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九)

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九)

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九)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文采滞留红装素裹心无旁鹜B.陨落萧索黎明百姓恪尽职守
C.既然嘻闹重蹈覆辙无与伦比D.汲取矫情恃才放旷味同嚼蜡
2.下列诗句中,疑问句形式与其它各项不同
..的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市成为地级市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很好,市委希望画家和文艺工作者深入工
厂企业为全市人民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B、近年来,多种制作精美的公益广告,不断纷纷登陆我市主干道。

C、有没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是衡量一个优秀班级的标准之一。

D、老师经常讲:中考是人生的关键一步,这一步一定要迈好。

4.对以下名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老舍的《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北京人力车夫的故事。

作者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B.法布尔的《昆虫记》以生动活泼,轻松诙谐的笔调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生活世界,并透
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全书充满对生命的关爱和对万物的赞美之情。

C.《五猖会》是鲁迅唯一的一本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短文。

它通过描述儿时父子之间的一场微妙的冲突,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D.冰心的《繁星》《春水》是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对母爱和青春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①去年,我生日,爸爸送给我一个丝织的小盒子,让我 A (a.保存b.收藏c.珍藏 d.放置)起来。

我好奇地问:“爸爸,这是什么?”爸爸微笑着说:“你猜。

”“镶着红豆的小别针?是闪光的金项链?”爸爸只笑不开口。

我打开一看,原来盒子里装着一个指甲盖大小的放大镜,放大境下有一小块红色的有机玻璃,玻璃上镶着“一粒米”。

我心想:“这有什么可珍贵的呢?”当我拿起这颗“米粒”用放大镜仔细一看,不禁 B (a.惊叹b.惊讶c.惊奇d.惊呆)了。

在这么小的天地里,居然刻着张继的一首诗《枫桥夜泊》。

我一数上面竟刻了三十七个字,在诗的末尾还有一个红色的小章,章上两字:屈茹。

用六倍的放大镜看这首诗都有些费劲,但仍能看出那苍劲的笔锋。

爸爸说这叫象牙微雕。

②我只觉得好玩,便收了起来。

同学们来到我家玩,我便拿出来让他们观看。

有一次,同学们在争着观赏时,米粒崩了出去,落进了沙发缝,我够了半天没够着,“米粒”反而越陷越深。

几天后,爸爸问我“米粒”收在哪,我吭了半天才说出“米粒”的下落。

爸爸一听,满脸焦急的神色,连忙拿来剪子,把沙发给拆了,我躲在一边不说话,看着爸爸好不容易从沙发里寻出这个小东西,抹了把汗,露出笑容。

我好奇地问:“干吗这么费劲,不就是‘一粒米’吗?”爸爸收敛了笑容,给我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③原来,这个微雕的作者屈茹是个教师,从小就 C (a.爱好b.喜爱c.酷爱d.热爱)微雕艺术。

文化大革命时,他遭迫害,被下放到农场。

而屈茹的一手雕刻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练出来的。

那时,没有雕刻用的石头,屈茹就在木头上刻。

后来他发现了一片竹林,便在每棵竹子上都刻上一首小诗,大的小的,粗的细的,高的矮的,就连新生的竹杆上也刻满了。

他不顾日晒雨打,也不怕蚊虫叮咬,苦练了十年,渐渐地,练出一手好雕功,就连一根头发丝,他也能劈成两半刻成一副对联。

能在这么微小的东西上刻文字,凭的全是一种感觉。

这粒米是爸爸拍摄他的微雕艺术时,他赠给爸爸的。

④我望着这粒“米”,明白了它的价值,它 D (a.孕藏b.凝聚c.凝结d.浸透)了屈茹的多少汗水呀!我现在明白了,爸爸送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微雕艺术品,给我讲的也不光是个故事,而是一种精神。

5.给文中的A、B、C、D四处选适当的词语填空,依次应是:、、、。

(填字母)
6.本文的线索是,点明文章中心的一句话是:。

7.本文第③段是采用的是记叙顺序中的,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8.本文第④段中加点的“一种精神”是指的精神。

9.有人说,文章中爸爸在“我”生日的时候送我礼物仅是一粒米,这个礼物太轻了;也有人说,爸爸是送了我一件艺术品,是很贵重的。

你觉得礼物的轻重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评判?爸爸的这个礼物合适吗?为什么?
三、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这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0.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有仙则名.(2)谈笑有鸿.儒
(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这劳形.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1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
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
陋。

1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四、默写
古诗文默写。

15.子曰:“默而识之,,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16.,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17.潭中鱼可百许头,。

(柳宗元《小石潭记》)
18.停杯投箸不能食,。

(李白《行路难》)
19.人生和自然都是难以完满的,因此,人们常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词句来劝慰人不要过于忧愁悲伤。

六、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此岸到彼岸,是路程的距离;从此时到彼时,是岁月的距离;从拮据到小康,是贫富的距离;从此心到彼心,是心灵的距离……感受生活,品尝人生,改变现状,一切皆在缩短距离中。

请以“我们终于缩短了距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切忌套作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
个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