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制造技术研究
BT20钛合金板材与铸件焊接工艺
北京航星机器制造公司 王志敏 洪孝风 曹文君
文摘 分析了BT20钛合金板材和铸板的基本性能,根据设计要求,建立焊接接头的初步设计形式,并通过焊接工艺试验、力学性能试验、金相分析及相关验证试验等,确定了BT20钛合金板材和铸件焊接接头的设计形式。
主题词 钛合金 焊接接头 设计 焊接工艺
1 引言
随着钛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钛合金结构件采用了焊接结构。
某飞行器的结构件采用钛合金板材和锻件对接的焊接接头形式,为了改善该结构件的整体工艺性和质量,拟采用板材和铸件的对接接头代替板材对接的焊接接头形式。
经过工艺攻关,得到了符合设计要求的焊接接头。
2 设计方案
2.1 设计要求
为了满足结构件的使用要求,设计要求焊接接头的极限抗拉强度不低于837MPa ,接头弯曲角指标不小于30°,并能通过产品的相关试验验证。
2.2 板材化学成分和室温机械性能
本结构件采用的BT20钛合金为近a 钛合金,板材化学成分见表1,力学性能见表2。
表1 板材化学成分
Ti Al Mo Zr V H Fe 基
6.52
0.89
1.97
1.24
0.004
0.06
表2 板材室温力学性能
d b /MPa d 5/% a/(°) 1080
12
=30°
2.3 锻件和铸件的性能对比
标准规定的BT20钛合金锻件与BT20钛合金铸件材料性能对比见表3。
由表3可见,锻件和铸件的
抗拉强度基本相当,但锻件的延伸率d 5、断面收缩率?及冲击韧性A k 值要比铸件高一倍,因此锻件的塑性和韧性要比铸件好一些。
表3 锻件和铸件的力学性能对比
室温力学性能
d 5/% ?/% A k /kgf.m.cm -2
材料类别
s b / MPa 不小于 BT20锻件 931~1127 10 25 4 BT20铸件
882~1127
5
12
2.8 注:上表所列的是没有经过热等静压处理的BT20铸件室温力学性能。
收稿日期:2004-12-03
2.4 接头设计
原焊接接头采用厚度为1.8mm+1.8mm对接接头形式,为满足设计要求,又便于装配,保证焊接成形和质量,现将焊接接头初步设计为 1.8mm(板材)+1.8mm(铸件),1.8 mm(板材)+2.0mm(铸件),1.8mm(板材)+2.2mm(铸件)三种对接形式。
为保证焊接成形和防止应力集中,其中 1.8mm(板材)+2.2mm(铸件)接头形式,装配时采用上下错位各0.2mm的方式,然后通过焊接工艺试验、力学性能试验,初步确定焊接接头形式。
3 工艺试验和结果分析
3.1 焊接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无变形自动焊接设备,焊丝采用直径为F1.6mm的BT1-00焊丝(1),板材焊接试样规格250 mm×100mm×1.8mm,铸件焊接试样250mm×100 mm×1.8(2.0,2.2)mm,铸件试样对接面经机械加工。
试样经去油、酸洗、清洗和烘干后,在焊接前经过机械打磨,保持试板焊接区域洁净,设计专用的夹具夹持试样,焊接过程中焊缝正面采用焊前和拖罩进行氩气保护,背面采用带小孔的垫板进行氩气保护(2)、(3)。
其装配状态和具体焊接工艺参数见表4。
表4 焊接接头装配状态和焊接工艺参数
装配形式/mm 焊接规范
接头形式/
mm 上错位下错位电流/A 电压/V 焊接速/mm.min-1 送丝速度/mm.min-1 1.8+1.8 0 0 115~120 8~11 200~250 250~450 1.8+2.0 0.2 0 125~130 8~11 200~250 250~450 1.8+2.2 0.2 0.2 130~140 8~11 200~250 250~450
焊接完成后,对焊缝及热影响区进行外观和颜色检查,焊缝成形良好,保护效果良好,无表面缺陷。
对焊缝内部质量采用X射线检查,焊接试样满足QJ1666—95《钛及钛合金熔焊技术条件》Ⅰ级接头要求。
3.2 力学性能试验
参照GB2649~2655—89《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方法》,对试板进行了拉伸、弯曲、金相和氢含量试样切取,并对部分试样进行了真空热处理。
为了对比 1.8mm+1.8mm板材和锻件与1.8mm+1.8mm板材和铸件焊接接头试样极限抗拉强度,进行了1.8mm+1.8mm板材和铸件焊接接头试样极限抗拉强度试验,强度值分布为745~990 MPa,分散性较大,弯曲角在30°时大部分未出现裂纹。
考虑到铸件和锻件的性能差异和接头设计的增强设计,主要对以下两种接头形式进行试验分析。
(1)1.8mm+2.0mm接头形式拉伸试样共55件,弯曲试样共55件。
其中试样极限抗拉强度低于837 MPa的试样共8件,强度值在660~810 MPa之间,大多数断裂在铸板的热影响区,不合格率占其试样总数的14.5%。
试样中拉伸时断于铸板的共27件,约占其拉伸试样总数的49%,弯曲角大部分在30°时未出现裂纹。
经过热处理的此类接头拉伸试样16件,弯曲试样18件,1件试样的极限抗拉强度值为785MPa,低于837 MPa,断裂在铸板的热影响区上。
其余试样强度值分布在860~1090 MPa之间,其中7件拉伸试样均断于铸板处,弯曲试样在30°时大部分未出现裂纹。
(2)1.8mm+2.2mm接头形式拉伸试样共95件,弯曲试样共95件。
其中试样极限抗拉强度低于837 MPa的试样共2件,强度值分别为825 MPa和755MPa,断于板材的焊缝边缘,不合格率占其试样总数的2.1%。
试样中拉伸时断于铸板的1件,极限强度值为845MPa。
其余试样值大部分分布在1000~1070MPa之间,弯曲角大部分在30°时未出现裂纹。
经过热处理的此类接头拉伸试样21件,弯曲试样30件,试样强度值分布在1060~1110MPa之间,弯曲试样在30°时大部分未出现裂纹。
由以上试验可以看出,1.8mm+2.0mm的焊接接头形式出现在铸件上的破坏机会占49%,同时焊接接头的强度指标也有14.5%不满足要求,热处理后接头性能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从Ⅰ级接头的要求上来看是
5
6
不能满足要求的。
1.8 mm +2.2mm 的接头形式从整体来看,不论极限强度值还是断裂部位,都可以达到Ⅰ级接头的要求,其极限强度值绝大部分分布在1000~1110MPa 之间,基本和母材强度相当,同时接头的弯曲角在30°时也未出现裂纹,说明此类焊接接头强度和塑性均较好,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3.3 氢含量检测
焊后对焊缝进行了氢含量试样的切取,经检测,焊缝中氢含量为0.0027%, 小于母材要求的0.015%,也小于板材实际检测值0.0040%,满足钛合金氢含量要求。
3.4 焊缝的显微组织
焊缝母材组织为细小的变形a 。
图1为焊缝区的金相组织,焊缝的显微组织为针状a 组织,晶粒粗大。
热影响区为长大的变形a (见图2),晶粒比母材的晶粒长大,但比焊缝中心的晶粒小。
图1 焊缝区 150×
图2 热影响区 150×
3.5 接头形式的确定和验证
根据试验结果确定选择1.8mm (板材)+2.2mm (铸件)接头形式作为代替原1.8mm (板材)+1.8mm (锻件)接头形式,并将其应用于飞行器结构的试验件上。
经过产品的相关试验验证,采用1.8mm (板材)+2.2mm (铸件)的混焊接头形式能满足设计要求,达到了改善该结构件的整体工艺性和质量的目的。
4 结论
a. 铸件因其组织性能上的差异,在设计等强焊接接头形式的时候,必须考虑接头的结构和过渡形式。
b. 从以上试验来看,1.8mm (板材)+2.2mm (铸板),上下错位均为0.2mm 时,采用合理的焊接工艺,可以得到过渡圆滑、成形良好的焊缝,焊缝内外质量和性能均能满足QJ1666—95《钛及钛合金熔焊技术条件》Ⅰ级接头要求。
c. 新的焊接接头的采用,达到了改善该结构件的整体工艺性和质量的目的。
经过相关试验验证,能满足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 北京航空工艺技术开发中心. 前苏联轻合金焊接技术
2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焊接手册. 1992 (2)
3 周振丰, 张文钺. 焊接冶金与金属焊接性. 1988 (2)
作者简介
王志敏(1977-),男(汉族),四川人,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工程师;研究方向:航天材料焊接工艺,氩弧焊、电阻焊与激光焊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