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青年心灵关怀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加强青年心灵关怀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楚雄电力青工论文
加强青年心灵关怀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对县级供电企业如何做好青年心灵关怀工作的思考
作者:普周志
作者单位:牟定供电有限公司
2010年8月29日
[内容提要] 随着员工需求发生变化,经济社会、企业发展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日渐增加的社会、家庭、工作压力等原因的影响,对青工思想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做好青工工作,提高他们的幸福感,让他们的幸福感转化为生产力,是每个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 青工心灵关怀
现代管理学证实:员工幸福感越大,工作效率也越高,企业的效益也将水涨船高。

“幸福生产力”是企业和社会创新发展、和谐前进的动力,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

因此,如何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如何让职工的幸福感转化为生产力,是每个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用工环境改变和员工结构的变化,迫使企业必须创新、改进管理模式,否则将难以适应现实变化所带来的考验。

卓别林电影《摩登时代》描写的场景:一个现代化的工厂,流水线不停地运转,流水线上的工人像机器一样机械地重复着每个动作,就连吃饭也不能停,只能由机器来喂食……已经不可持续,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把人——劳动者摆到更高的位置,还原人的尊严与高贵,而不是作为经济机器中的螺丝钉。

今年以来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连续发生13起员工跳楼事件再次警醒我们,必须把员工关心关怀作为重要工作抓好。

就县级供电企业来说,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电网建设任务不断加重,安全生产压力不断加大……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如劳资关系紧张;员工难于承受日渐增加的工作、安全压力,性格变得暴躁;工资收入不如预期,与劳动付出不成正比,导致失落感;因工作繁重,工会活动逐渐减少,员工工作、思想压力得不到释放等等。

这些现象,应该引起县级供电企业管理者的关注。

哪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笔者认为,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
一是员工需求发生较大变化。

如果说老一代工人是追求奉献,以物质回报作为唯一诉求的话,那么占县级供电企业大部分的“新生代”工人的需求显然要复杂得多,物质之外,更有精神追求。

如果按照马斯洛理论,人类需求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新生代”工人早已超越生理与安全的低层次需求,而递进到社交、尊重与自我实现的梯级。

二是经济社会、企业发展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电网建设任务的增加、企业管理的规范、顾客希望得到更优质的服务等形式、内容的变化,对员工的工作能力、要求、标准、质量、效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才能满足企业发展要求。

三是日渐增加的社会、家庭、工作压力。

县级供电企业的员工大部分是青年员工,作为公共服务业的电力行业,在社会,他们要广泛接受社会关注和监督;在企业,他们是公司的中流砥柱;在家庭,他们是一家之主。

这样的多重身份,使得他们的压力不断增加。

四是新生代青年员工的“抗压”能力降低。

目前县级供电企业中的青年员工“80后”、“90后”居多,由于成长环境变得越来越优越,他们经历的失败、挫折相对较少,他们与其父辈相比,又相对缺乏刻苦耐劳、坚韧隐忍,对待挫折的抗压能力也较差,使得他们显得相对脆弱一些,因此“抗压”能力有所降低。

青年强则企业强,青年兴则事业兴。

青年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主体,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全面反思和改进企业管理与服务上的欠缺、不足,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尤其加强青年心灵关怀,切实解决青年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增强凝聚力,不失为企业为寻求解决问题乃至立足长远的积极、主动之举措。

解决当前县级供电企业发展中青年心灵关怀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企业应切实增强对青年心灵关怀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感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用改革开放的经济改革手段,使中国摆脱了贫困;尤其改革开放后,彻底摆脱了数千年以来为民族生存、群众温饱而忙碌奔波的历史命运,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也要看到随着“生存型”压力的明显减轻,“发展型”压力全面凸显,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集中表现为经济快速增长与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矛盾;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短缺的突出矛盾;经济持续增长与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的突出矛盾,由此带来新的变化,使得青年心灵关怀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从企业管理方式上看,应从过去的家长制、粗放式逐步向民主和科学的转变。

从企业的青年心灵关怀看,应从高度统一性、向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转变,这样才能为青年发展创造更适宜的宏观环境。

二是建立健全青年心灵关怀机制。

一是搭建企业青年心灵关怀的平台。

要依据《工会法》等法律和条例,加大企业工会的组建工作,加大吸收新生代职工入会力度,做到“哪里有职工群众,哪里就有工会组织”。

同时要加强工会规范化建设,使之成为企业职工人文关怀的有效组织者协调者,架起青年心灵关怀的桥梁,搭建其良好的平台。


是围绕和谐的劳动关系,构进共建共享机制。

按照“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原则,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职工经济技术活动的有效形式,把企业的心灵关怀融于生产中去,在活动中提高素质,在创新中赢得效益。

三是围绕提高职工的素质,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先进文化建设。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青年员工;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青年员工;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青年员工。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真情为职工服务。

竭诚服务青年员工是工会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和着力点。

要牢固树立服务职工群众意识,提高服务职工群众能力,完善服务领域。

紧紧抓住青年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使工会组织真正成为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使企业青年心灵关怀有声有形、具体化。

五是工会要深入到企业和职工调查研究,及时掌握职工的工作、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不断推动企业职工人文关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总结企业在这方面工作中的好典型,加强宣传。

六是充分发挥工会在集体合同、员工工资、福利待遇协商中的作用,为员工争取合法利益,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合理提高员工收入,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

三是完善青年成长成才发展通道。

要以“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要成才、人人都能成才”为导向,以岗位成才为主渠道,健全完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加强学习型青年团队建设,培育知识型青年员工队伍,为企业输送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人才,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引导青年树立科学的成长成才观。

加强理想信念和形势任务教育,开展“知形势、明使命、强信念、同发展”主题活动,筑牢青年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

二是建立促进青年成长成才的有效机制。

以企业需要和员工需求为导向,加强青年员工培养;建立新员工档案,完善跟踪培养、业务技能培训、基层轮岗锻炼和定岗考核机制;推行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制度,健全青年员工交流、转岗、退出常态机制。

三是搭建青年成长成才平台。

建立公司主要领导与青年干部谈心交流制度。

四是优化青年工作环境,为加快青年成长成才提供组织保证,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党政各部门共同关注、共同支持的工作格局。

四是完善企业文化体系。

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员工树立一个共同的发展目标、价值观和精神理念;可以引起员工的共鸣,增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使员工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可以弥补制度管理不足。

只有加快自身的文化建设,用通俗、时尚的文化元素激发员工的活力,真正把员工的身心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让每个员工人尽其才,各自发挥自身的作用,才能避免孤独自闭,减少焦
躁不安,才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团结员工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从而把员工自身的发展紧紧地与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五是积极探索和丰富青年心灵关怀的形式和载体。

劳资关系的矛盾、青年员工心里、压力的来源等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要积极探索和丰富青年心灵关怀的形式和载体,才能更好的做好青年心灵关怀工作。

借鉴目前多数企业的做法,一是开通倾诉热线,通过倾诉热线,架起员工沟通的桥梁,员工把所想的问题都说出来了,舒解了员工的不满情绪和心理矛盾。

二是开展心理辅导,提升员工心理素质能力。

三是强化人文环境建设,丰富青年员工的文化生活,减轻工作压力。

青年心灵关怀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事关企业发展和稳定,因此,作为县级供电企业,应全面反思和改进青年心灵关怀工作的不足和差距,及时调整企业管理模式,切实做好青年心灵关怀工作,实现企业发展与青年发展的双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