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IS系统设计

MIS系统设计


24
16.2 代码设计
• 代码:
– 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一般用数字、 字母或它们的组合来表示。代码设计是科学管理的体 现。 – 编码的目的
唯一化
为事物提供一个概要而不含糊的认定, 便于数据的存储和检索。
即编码要有规律,符合某一类事物的 聚集,提高处理的效率和精度。 也即标准化,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提高数据全局一致性。
– 系统的响应时间
• 从用户向系统发出一个作业请求开始,经系统处理后,给出应 答结果的时间称为系统的响应时间。(CPU /通讯线路)
– 系统的可靠性
• 系统的可靠性可以用连续工作时间表示。(24h/双机双工)
– 集中式还是分布式 – 地域范围
• 广域、局域
–数据管理方式
• 文件、数据库
9
16.1 续
– 系统配置力争做到最佳的性能/价格比。
14
16.1 续
• 系统软硬件的配置应考虑的具体问题(4)
– MIS的系统软件主要涉及到
• 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开发工具等。
– 在集成化的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系统
• 在客户一服务器模式下,应考虑服务器和工作站两种操作系 统的选择。
– 在服务器上,选择操作系统主要是考虑满足多用户、多进程的 要求。图形用户接口的要求。在目前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各种 UNIX操作系统或Windows NT。 – 在工作站上,选择操作系统主要是考虑系统的处理能力、图形 用户接口。例如,MS-Windows等。
• 时间划分法(按业务处理的时间顺序划分)
– 如:初始化模块、清算执行模块。
• 环境划分等(按实际环境和网络分布划分)
– 模块的划分要求遵循高内聚、低耦合、影响范围在控 制范围之内的原则。
• 参考P374表16-1
6
16.1 续
• 系统平台设计
– 问题提出:
•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竞 相投向市场。多种多样的计算机技术产品为信息系 统的建设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使我们可以根据应 用的需要选用不同生产者的性能各异的软、硬件产 品,但同时也给系统设计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那 就是如何从众多厂家的产品中作出最明智的选择?
– 互联能力
• 即能连接多种机型和网络系统,为系统集成奠定基础。
18
16.1 续
• 选择网络时,应着重考虑下列因素(续):
– 响应时间
• 所选网络系统对信息传输的响应时间应能满足用户对信息处理 的要求。
– 考虑环境条件和覆盖范围
• 根据企业的环境条件和覆盖范围选择网络的类型(如广域网或 局域网)以及信息传输媒体,例如用细缆或粗缆或光纤等。
26
16.2 代码设计
代码的种类
(一) 顺序码
顺序码适宜中最简单、最常用的代码。这种代码
是将顺序的自然数或字母赋予分类对象。
27
16.2 代码设计
例如:按照GB2261-80规定: 1为男性 2为女性 优点:短而简单,记录的定位方法简单,易于管理; 缺点:代码本身没有给出对象的任何其它信息(没有逻 辑基础)
28
16.2 代码设计
代码的种类 (二)区间码
区间码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每一区间代表一
个组,码中数字的值和位置 都代表一定意义。
4 3
0 0
8 1
区域
城市
省区
29
16.2 代码设计
代码的种类 (三)助忆码
助忆码用文字、数字或文字数字结合起来描述,其 特点是,可以通过联想帮助记忆。 例如: 用W-B-l2代表12英时黑白电视机 用W-C-20代表 20英时彩色电视机。
4
16.1 续
• 子系统划分
– 划分的原则 • 子系统要具有相对独立性 • 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依赖性尽量小 • 子系统的划分的结果应使数据冗余较小、便于分阶 段完成 – 子系统划分一般以功能/数据分析结果为主,兼顾组织 实际情况的划分方法。
5
16.1 续
• 模块(子系统)的划分按理想程度从高到低有
• 系统设计阶段首先要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
– 即系统总体功能结构的确定和子系统与模块的划分 – 结构化系统设计的思想是
• • • • • 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法 把系统划分为若干子系统 而子系统又划分为若干功能模块 模块又划分为子模块 层层划分直到每一个模块是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独立程序为 止。
• 根据系统分析阶段所确定的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综合考虑各种约束, 利用一切可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进行各种具体设计, 提出一个能在计算机上实现的新系统的实施方案, 解决“系统怎样做”的问题。
2
16.0 续
•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
– 系统的总体设计
• 包括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功能结构图设计和功能模块图设计 等。
25
规范化
系统化
16.2 代码设计
• 信息分类常用的基本方法有线分类法、面分类法 和混合分类法3种。
– 线分类法
• 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标准有:GB2260-90《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区划代码》,GB4754-8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 GB6665-86《职业分类和代码》等
– 面分类法
• 国家标准GBI 2403-90《干部职务名称代码》
12
16.1 续
• 系统软硬件的配置应考虑的具体问题(2)
– 系统硬件的选择应服从于系统软件的选择
• 即首先根据新系统的功能、性能要求,确定系统软件,再根据 系统软件确定系统硬件。 • 硬件的选择原则是:
– – – – – – – – 选择技术上成熟可靠的系列机型; 处理速度快; 数据存储容量大; 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与可扩充性、可维护性; 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售后服务与技术服务好; 操作方便; 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一定先进性的硬件。
– 计算机系统(软件、硬件及其附属设备)的配置,总 的原则应该是:
• • • • • 技术上具有先进性 实现上具有可能性 使用上具有灵活性 发展上具有可扩充性 投资上具有受益性
11
16.1 续
• 系统软硬件的配置应考虑的具体问题(1)
– 计算机软件、硬件配置应能满足系统的要求,这些要 求主要是:
• 功能要求
– 能满足新系统的各种功能要求,包括联网要求。
• 性能要求
– 根据用户提出的对系统的处理速度、精确度等要求,确定计算机 的运行速度、网络的传输速度等指标。
• 容量要求
– 根据新系统近期所要处理的最大数据量以及若干年以后的发展规 划,配置计算机内存、外存容量。
• 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 应保证系统的数据、信息等资源安全可靠,防止信息的破坏和丢 失,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20
16.1 续
• 数据库管理系统选型的主要原则:
• 满足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重考虑系统的应用需求。 • 支持Browser/server模式和Client/Server模式,其优势在于 对前端工作站的系统配置简单灵活,网络扩充性强,对离线式 服务能力强大。 • 支持具有分布处理资料、多线索查询和优化查询资料、联机事 务处理(OLTP)等能力或特性。
15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续
• 网络系统的设计
–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
• • • • • 中小型主机方案与微机网络方案的选取 网络拓扑结构 互连结构及通信介质的选型 网络计算模式 网络操作系统及网络协议等的选择
– 网络计算模式
• 原来一般采用 – 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 • 随着Internal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MIS的网络计算模式开 始更多的采用 – 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B/W/D)模式。
7
16.1 续
• 管理信息系统的平台设计包括
– 计算机处理方式 – 软硬件选择 – 网络系统的设计
• 网络系统的设计要用网络结构图来表示,VISIO软件工具是一 种方便的制图软件。
–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
8
16.1 续
• 系统平台设计的依据
– 系统的吞吐量
• 每秒钟执行的作业数称为系统的吞吐量。 • 系统的吞吐量越大,则系统的处理能力就越强。
– 应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所选网络产品应非常成熟,运行安全、可靠。
19
16.1 续
•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
– 管理信息系统都是以数据库系统为基础,一个好的数 据库管理系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有着举足轻重的 重要影响。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上,主要考虑: • 数据库的性能; •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系统平台; •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保密性能; • 数据的类型。
• 具有良好图形接口的开发工具包。
• 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 具有良好的技术支持和培训。 •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21
16.1 续
• 系统环境的配置报告
– 1.确定系统的网络结构体系(网络设计)
• 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组网方式,网络设备,网 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
– 2.硬件的配置
• 功能划分法:(按业务的处理功能划分)
– 如:按职能部门的管理功能划分为:生产计划、销售、库存管理、 财务、劳资等子系统。
• 顺序划分法(按业务的处理顺序划分)
– 如:账务划分为凭证录入模块、凭证汇总模块、记账模块等。
• 性质划分法(按业务处理的性质划分)
– 如:各种台账的处理,划分为:台账录入模块、台账汇总模块、 台账统计打印等。
– – – – 硬件网络结构图 服务器:硬件、软件选型 工作站:硬件、软件选型 硬件配置清单等表格。
23
16.1 续
• 计算机处理流程设计
– 计算机处理方式可以根据系统功能、业务处理的特点、 性能/价格比等因素,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