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命题人张春萍审核人王永霞【学习目标】一、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并背诵全诗。
二、欣赏诗歌中描写音乐的语言。
三、品味诗歌意境,分析琵琶女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导学案一、文苑寻宝1、关于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
为官曾于晚年担任太子少傅,去世后,赐谥号为“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的一生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白居易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盏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问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
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
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并且借机大肆攻击、中伤白居易,白居易终因此事被贬为江州司马。
实际上他获罪的根本原因还是那些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也就是在这一年,白居易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
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
但当朝大臣间争权夺利,穆宗不听劝谏,于是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
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他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
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
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逝世时,时年75岁。
葬于龙门山。
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
”2、诗歌主张。
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雪,弄花草”、别无寄托、无病呻吟的作品,认为诗歌应该反映人民疾苦,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白居易诗作通俗易懂,明丽流畅。
文学史流传“老妪解诗”的佳话。
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
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
著有《白氏长庆集》。
二、文学常识“歌”“行”“吟”是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三、字音嘈杂(cáo)嘲哳(zhā)贾人(gǔ)憔悴(qiáo)江渚(zhǔ)湓浦口(pén)六玄(yāo)铮铮然(zhēng)虾蟆陵(há)呕哑(yā)课中学习案一、【阅读探讨】赏读诗中小序。
1、问题:诗中讲述了什么故事?小序交代哪些内容?《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
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
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二、【夯实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曲罢悯然钿头银蓖连篇累牍口诵心唯B.转徒江湖幽愁暗恨扣人心弦豪言壮语C.轻拢慢捻天崖海角幽咽泉流汗流浃背D.东船西舫恬然自安翻复无常春寒料峭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低沉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掩饰哭泣。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4、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5、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6、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________诗人。
他倡导“________”运动,主张“________,________”。
《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和作者自己不幸身世和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________”作侧面描写。
三、《琵琶行》中的名句默写千呼万唤始出来,。
转轴拨弦三两声,。
嘈嘈切切错杂弹,。
,此时无声胜有声。
,幽咽泉流冰下难。
,相逢何必曾相识!四、《琵琶行》中出现的成语:1、千呼万唤——“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指呼唤多次,再三催促,形容不轻易出面。
2、切切私语——(现作“窃窃私语”)“在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指在暗中小声说话。
3、珠盘玉落——“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形容乐器弹奏的声音清脆悦耳,十分动听。
4、整衣敛容——“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现指整理衣服,收起笑容,脸色严肃起来。
5、秋月春风——“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比喻良辰佳景、美好岁月。
6、暮去朝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7、门前冷落——“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形容来来往往的人极少。
也作“门庭冷落”。
8、杜鹃啼血——“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本指杜鹃啼鸣,形容鸟类啼声的悲苦。
9、司马青衫——“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司马的衣衫都被泪水浸湿了。
形容十分悲伤。
10、此时无声胜有声——“别有幽怨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本来指没有声音比有声音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愁怨,后来引申为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感情,或比喻某种高尚行为给予人们的深刻感受。
11、同是天涯沦落人——指同是飘泊沉沦在他乡异域的人。
12、相逢何必曾相识——相逢即成知己,不必要从前认识才算故人。
意谓一见如故。
课后拓展案一、【延伸拓展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
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二、与《琵琶行》相关的文章片段新琵琶行浔阳江边,一曲琵琶,漂沦憔悴伊人颜。
一杯浊酒,醉不成欢,辗转迁徙江湖间。
千遍呼,万遍唤,只求再见你一眼。
犹抱琵琶,半遮着脸,咽泪装欢。
秋风萧瑟,吹乱心弦,银瓶迸裂水浆渐。
一曲...一阙琵琶吟,开出苦情花一阙琵琶吟,两行清浅泪。
寂静的夜,我行走在梦里的长堤上,听那缠绵的余音缭绕在浩瀚的天际里,心事如絮纷飞,为了你,我的泪水遗落在写满思念的烟柳云巷里。
拂过忧伤的幔纱,茫茫人海里,...琵琶声声断人肠琵琶声响泪千行,荷塘涟漪荡,唯见天苍茫,望不尽天际水汪汪。
沧海桑田书卷黄,无处话凄凉。
相思长,剪不断缠绵柔情长。
只恨硝烟漫长,再也不见笑容飞脸颊,遥相望,月无芒,日无煌,山水...犹抱琵琶一缕飞云,几湾逝水。
...行之幽深处,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这一片难得的宁静伴着曲溪流水潺潺,将江南的诗意写足了。
我停下脚步,沉醉其中,荷香入梦,又是一片寂静。
课中学习案答案:〖参考答案〗: 1.A(B. “徒”应为“徙”。
C.“崖”应为“涯”。
D. “翻”应为“反”。
)2、A(B.老大:年纪大了。
C.去来:去了以后。
D.掩泣:掩面哭泣。
)3、C(A.“衬托……昂扬”说法不当。
B.“衬托……成功”说法不当。
D“衬托……凄凉”说法不当。
)4、C(ABD 三种说法均与原诗不合。
)5、C(“相逢何必曾相识”本身的意思与语境不合) 6、现实新乐府“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江州司马青衫湿课后拓展案答案:解析:(1)根据题目便可知本诗的写作内容。
“一挥手”正面写蜀僧弹琴的动作,“万壑松”则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音乐那种震撼人心的效果。
“一挥手”的洒脱与“万壑松”的气势对比,写出了蜀僧高超的琴艺。
(2)作者陶醉在蜀僧的琴声中,不知不觉碧山已笼罩在一片暮色之中,这两句由景物描写暗示出时间的推移,从侧面写出了琴声的魅力。
本诗中对演奏者的动作描写,以及对演奏效果的描写,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第二段相近。
因此,答好此题并不难。
〖参考答案:(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
“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