利益没能拒绝太夫人决定的一个缘由。
二.悲剧性格的形成从文中可以看出,霍小玉是一个柔弱娇艳的十六岁少女,她有着一般少女的天真、纯情、多愁善感,对爱情憧憬,渴望幸福的归依。
然而“自古多情空余恨”,尽管有着从一而终的美好品行,但也使得她富有较强的依附性在爱情中处于被动地位,女性意识尚停留在封闭的阶层,这造就了霍小玉性格中软弱的一面。
另一方面她也有着烟花女子的清醒、老道,能清楚地认识到“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两好相映.才貌相兼”导致的必然结局,于是就曾对李益讲:“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
极欢之际,不觉悲至。
”她能意识到作为一个出身青楼的女子,纵然一尘未染,美玉无瑕,也不可能与士族子弟相匹配,但同时又没有放弃对爱情幸福的追求,于是她提出“八年之期”的相守要求,然后甘愿出家为尼,她并不是不渴望白头偕老的爱情,而是欲谋求在爱情与现实的冲突中寻找一个平衡点,这是牺牲美好的生命年华对现实的退让和妥协的幻想,这是她的痴情和忠贞,更是她的弱点。
另一方面,霍小玉抑郁的性格底下还深藏着与世俗无奈抗争的刚烈和倔强,这是她性格上最具理性精神的优点,当她得知李益背信弃约,骤转痛斥:“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 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
征痛黄泉,皆君所致。
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这是一个被侮辱、被伤害、被折磨致死的女子对负心汉愤恨至极的抨击之词。
这段义正词严的血泪控诉和强烈的复仇意绪,表现了一个备受欺凌的弱女子临终前最大程度的愤怒和反抗。
至此,霍小玉性格中的温柔多情、清醒冷静已为坚韧刚烈所取代,但这坚韧刚烈中却渗透了无比的凄怨。
小说写她说完这段话后,“乃引左手握生臂,掷杯于地,长恸号哭数声而绝”,这是悲剧的终点,也是悲剧的高潮,它展示给人们的,不只是一个多情女子的香销玉殒,不只是李益之流的卑鄙无耻,而且是整个封建等级制度的丑恶和封建礼教的残酷,也是一个弱女子燃尽生命向戕害人性的封建社会发出的无奈的控诉,从霍小玉的性格发展史来看,她温婉柔弱的性格在经历了情感变迁、爱情破碎之后,被命运磨出了棱角分明的坚韧意志。
霍小玉为爱情执一而终的坚贞态度,使得自己在这一场情爱的纠葛里,不仅以失败告终,她的刚烈与执迷的性格,甚至把自己送上了绝路,但对于她的这种悲剧性格,我们仍然是崇敬的、赞颂的,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正是这样一个个性刚直笃实、执一而终、敢爱敢恨的霍小玉。
三.霍小玉的悲剧精神对于身心饱受折磨的霍小玉来说,死亡无非意味着一种解脱,她用生命的代价换取了李益一生幸福的毁灭,对李益最后的控诉彻底完成了对负心郎的宣泄和报复,她的死是极富理性精神的,也就是说她的毁灭恰恰升华了她的灵魂以及在她身上体现出来的巨大的精神价值,这种悲剧精神集中体现在霍小玉既有强烈的人生忧患感又有不屈不挠的抗争意识,她忠贞的品质和反抗的精神产生共鸣,将她的悲剧精神传达得淋漓尽致,霍小玉的悲剧是崇高的、美丽的,她的死亡就是一份美丽的遗憾,这正是《霍小玉传》的审美价值之所在,正如啸马先生的分析:“霍小玉于沦落风尘之际,把生命的全部意义附丽于她明知是一个悲剧的爱情,宁可在人性的升华中毁灭,也不愿沉沦于灵魂的堕落,这是霍小玉这个艺术形象所蕴涵的独特的情感力量、思想力量和道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