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并非一部丝绸之路的专史,而是一部世界史。

其“全新”则在于它是一部由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牛津大学历史学者彼得•弗兰科潘选择了丝绸之路这一多文明间的通道作为切入点,透视人类诸文明的接触与演进,从而避开了以某一文明为中心的偏颇。

丝绸之路,1877年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

他根据中国和欧洲史家关于中西贸易的记载,在地图上绘制了一条横贯欧亚的贸易路线,并命名为“丝绸之路”。

作者并不认为这仅仅是一条丝绸贸易的商道,甚至不仅仅是贸易路线。

全书25章:丝绸之路、信仰之路、皮毛之路、奴隶之路、霸权之路……这样的章节编排固然采用修辞的手法,但它们也提示着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远不止丝绸,金属、香料和玻璃在一些路段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最大的影响,并不在于货品的流通,而在于丝路上穿行的人们将他们各自的文化像种子一样沿途撒播,包括观念、信仰、技术以及它们在物质上的表现。

因此,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诸种文明的穿行与交流之路。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以及作为西方文明基石的古代希腊和罗马,这些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而相遇。

南北美洲的人类文明,也自地理大发现以降,深刻地介入了丝绸之路的人流和物流。

尤其是中亚、西亚与东欧,它们位于欧亚大陆中部,是丝绸之路主体之所在。

历史上,不同文明在此相遇交流,古老文明在此创生成长。

而当今,这里既有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和时尚之都,又是世界上最为动荡不安的地区,这是巧合吗?丝绸之路是人类诸文明间人员、物质和思想的交流之路。

各种人类文明曾在这里竞演。

欧亚大陆上,南部为希腊、罗马、波斯、埃及和印度等各大古国的发祥之地,而北部是游牧民族轮番奔驰的通道,匈奴人、突厥人、回鹘人和蒙古人先后在这条道路上策马西征,形成一次次民族大迁徙。

彼得•弗兰科潘始终围绕着丝绸之路这一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描绘了一幅时间跨度两千多年、涉及地域涵盖全球的世界史长卷。

他指出,在16世纪西方崛起成为世界霸主以前,东方的丝绸之路“一直是世界的中心”: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和帝国都出现在丝绸之路上,世界主要宗教都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壮大,丝绸之路上的贸易让全球化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形成,古代学者聚集在丝绸之路上创造交流智慧和艺术。

丝绸之路是人类诸文明展示其魅力的共同舞台,也是诸文明获取资源和文化的共有路径。

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在争夺丝绸之路的硝烟散去之后,是沿途文明接力传递、利益共享的常态。

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最耀眼的舞台。

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

透过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一带一路”的战略价值将变得一目了然。

(摘编自邹怡《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彼得•弗兰科潘为了避开以某一文明为中心的偏颇,选择丝绸之路这一多文明间的通道作为切入点,写出了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B.彼得•弗兰科潘紧扣“一直是世界的中心”的东方丝绸之路,描绘了一幅时间跨度两千多年、涉及地域涵盖全球的世界史长卷。

C.彼得•弗兰科潘精心编排了25章,如丝绸之路、信仰之路、皮毛之路等,这些章节的编排采用修辞手法,且暗示丝绸之路上并不只是丝绸。

D.翻开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就会发现丝绸之路的历史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丝绸之路是指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根据中国和欧洲史家关于中西贸易的记载,在地图绘制的一条横贯欧亚的贸易路线。

B.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诸种文明的穿行与包括观念、信仰、技术以及它们在物质上的表现等文化在丝路上的交流之路。

C.丝绸之路是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诸种文明展示其魅力的舞台,也是在你争我夺的硝烟散去之后诸种文明获取资源和文化的路径。

D.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和帝国的诞生地,是世界主要宗教传播壮大的渠道,是古代学者创造交流智慧和艺术的聚集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彼得•弗兰科潘用一部辉煌巨著把世界重新解读,聚焦于东西方交汇的区域,详述“东方”是如何深刻影响“西方”的。

B.尽管南北美洲的人类文明也深刻地介入了丝绸之路的人流和物流,但丝绸、金属、香料和玻璃等物产始终是东西方交流的主要对象。

C.丝绸之路这一连接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让全球化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形成,如今我国的“一带一路”的战略可谓应运而生。

D.丝绸之路上希腊、罗马等古国文明和游牧文明曾在此相遇竞演,如今这条路上既有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和时尚之都,又有世界上最为动荡不安的地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孟三爷的徒弟陈德鸿孙兴的接骨手艺是和孟三爷学的。

孙兴说,他15岁那年上山采松塔,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好几处骨头都断了,躺在地上动弹不得。

哀号到快天黑,让在山里住的孟三爷发现,当时就把骨头接上了。

等他好利索了,就拜了孟三爷为师。

有人马上摇头说:“孟三爷那个孤老头子有两把刷子不假,可他连亲侄子都不传,咋能传给你呢?鬼才信呢!”“不信你去问呀!”孙兴涨红了脸说,“起初孟三爷确实不答应,后来被我缠得没法,就说,你这笨手笨脚的,摘个松塔都能从树上掉下来,教也没用。

我当时就急了,说我掉下来是因为没舍得用刀砍树梢。

我说把树梢砍掉了,松塔好捡了,可松树就不长了。

孟三爷想了想,又问了我不少事,这才答应的。

”“孟三爷没了快俩月了,让我们找阎王爷问啊?”一个人说完,一群人都笑了起来。

都知道孙兴心善,不会说谎。

于是都知道了孙兴是孟三爷的徒弟,也都想看看他的本事,但却一直没有机会,毕竟,谁也不会故意把自己的骨头弄折。

谁也没想到,第一个来找孙兴的是饲养员老李头。

老李头说,“队里有头骡子断了一条前腿,听说你是孟三爷的徒弟,能给人接骨,不知能不能给牲口接?”“能,咋不能呢!”孙兴满口答应,心里却有点发酸,自己的第一个病人竟然是头骡子。

到了队里,孙兴让人把骡子的三条腿固定住,在那条断腿上捋了一会儿,喝了一大口葫芦里的酒,便往上喷,喷了几次,然后闭上眼,叽里咕噜说了几分钟谁也听不懂的话,猛地睁开眼说,“好了,牵着在院里遛遛,明天就能下地干活了。

”“这,能成?”老李头半信半疑。

孙兴没回话,拍拍屁股走了。

走着走着,便见围观的人们傻了似的僵在原地,眼睛越瞪越大。

他不安地停下来,回头看了看骡子。

就在这时,身后响起了欢叫声。

开春时,队长媳妇小秀抱柴时滑了一跤,摔断了三根肋骨,疼得直吸气。

队长想用马车把她送到县医院。

小秀急了,“这离县城几十里,到了还不把我颠簸死?赶快去找孙兴呀!”“这个,这个?”队长为难地挠着头,就是不动步。

“啥这个那个的,不就是得露胸脯吗?到县里就不露了?”小秀咧着嘴说,“只要不疼,咋的都行。

”队长的脸被呛得一阵红一阵白,只好找来了孙兴。

孙兴尽量避开小秀的胸部,用手在她的胸肋处上下左右捋了一阵儿,喷了几口酒,然后闭上眼睛,开始嘟囔起来。

十几分钟后,孙兴睁开眼睛,见小秀胸部凹陷的部位已经变得平整,便撩下她的衣服,挎上葫芦往外走,边走边说,“好了,干啥也不耽误。

”队长愣了一会儿,急忙追了出去,问,“多少钱?”孙兴说:“不要钱,给谁看都不要钱。

”队长说:“要不上秋多分你点粮食吧,谁都不能有意见。

”孙兴停住脚说:“我多,别人就分得少,这样的事我干不来,你最好也别干。

”“那你这是图啥呢?”队长问。

“啥也不图。

”孙兴说,“我是孟三爷的徒弟,孟三爷就是这么教的。

”孙兴的名气渐渐大了起来,甚至有不少外县人也来找他接骨。

但不管是谁,什么身份,孙兴概不收钱,也不要物。

有人不解,孙兴便说,我是孟三爷的徒弟,孟三爷就是这么教的。

弄得问话的人一头雾水。

许多年后,一个记者不知从哪儿听说了孙兴的事,专程跑到村里来调查采访,找到了当年的队长家。

队长说:“孙兴给人和牲口接骨那都不算啥,最神的是接高粱,有几棵高粱在地里断了三截,他对好断茬,挨个捋巴捋巴就给接上了,喷了几口酒,念了一会儿咒,就跟好的一样。

”见记者摇头,旁边的小秀说,“你还别不信,那几棵高粱到秋时都结了大穗,比别的都大呢!”“我信,我信。

”记者咂咂嘴,“他念那咒是啥内容,你们知道不?”队长撇了撇嘴说,“他嘟囔那玩意,怕是外星人也听不懂。

”记者笑了,又问,“酒里也应该有秘密,不知那酒葫芦还在不在?”“在是在,不过已经在他坟里埋了快三十年了。

”队长说。

“可惜了。

”记者说,“凭他的神技,要是活到现在,早发大财了。

”“你说啥?”记者话音刚落,两个老人的眼睛便瞪了起来。

“没、没说啥。

”记者有些毛了,“我、我是说他技术那么好,为什么没有传下来?”两个老人沉默了一会儿,队长叹了口气说:“他倒是想传,有够资格接的人吗?有吗?别忘了,他可是孟三爷的徒弟。

”(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小说开篇以朴实而不失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孙兴成为孟三爷徒弟的来龙去脉,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奠定了小说明快轻松的基调。

B. 小说善用细节表现人物心理,比如“他不安地停下来,回头看了看骡子“,一“停”一“看”形象生动地写出来孙兴第一次接诊后的略微不安。

C. 小说善于运用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比如通过队长的不解更加衬托出主人公的独特,而与此同时,也批判了队长只重钱物。

D. 小说结尾部分的记者调查看似与主体情节无关,却是对主人公的赞赏、对主题的强化,也增加了主人公故事的传奇色彩。

5. 结合小说内容概括并分析孙兴的形象特点。

(5分)6. 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孙兴的传奇故事,却为何要以“孟三爷的徒弟”为标题?(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从模特走台到婚庆主持,从影视拍摄到电视选秀,越来越多的幼稚面孔出现在大众娱乐的领域。

带着孩子走进“娱乐圈”已成为许多家长的选择。

3岁练舞蹈、4岁学钢琴、5岁练书法、6岁画国画的孩子比比皆是,“小明星”们正在被全力打造出来。

看看舞台上的这些孩子们吧——“小模特”浓妆艳抹扭腰摆胯,“小婚礼司仪”煽情搞笑大谈情爱,“小歌手”劲歌热舞高唱情歌……他们的脸上少了些许天真,多了几分成熟;少了些许稚趣,多了几分老成。

为了成名成星这样一件概率极小的事情把孩子抛进“名利场”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

古有方仲永“天才沦为平庸”的先例,今有因成功主演《小鬼当家》中的“凯文”而一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耀眼的童星的麦考利﹒卡尔金的堕落。

鲜花和掌声往往成为“童星”成长中的陷阱。

而那些娱乐圈的“常青树”多是在成年后才涉足此行业的,他们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涉足娱乐圈是他们在对自身兴趣特长进行客观审视、对才能智慧进行正确评估和对未来人生道路进行合理规划之后,做出的职业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