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配电系统.ppt
4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4.0.1 概述
-1 本章主要讲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方案,核心内容是电气主接线。
-2 电气主接线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灵活性具有决定意义, 与设备导体选择、变配电所布置、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等密切相关。
-3 电能质量和无功补偿,也是供配电系统及其主接线方案的重要内容。
-4 必须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全面分析各种相关因素,确定合理的 主接线方案。
g. 隔离开关的配置 :断路器的两侧均配置;母线上的避雷器和电压互 感器合用一组;变压器中性点上的避雷器可不配;跨条上宜两组串联。
h. 接地开关的配置:每组母线上1~2组(通常在母联处、PT处);断 路器两侧,线路隔离开关外侧等。
4.2.2 高压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1 概述 电力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综合性问题:直接影响电网的过电压水平 和绝缘水平、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连续性、继电保护配置、对通讯线路 的干扰等。 -2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比较 见表4-2-2。 -3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29] a.110kV及以上系统应采用有效接地方式(X0≤3X1,R0 ≤X1 ),通常为 直接接地。
变配电所的主接线(续)
421.3 设备配置 a. 所用变压器的配置
b. 中性点接地设备(4.2.2)
c. 无功补偿设备(4.4)
d. 避雷器的配置(11.2.1.) e. 电压互感器的配置:满足测量、保护、自动装置的要求。(如每组 母线上、出线外侧、电容器泄能等。)
f. 电流互感器的配置:满足测量、保护、自动装置的要求。(如直接 接地系统按三相配置,非有效接地系统可两相或三相配置。)
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续)
-3 供电可靠性 a、应满足负荷对供电连续性的要求,多路供电线路之一中断时,其余线路 应满足全部一级和二级负荷的需要。 b、不考虑检修、故障叠加和罕见故障。 c、主接线应简单可靠。
-4 经济性和灵活性 a、总降 / 配电所宜靠近负荷中心 。 b、设低压联络线。 c、适当考虑发展,远近结合,近期为主。
b.3~10kV不直接连接发电机的系统和所有35kV、66kV系统,当单相接地 故障电流不超过下列数值时,应采用不接地方式;超过时,应采用消弧 线圈接地方式:
* 3~10kV导电电杆架空线路构成的系统和所有35kV、66kV系统,10A;
* 3~10kV电缆线路构成的系统,30A。(当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很大时, 宜采用低电阻接地方式。) -4 主变压器110kV侧接地的实施[60]p70 * 中、低压侧有电源时,至少应有一台主变压器直接接地。
4.0.2 设计步骤
-1 负荷计算 a. 负荷调查与框算:性质、特点、数量 b. 负荷统计与计算
-2 外电源确定 a. 供电电压、电源方位、线路路由、进线点 b. 供电部门要求、惯例
-3 变电所布点 a. 布点依据:负荷分布 b. 要面积:变电所、配电间、竖井、机房
-4 高压供配电系统 -5 低压配电系统 -6 应急电源系统
4.1 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根据GB50052-19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归纳为5个方面。 -1 电源选择
a、优先由地区电网取得。 b、四种情况下可设自备电源。 c、一定条件下可从邻近单位接第二电源。 -2 电压选择 (A)供电电压:取决于地区电网条件和线路的送电能力(表4-1-1)。 a、多路进线宜采用同级电压,但不排除不同电压。 b、小负荷宜接低压电网。 (B)配电电压:取决于配电范围、负荷大小及分布、用电设备电压。 a、配电电压优先采用10kV;有大量6kV电动机时可考虑用6kV。 b、技术经济合理时,一级配电电压可用35kV(包括直配)或110kV。 c、低压配电电压应采用220/380V。
-5 电能质量 a、电压偏差; b、冲击性负荷 ; c、非线性负荷; d、单相负荷。
4.2 供配电系统的接线方式
4.2.1 变配电所的主接线
421.1 接线方式 -1 基本形式及其适用范围 单母线: 6~10kV出线≤5回;35~63kV出线≤3回;110kV出线≤2回。 分段单母线: 6~10kV出线≥6回;35~63kV出线4~8回;110kV出线3~4回。 双母线: 6~10kV出线带电抗器时;35~63kV出线>8回;110kV出线≥5回。 分段双母线、带旁路母线的接线: 大型重要变电所,企业少见。 -2 其他形式 内桥和外桥、线路—变压器组、变压器—电动机组。
* 终端变电所的主变压器一Fra bibliotek不接地,但应装设接地用隔离开关。
4.2.3 高压配电方式
。 放射式、树干式、环式、组合式
举例说明
…
4.2.4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线方式
424.1 低压系统设计要点 -1 配电电压应采用220/380;带电导体系统宜采用单相二线制、两相三 线制、三相三线制、三相四线制。 -2 低压配电方式: * 树干式:正常环境的室内,大部分用电设备为中小容量,无特殊要求。 * 放射式:用电设备为大容量,或负荷性质重要,或在有特殊要求环境。 * 分区树干式:高层建筑内向各楼层供电。 * 链式:容量很小的次要用电设备。(每路不宜超过5台、10kW。) -3 电力配电系统应与工艺流程密切配合。 同一流水线与平行流水线或互 为备用机组,宜不同处理。 -4 照明配电系统应处理好正常、备用、疏散照明的关系。 -5 尽可能减少配电级数,以利保护的上下级配合。 -6 便于运行维护:分路与空间对应;适当设置电源开关,如建筑物进线 点附近。 -7 在TN及TT系统中,宜选用D,yn11结线的三相变压器。
变配电所的主接线(续)
421.2 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选择 a. 35(110)kV主变压器: 一般为两台;有充分理由时可为一台或三台以上。 容量按一台退出时, 其余变压器能带全部一级和二级负荷考虑。 b. 10kV配电变压器(不包括专用变): 每一变电所以两台为宜,负荷密度很高时,可为四台或更多。只装一 台者应为负荷小、可靠性要求低或有低压联络线。 c. 专用变压器: 照明(负荷大;IT系统);冲击性负荷;非线性负荷;季节性负荷; 单相负荷很大时; 3~6kV电动机。 d. 关于变压器负荷率问题: * 主要偏向是偏低,负荷计算方法仍不合理。 * 按5—10年预期负荷问题,适用于公用变电所,用户变要具体分析, 以近期为主。 * 对经济负荷率应进一步讨论。要考虑负荷计算误差和年利用小时。 TOC法可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