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5th.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5th.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刘艳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半导体薄膜材料 与器件,有过德国工作经历;
梁红伟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 GaN与ZnO发光材料与器件;
程传辉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发光和光伏 材料与器件;
张贺秋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半导体光电子材 料与器件。
优越的工作环境
宽敞明亮的实验大厅
优越的工作环境
毕业生去向
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近几年毕业 生的就位率达100%。近三年的统计情况:出国 读博的约占15%,国内读博的约占50%;到大学 和科研院所工作的约为15%;到大型光电子和微 电子企业工作的约为20%。可供选择的深造和就 业机会较多。
欢迎同学们踊跃报考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
谢 谢!
蓝宝石衬底GaN LED---国内一流水平
水平结构绿光LED外 延片电发光照片
蓝光
水 平 结 构 蓝 光 LED 外延片电发光照片
紫电12发外0光光0照0L个E片D管外芯延片
绿光
大功率LED发光管(左起 蓝光、白光、暖白光)
LED螺纹球泡近灯紫(外左光起1W、3W、5W)
ZnO基发光器件
实现了ZnO同质pn结器件的电致紫外发光和异质结器件的 紫外电泵浦激射,二者均属世界上该研究领域的领先水平, 尤其后者具有原创性。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专业简介
内容提要
➢ 基本情况 ➢ 专业实力与发展前景 ➢ 科学研究 ➢ 工作条件 ➢ 国内外合作 ➢ 毕业去向
基本情况
本专业于1995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当时的名 称为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学, 1999年专业调整后更 名为现在的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003年取得博 士学位授予权。建有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太 阳能技术研究中心、大连光电技术研发中心和大 连市太阳能电池技术创新和检测分析中心等4个研 究机构。
一楼发光管工艺超净间
学生工作室
二楼光纤器件工艺超净间
器件工艺超净间
市科技局命名的牌匾
先进齐备的实验设施
用于教学与科研的实验仪器设备是东 北地区高校相关专业中最先进的,总价值 超过3600万元。
国际上最先进的GaN晶片生长设备 德国 Aixtron CCS型MOCVD系统
用于ZnO薄膜生长的先进激光MBE系统
用于ZnO薄膜生长的等离子体辅助MOCVD系统
用于材料发光特性分析的先进氦循环PL谱系统
用于各种介质膜制备的先进电子束蒸发装置
用于光纤光栅器件制备的先进刻蚀系统
高水平的科学研究
本专业近5年共承担“863”高技术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 项、省部市及军工科研项目10余项、重大 企业项目1项,科研经费达3800余万元, 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共 发表论文220余篇(其中SCI收录170多 篇), 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 出版专著1部。
胡礼中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负 责人,长期从事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工 作,曾在日本东京大学短期工作过; 刘爱民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半导体 光伏材料与器件,曾在日本、以色列和新西兰留学 和工作多年;
宋士惠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半导体材料,有 过多年日本留学经历;
边继明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半 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有过新西兰工作经历;
A
Au/Zn
n-type ZnO
p-type ZnO p-type GaAs wafer Au/Ge/Ni electrode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90 (12),(2007) 121128. 他引达到60余次
近期制备的ZnO纳米线压电式 发电机可实现4种模式的发电, 在需要多模式驱动电源的微纳 机电系统中非常有用。
(含师资博士后),工程师6人。研究生导师 13人。 非固定人员10人
全部为兼职教授,均来自国内外著名大学、 研究所和高新技术企业。
杜国同教授
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半导体光电子学 专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曾为 国家“863”高技术光电子主题首届专家组成 员,在美国西北大学工作过多年。从1979 年开始从事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 工作,成果颇丰。
本专业毕业生将获得工学硕士或博士学位。
专业实力与发展前景
☺专业实力: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优越的工
作环境;先进齐备的实验设施;高水平的科 学研究;广泛密切的国内外合作。
☺发展前景:国家新能源与信息战略规划专
业;固态照明和太阳能发电产业亟需专业; 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撑专业。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固定人员19人 其中:教授3人, 副教授6人,讲师4人
Nanoscale,2012 Sep 28;4(20):656的高效率、抗辐射 级联电池和聚光电池,也与企业合作研 究普通场合使用的硅电池。在GaSb/GaAs 叠层电池效率研究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 ,效率提高了4-5%;利用表面织构技术 形成的Si表面,反射率减少了20%以上 ,大幅度提高了Si太阳电池的效率。
广泛密切的国内外合作
国际合作:美国西北大学,美国乔治梅森大学, 日本东北大学等
国内合作: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 科院北京物理所,北京半导体所,大连化物所, 长春光机物理所,长春应化所和上海微系统所等
企业合作:大连路明集团,大连长城公司,大连 齐维公司,大连艾科公司,大连淡宁公司,大连 精拓公司,大连宇宙电子,锦州阳光公司,广东 徳豪润达电气,浙江水晶光电,湘煤华磊光电、 苏州达亮电子和江苏新广联等。
主要研究方向
现已形成了三个稳定的、具有明显优势的研究方向: 1)半导体发光材料与照明器件(高亮度大功率GaN发光 管研究、宽带隙半导体ZnO材料与器件研究); 2)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有机发光管与有机太阳能电池 研究); 3)光伏材料与器件(GaSb/GaAs叠层和硅太阳电池研 究)。
上述三个方向有多项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