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试卷含答案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传染病、传染源、病原体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C.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都是人生来就有的
D.抗原被清除后,体内相应的抗体不会立即消失
【答案】C
【解析】
花粉过敏是免疫的功能过强形成的,A正确;
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B正确;
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C错误;
C.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
D.抗体具有特异性,抗体一旦在体内产生即可终生存在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白血病又称血癌,病人产生大量的异常白细胞,而正常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产生量减少。移植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增殖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和淋巴细胞,因此骨髓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D错误。
7.某研究团队发现疟原虫对小鼠恶性肿瘤(俗称癌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下列关于该研究的推断合理的是( )
A.给患者注射抗蛇毒血清的方式称为预防接种
B.抗蛇毒血清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的蛇毒疫苗
C.上述治疗毒蛇咬伤的方式属于人工免疫
D.注射抗蛇毒血清的目的是引发患者产生抗蛇毒抗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答案】A
【解析】
【分析】
科学、系统的体育锻炼,即可以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又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运动幅度。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关节面软骨和骨密度的厚度,并可使关节周围的肌肉发达、力量增强、关节囊和韧带增厚,因而可使关节的稳固性加强,使关节减轻负荷。在增加关节稳固性的同时,由于关节囊、韧带和关节周围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提高,关节的运动幅度和灵活性也大大增加。
【答案】A
【解析】
【分析】
当病人在生命遇到意外事故如溺水、触电时,会出现突然停止呼吸的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亡,所以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来进行急救。
【详解】
A、在病人停止心跳时,应进行胸外心脏挤压,帮助患者恢复心跳,A正确。
B、发现溺水者,不会游泳不要下水施救,否则会有生命危险,B错误。
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抗原清除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还将保持产生抗体的能力,D正确。
6.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措施,骨髓的捐献者称为供体,接受供体骨髓的病人称为受体,受体做完移植手术后要在无菌隔离区度过一段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移植的供体骨髓对受体来说相当于抗原
D、关节软骨,表面光滑,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运动时产生的震动,正确。
【点睛】
熟记体育锻炼对骨、关节和肌肉的积极影响。
2.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复注射,重复注射若干次后,可从这些马的血液中获得抗蛇毒血清。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医生会注射抗蛇毒血清到患者体内,以减轻蛇毒的毒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详解】
A.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不会通过蚊子进行传播,故A正确。
B.当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在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某些食物、药物)的刺激下,人体就会发生过敏反应,故B错误。
C.注射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疾病,所以,从免疫的角度来看,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疫苗进入人体内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故C错误。
C、对骨折患者的关节要固定,不要活动关节,C错误。
D、高楼发生火灾,捂住鼻子迅速逃离,不能从窗户跳下,否则会造成骨折,甚至有生命危险,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常用的急救措施。
9.去年年底,全国大范围爆发流感,疾控中心监测出主要三种病毒,其中以乙型流感病毒为主。关于流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⑤B.①⑤③C.③④⑤D.②③⑤
【答案】B
【毒、寄生虫)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是传染源。此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题,涉及传染病和病原体、病毒、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等内容,思考解答。
【详解】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所致的人畜急性传染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的特点。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可见其病原体是狂犬病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群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3)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病的人群。因此,狂犬病属于传染病;狂犬属于传染源;狂犬病毒属于病原体。
C.注射疫苗属于人工自动免疫,上述治疗毒蛇咬伤的方式就属于人工免疫,C正确。
D.注射的抗蛇毒血清就是抗体,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3.下列有关传染病和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病原体引起的
B.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属于计划免疫
【人教版】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一项关于“跑步真的伤膝盖吗?”的大数据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被调查的人群
适度跑步者
久坐者
职业竞技跑步运动员
关节炎发病率
3.5%
10.2%
13.3%
A.久坐者关节炎发病率最低B.适度跑步能降低关节炎的发病率
C.过度运动会损伤关节D.关节软骨表面光滑能减少运动时的摩擦
D.在病情多发期,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场所,教室内要开窗通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与密度,减少人与病原体接触机会,是简单、有效地室内空气消毒方法,D不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的重点是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10.狂犬病、狂犬、狂犬病病毒分别属于
①传染病②易感人群③病原体④传播途径⑤传染源( )
A.对小鼠免疫系统而言,疟原虫和肿瘤细胞都是“自己”成分
B.疟原虫入侵后,小鼠淋巴细胞会产生抗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疟原虫入侵后,可能会激活更多免疫细胞识别、杀死异常细胞
D.这一研究成果可以直接推广到人的肿瘤防治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A.流感病毒具有细胞结构
B.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有利于减少流感传播
C.从传染病角度看,乙型流感病毒属于传染源
D.在病情多发期,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场所,教室内要紧闭门窗,防止感冒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
【详解】
【答案】A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免疫具有三方面的功能:防御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自我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详解】
A.被蝮蛇咬伤后,可以用抗蝮蛇蛇毒免疫血清治疗,因为免疫血清里含有清除蝮蛇蛇毒的专门抗体,但不属于预防接种,A错误。
B.经常在野外活动的人,注射了此血清后体内一段时间内会还有抗蝮蛇蛇毒的抗体,但抗体不会长期存在于人体内,而且只能预防被蝮蛇咬伤,所以不能用来预防。预防的话要注射疫苗,疫苗一般是灭活病毒,相当于抗原而不是抗体,B错误。
B.移植手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C.移植手术后,受体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D.目前预防白血病最简便易行的手段是注射疫苗
【答案】D
【解析】
由于不同的人体之间抗原决定簇不同,所以输入患者体内的异体骨髓相当于抗原物质,A正确;
移植手术后造成排斥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
移植手术后的排斥反应,克服方法是通过药物抑制排异反应,然后待它们慢慢嵌合,C正确;
由于该项研究成果不够成熟,是否对人的肿瘤防治上有效果,因此不能直接推广到人的肿瘤防治上,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并结合题意,灵活答题。
8.以下关于急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心跳暂停者进行胸外心脏挤压 B.发现溺水者,不会游泳也要下水施救
C.要骨折患者活动关节D.高楼发生火灾,赶快从窗户跳下
(2)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详解】
免疫是指动物体的一种生理功能,疟原虫和肿瘤细胞都是“异己”成分,A错误;
疟原虫入侵后,小鼠淋巴细胞会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
疟原虫入侵后,可能会激活更多免疫细胞识别、杀死异常细胞,因此对小鼠恶性肿瘤(俗称癌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C正确;
D.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所以卡介苗可以预防肺结核,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这三种病,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