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的讲话中说:“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
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
”教师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乃至影响到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执行。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要求,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实现新的突破。
而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生力军,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
研究青年教师的师德现状,切实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有利于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素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一、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师德,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应具有的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职业范围内具有教师职业特点的行为规范和职业要求。
因此,师德是具有教师职业特点的一种行业公德,是教师群体在从事教育活动时,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工作所形成的包括道德观念、行为规范以及个人品质在内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教师的灵魂,是其思想、品质和精神面貌的体现。
2011年12月,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印发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提出“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条师德规范。
该《规范》是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师德建设经验、反复研讨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旨在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切实保证教师履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
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师队伍的一支生力军,其师德修养不仅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建设的希望所在,是新世纪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以德治校”方略,青年教师是核心力量。
青年教师的师德工作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工作势在必行。
二、目前青年教师师德状况从总体上讲,青年教师学历普遍层次高,知识视野广、思维活跃,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同时大多数青年教师爱国守法、爱生乐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承担着大量的工作。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生机和活力所在,也是学校发展的希望所在。
青年教师队伍的师德整体状况还是比较乐观、值得肯定的。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确立与完善,少数青年教师的思想观念、利益结构、行为方式乃至心理状态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师德师风方面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如果听之任之,会影响教育的发展,会损害青年教师的整体形象,对学生成长成才产生许多消极影响。
(1)理想信念模糊习近平同志曾形象地把理想信念比喻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这个比喻同样适用于青年教师。
教师的理想信念坚定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从目前的情况看,教师的理想信念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少数青年教师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坚定,缺乏对现实国情的理性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观念淡薄,理想信念模糊,不能较好地关心学校发展,对学校目前存在的暂时困难有着失望情绪,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
(2)缺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和精神鉴于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许多高学历的毕业生不断涌向高校,有些青年教师仅仅把教师工作当作一种比较“稳定”的谋生手段,不能用世界眼光看问题,忽视了自身素质的提高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进而养成了敷衍了事备课、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的单一的不良习惯,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保证教学效果,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
(3)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俗话说得好:“只教书不育人,培养出来的是危险品;只育人不教书,培养出来的是废品”。
教书和育人本来就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自觉担负起育人的任务,教书育人的结果就是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能力,而且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而有的青年教师匆匆上完课就去处理自己的私事,很少跟学生进行交流,更是无暇顾及学生学业上、思想上存在的一些困难。
更有甚者,有的青年教师在课堂上迎合学生的一些不健康的意识,发表一些偏激的观点,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4)学术心态出现急功近利的倾向市场经济下出现的拜金主义影响了一部分青年教师,使得他们的人生理想趋向于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实用主义盛行,片面强调个人得失,这很容易形成浮躁的心态,从而严重影响到教学科研工作。
有的教师利用闲暇时间,去社会上兼职、兼课,而有的攻读更高的学位,一旦有更好的职位就跳槽走人。
同时有些青年教师缺乏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不能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协作提高,从而影响了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影响了自己的心态,这样的老师,何谈教书育人!以上种种问题,说明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三、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途径教书育人,是中华民族教育发展史上的优良传统,我国最早的教育学论著《学记》就曾指出:“师者,教之以事而喻德也”。
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力求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立行”和“立德”上多下功夫。
(1)加强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在新形势下,加强对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一方面要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履行教师职责,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教书育人的理论指导、思想认识和方向原则问题。
另一方面要在教师群体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活动,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原则。
把握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严谨治学,优质施教,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增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责任感和敬业乐群的事业心,全面提高育人能力,让多育人、育好人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2)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机制学校要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对积极投身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集体或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并在晋级或职称评定中,加大师德权重。
成立由校领导和教务、人事、宣传、学生、科研、工会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把师德师风评价作为师资调配、教学评价、人事考核、评选先进、确定重点学科、重点教师和重点课程的一个硬性指标,同时实行“一票否决制”,即思想道德不过关的,无论业务水平如何优秀,都取消其参评资格等。
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机制。
(3)树立典型,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示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要树立身边的典型,学校工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在全校范围大力组织评选并宣传师德先进个人,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以此来激发广大青年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个学校教风、学风和教风建设的好坏是由这个学校的党风建设决定的,好的党风才能带动优良的师德师风的形成,在全校可以开展“发挥党员先进作用、争当师德师风表率”的活动,把党的活动和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凭借党组织的号召作用和广大党员的示范作用扩大建设师德师风活动的影响,形成一种“树先进,力争上游”的良好的校园氛围。
(4)全面关心爱护青年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不能单纯依靠抽象的说教,还要对青年教师以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关怀。
学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切实关注青年教师的切身利益要求,时刻把教师的需要和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理解、体贴教师,多为教师办实事,鼓励青年教师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在关注教师需求,认真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中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感召力。
这样也能使青年教师真正热爱这个职业,真正发挥青年教师的潜力。
(5)加强青年教师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和道德水平的提高青年教师不仅应该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这就要求广大青年教师刻苦钻研、严谨治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扩充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和教学质量,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以上三点是我对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一些思考,与其他道德建设一样,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作为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的青年教师,要做到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崇高的敬业精神的统一,深邃的学术魅力与高尚人格力量的统一,良好的师德风范与坦诚的真挚情感的统一,为实现高等教育的新跨越,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代新人作出新贡献。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曾经谈到“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感到非常光荣,希望全国广大教师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不断创造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