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学考复习2017
静 景
问 谁 主 沉 浮 ?
——
沁 园 春 长 沙
下 阕
湘江秋景图
百舸争流 (江中)
仰视 俯瞰 鹰击长空 (天空) 鱼翔浅底 (水底) 战 斗 风 貌
动 景
景 中 寓 情 情 中 显 志
峥嵘岁月图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英姿勃勃 才华横溢)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意气风发 斗志昂扬)
答 同 学 少 年 !
2、在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作者是 如何描写的?(文法精要)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1)“万”“遍”“层”“”漫“百”等词可见数量之多,范围之广、 重重叠叠,表现出景色的壮美。 (2)“争”“击”“翔”分析,自然景象昂扬奋进,生机勃勃、充满 生命活力。 (3)红绿辉映,色彩绚丽、多姿多彩的湘江秋景图。
引申讨论
• 在深秋季节里,作品为什么没有充满萧杀、伤感的情调, 而是如此的色彩绚丽,生机勃勃?
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 关。作者不是普通的一介书生,而是叱咤风云 的一代伟人,是胸怀大志的杰出政治家,他有 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又博大的胸 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 性格,所以他的诗歌充满豪情壮志。(知人论 世)
低景
3、面对如此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问题?在文中找出。 反映了诗人什么情感?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设问句) 广阔无垠的大地啊,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主人呢?
——想到了祖国的命运与革命的未来。提出了谁是大地的 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这表明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壮 志豪情。
整体感知
以诗人的活动为主
体,找出表现全词线 索的动词。 上阕
立 看 景 怅 问 忆
下阕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这首词描绘了几幅画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面?
情 记
赏析上片
“独立寒秋图” 1、开头三句有何作用? 寒秋(时节), (我)独立橘子洲头, (1)交代了时间——寒秋 (望)湘江北去。 (2)交代了地点——橘子洲头
在一个深秋的季节, 橘子洲头,伫立着一位 英姿勃勃的年轻革命家, 他正深情 地 注 视 着 滚滚 北去的湘江波涛,凝重 的目光里 似 乎 折 射 出心 头翻腾得无尽遐想……
(3)交代了人物—作者
(4)作者独立寒秋,面对了滚 滚北去的湘江,描摹了一种先 声夺人、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 为全诗的抒情奠定了大气磅礴、 豪情奔放(豪放)的感情基调。
(1)“看”字作为领字,统领景物描写。 (2)色彩绚烂,对比鲜明。“红遍”、“碧透”。 (3)描写角度摇曳变化。远近结合,俯仰结合,动静 结合(见下图) (4)使用富有传神、表现力的词汇。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远眺
远景 静 景
看
近观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仰视 俯视
近景
动
高景 景
万 类 霜 天 竞 自 由
赏析下片
峥嵘岁月图 1、这是一个怎样的群体? 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这几句形象的概括了当时青年一代雄姿英 发的风貌与气概,评论国家大事,把权贵 书生意气 视为粪土,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 挥斥方遒 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 指点江山 表明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肩 激扬文字 负国家兴旺,充满主宰国家命 粪土当年万户侯” 运的壮志豪情。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 1.联系词的创作时代背景、 词人的生活经历和自己的生活感受, 说出词的主要思想感情。 2.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词中的豪情壮志,说出具 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内容回顾 文法精要)
词的有关知识
词,又称 长短句 , 诗余 , 曲子(词) 。词有词 沁园春 牌,又称词调。本文“ ”即词 牌, “ 长沙 ”即题目 。词兴起于隋唐,盛 行于宋。
——
中流击水图
中流击水(搏击风浪 急流勇进)英 雄 气 浪遏飞舟(不怕艰险 坚持到底) 概
中流击水图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2、这是一副怎样的画面?有何 作用?赏析这几句话。
当年曾经与同学在激流中奋臂划 水,掀起层层波浪,甚至阻挡了飞 速前进的船只的情形。 运用了象征手法,大胆的夸张和 神奇的想象表达了作者立誓振兴中 华的壮志豪情,表现了作者的英雄 气概,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情中显志 抒发词人以天下为已任的伟 大抱负。
词按照长短可分为Biblioteka 类:⑴ 小令 ;⑵中调 ;⑶长调 。
<=58 >=91
按词的风格基本分为: 婉约派
、豪放派
毛泽东
(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 任。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领袖,马克思主义者, 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 论家,诗人,书法家。
写作背景
1925年2月秋,毛泽东 同志从上海回韶山从事革 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 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 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 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 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 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 子洲头。事后作了此词。
1.用语形象生动 2.思路 立—看—怅—问—忆—记 3.立意 通过对长江秋景的描绘及 青年时代生活的回忆,表现革 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 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 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总 结 全 文
独立寒秋图
独立寒秋
橘子洲头
万山红遍 (群山)
上 阕
远眺
层林尽染 (群山) 漫江碧透 (江中) 近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