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光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全国共有40所开设光学专业的大学参与了2017-2018光学专业大学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南京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排名第三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作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光学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十一。
下面是启道考博整理的关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光学考博相关内容一、专业介绍光学专业是研究光(电磁波)的行为和性质,以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学科。
传统的光学只研究可见光,现代光学已扩展到对全波段电磁波的研究。
如今常说的光学是广义的,是研究从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直到 X射线的宽广波段范围内的,关于电磁辐射的发生、传播、接收和显示,以及跟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
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其他应用技术紧密相关的学科。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光学理论基础和基本实验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了解本领域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动态,熟悉光学发展的国际前沿动态;能从事科研、教学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的高级人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博士招生专业专业代码及名称:1、070207 光学考试科目详细内容,请咨询招生学院。
二、综合考核1.我院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核。
根据初步审核结果,择优确定进入考核的候选人;2.考核采取面试方式进行差额复试,对学生的学科背景、专业素质、操作技能、外语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申请人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进行创新的综合能力等进行考察;复试成绩组成:特别注意:复试满分为400分,单科成绩低于60分的考生将不予录取。
四、申请材料1)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完成网上报名(报名系统开放时间:2018年11月2日9:00至2018年11月15日9:00),打印系统生成的报名信息表,并按表中规定完整填写后签字盖章。
注:请考生点击页面右上角“博士网报”,注册学信网帐号并登录,阅读教育部公告和考试承诺书,按照网站提示完成网上报名。
报名过程中考生须填写通讯地址,该项为考生日后接收调档函、录取通知书等重要材料的唯一通讯地址,不予修改。
根据《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关于部分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收费标准的函》(京发改[2012]1358号),博士研究生入学报名考试费为200元/人,考生须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支付。
网上报名系统生成报名号并成功支付报名费,方视为完成网上报名。
2)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推荐书(须专家亲笔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3)《博士申请考核制报名信息简表》(仅提交电子版);4)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和硕士学生证复印件(须复印封面、个人信息页和注册章页);往届生提交本科和硕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5)应届生须提交学校教务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的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往届生须提交由档案所在工作单位人事部门提供并加盖档案所在工作单位人事部门公章的硕士课程成绩单复印件,若无工作单位,须由档案存放管理部门提供档案内存放的硕士课程成绩单的复印件,并须加盖档案存放管理部门公章;6)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复印件;7)在学期间各类学术成果、学科竞赛、科技活动或其它获奖证明复印件(注:发表论文须附刊出的论文首页或论文录用通知书复印件);8)有效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请复印在同一页A4纸上);9)政审调查表(请于http:///info/1002/1575.htm中下载)10)所有进入复试的考生须参加由北航校医院统一组织的体格检查,提交体检报告。
相关事宜另行通知。
体检不通过者,不予录取;1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进行的科学研究计划(2000-3000字)。
五、考博分数1、光学:复试满分为400分,单科成绩低于60分的考生将不予录取。
六、导师介绍钱建强职称职务:教授所在单位: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基本情况钱建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宇航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光学教学研究会理事。
曾在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工作10余年,先后主持承担多项自动化仪表领域课题,如:凌源钢铁公司中宽带厂光电测宽仪,济钢中板厂光电测宽仪,北京冶金中心退火线对中纠偏测量控制装置,攀钢热板厂激光板形测量仪,宝钢3高炉热图像仪等等,其中攀钢热板厂激光板形测量仪的研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5年来北航工作后,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等10多项国家级课题,具有纳米表征方法与仪器研制、激光精密测量研究方面的丰富工作经验,目前主要开展原子力显微镜频率调制/高次谐波成像技术研究、纳米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研究,仿生偏振导航机理、光纤激光等研究。
在NANOTECHNOLOGY、SENSORS、IEEE Access、SCIENTIFIC REPORT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
主讲课程研究方向纳米表征方法与技术、激光精密测量研究成果(1)Liu, Hui, Li,Yingzi, Zhang, Yingxu,Qian, Jianqiang*,et al. .Intelligent tuning method of PIDparameters based on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foratomic force microscopy,MICRON, 2018,104: 26-36.(2)Wang, Zhenyu,Qian,Jianqiang*, Li, Yingzi, et al. . Time-frequency analysis of thetip motion in liquids using the wavelet transform in dynamic atomic forcemicroscopy,NANOTECHNOLOGY, 2018, 29(38): 385702.(3)Zhang, Suoxin,Qian,Jianqiang*, Li, Yingzi, et a l .. A NovelMethodto Reconstruct the Force Curve by Higher Harmonics of the First Two FlexuralModes in Frequency Modulation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FM-AFM),MICROSCOPY AND MICROANALYSIS, 2018, 24(3): 256-263.(4)Zhang, Yingxu,Li, Yingzi, Song, Zihang,Qian, Jianqiang.A High-Q AFM Sensor Using aBalanced Trolling Quartz Tuning Fork in the Liquid, SENSORS,2018, 18(5).钟晓兰职称职务:教授所在单位: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基本情况钟晓岚,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光学博士学位。
2013年4月-2017年5月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超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
2017年6月,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卓越百人”计划加入北航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
从2008年起开始从事光与物质强、弱耦合相互作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经过了多年的积累,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研究方法,获得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创新性地建立并发展了多套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光学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全解析理论,并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发现了基于光与物质强耦合相互作用下的非辐射能量转移,转移效率高达100%。
在此研究基础上,实现了国际首例非局域相干纠缠态下的超距非辐射能量转移,突破了传统能量转移极限两个量级以上。
此外,与国内外多个课题组合作,探索了多种基于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光电器件。
以上这些研究工作在国际国内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加深了人们对于光与物质强/弱耦合作用的理解,为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Nature Nanotech.(影响因子38.986),Angew. Chem. Int. Ed.(影响因子11.994),ACS Nano(影响因子13.942),Phys. Rev. B(影响因子3.836),J. Phys. Chem. C(影响因子4.536)、ChemSusChem(影响因子7.226)、Small(影响因子8.643)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被SCI总引用超过600次;参与撰写中文著作《纳米光子学研究前沿》其中的第一章节;担任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Optics Express等多种权威光学杂志审稿人;本领域国际会议做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和海报10余次,并应多所著名大学及科研院所邀请做学术报告。
研究成果得到了相关领域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承担北航“卓越百人”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等课题。
主讲课程研究方向[1] 功能性薄膜材料[2]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3] 表面等离子体光学[4] 微纳米光子学研究成果1.XiaolanZhong, Thibault Chervy, Lei Zhang, Anoop Thomas, Jino George, Cyriaque Genet,James A. Hutchison and Thomas W.Ebbesen,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SpatiallySeparated Entangled Molecules”, Angew. Chem. Int. Ed.; 56, 1 –6, 20172.XiaolanZhong, Thibault Chervy, Shaojun Wang, Jino George, Anoop Thomas, JamesA Hutchison, Eloise Devaux, Cyriaque Genet, Thomas W Ebbesen, “Non-RadiativeEnergy Transfer Mediated by Hybrid Light-Matter States”,Angew.Chem. Int.Ed.55 (21), 6202-6206, (2016).3.XiaolanZhong, Sergio G Rodrigo, Lei Zhang, Paolo Samorì, Cyriaque Genet, LuisMartín-Moreno, James A Hutchison, Thomas W Ebbesen, “Waveguide and PlasmonicAbsorption-Induced Transparency”, ACS nano 10 (4), 4570-4578, (2016).4.XiaolanZhongand Zhiyuan Li, “All-analytical semiclassical theory of spaserfor plasmonic nanocavity”, Phys. Rev. B88, 085101 (2013).5. YingchunHe, Fan Zhang, Qianqian Zhang, Guobo Dong,Xiaolan Zhong*, XungangDiao**, “High capacity and performance lithium based electrochromic device viaamorphous tantalum oxide protective layer”,Electrochimica Acta,280,163-170, 20186.XiaolanZhong,Minghui Hong and Zhiyuan Li, “Spaser in plasmonicnano-antenna evaluated by an analytical theory”, Appl. Phys. A 115, 5-11,(2014).7.XiaolanZhong, Ju Liu and Zhiyuan Li, “Highly enhanced broadband infraredabsorption of germanium by multi-layer plasmonic nano-antenna”, Chinese OpticsLetters 12 (9), 092401 (2014).8. Lei Zhang,XiaolanZhong, Egon Pavlica, Songlin Li, Alexander Klekachev, Gvido Bratina, ThomasW. Ebbesen, Emanuele Orgiu and Paolo Samorì,“A nanomesh scaffold for supramolecular nanowireoptoelectronic devices”,NatureNanotechnology, in press (2016)七、考博经验1)对待专业课的认识,有些考生以为自己学了这么多年本专业,甚至发表了不少文章,专业课应该没问题了,从而放松了对自己专业课复习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