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赏析
上电影赏析课以前也看过《霸王别姬》,但那总是断断续续的看没有完整的看过一次,甚至重来没看到过结局。
就算看也是囫囵吞枣,没有以一种赏析的眼光去欣赏这部电影。
通过影视作品赏析这门课程,我终于一览这部电影全局,并开始以赏析的方式观看这部电影。
——题记《霸王别姬》改编自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由陈凯歌执导,张国荣、巩俐、张丰毅领衔主演。
影片围绕两个京剧艺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
影片《霸王别姬》打从清末民初的北洋时代,一路演到文革以后。
片头关师父形容京剧风行的盛况说:"是人的就得听戏,不听戏的就不是人,"乍听下似乎夸张,然而直到片末,此话的真实性都没有被质疑过。
日本的入侵,没有丝毫减低京剧的地位,反而经由描写日本军官青木对它的崇仰而更显出它的价值。
国民政府军的压迫,文化大革命的改革、贬抑、摧残,都没有改变这项艺术的形式与内涵。
在片子开头的倒叙中,当程蝶衣与段小楼在文革十多年后,再度在一体育馆内粉墨登场走位,立即被管理员戏迷指认出来,暗示京剧艺术并未遭文革消灭。
诚如一个影评人说的,"《霸王别姬》是艺术的优越胜过政治的破坏与历史的险阻,一个极其有力的象征"。
——政权朝移夕转,可是艺术不变。
如果说从清末到民国,从民国到抗战,那时期虽然是乱世,但是当时的社会对艺术人生的诉求是不变的。
不管当时的这会是什么样的人掌握了权利,但是当权者对艺术是尊重的。
因为意识形态病没有变化,管理社会的主体主要还是依靠精英阶层。
但是到了解放之后的时代,就是对艺术人生的摧残和亵渎的时了…
毕竟,农民是没有艺术可言的,更不用说文革的影响。
因此,这个影片主要讲的也有文革对中国传统道德的破坏。
我们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不要说对艺术扶植了,连那种让其保持原生态,自生自灭的气量都没有了。
而那个曾经听话的好孩子“小四”,也因为受到政治运动的利诱,终于变成了一个狂热的革命份子,完全背弃了当初跪在逝去的师傅的灵堂前那种对艺术的完美追求的本质。
这个时候的小四已经是早饭派的头头,打着新文化运动的幌子做着那些破坏艺术的事情。
因此,影片最后程蝶衣的“死”,突显了艺术大师辉煌执着的一生,而影片最后,早已经不再提及那个背叛者“小四”,他早已经被人所遗忘……他是死是活,都已经无关紧要了。
艺术是超越政治的。
艺术通过程蝶衣,艺术达到了永恒,而小四呢?只能是政治的牺牲品、革命的牺牲品。
艺术是不妥协的。
不管是民国还是日本人,对艺术是珍视的。
对艺人是尊重的。
在艺术面前,没有政治之分,只有更高的追求。
而影片中民国时期的国民党士兵集体殴打戏子的一幕,虽然说明了国民党士兵对艺术理解能力的低弱,但是起码还能说明那时候人性偏好的本
质,而到了后来解放军看戏、集体起立鼓掌的一幕,那简直就是对艺术最大的亵渎,而且后面的集体唱军歌,更是对艺术的强奸和蹂躏。
历史太沉重,今天,我们能再次回忆影片反映的文革的浩劫,心情仍然是难以平静的。
这个影片之所以能够在当时震惊了世界并获奖多个大奖,我想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对文革的真实的再现。
就艺术手法而言,《霸王别姬》运用了大量的蒙太奇手法,以及重复,对称,器物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推拉平移的拍摄方法。
就蒙太奇手法而言,有一个片段让我记忆犹新:程蝶衣给袁世卿勾脸,这次勾脸与段小楼和菊仙的婚礼形成了平行蒙太奇,两个场景在同一时间并行发展,一边是热闹喜庆的婚礼现场,一边是薄纱笼罩的两人对饮;一动一静,一明一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导演对这次勾脸的设计,则是一次“反衬”手法的运用,以求达到对这场戏“貌合神离”的情绪的表达。
程蝶衣给袁世卿勾脸,设计在床上,镜头首先是一个缓慢的横移,奠定了整场戏的情感基调,前景是朦胧的薄纱,背景则是昏暗的烛光,在这样的环境下,勾脸俨然成为了一种玩闹消遣的游戏,既然是游戏,又怎么可能会有真实的情感,袁世卿精心设计的一切,换来的也只是一场游戏而已,我们从这一勾脸动作中,无法找到程蝶衣为段小楼勾脸的那一份“心驰神往”,反之,一种强烈的内心痛苦的挣扎在无形中传达给了每一为观众。
就拍摄方法而言,人是电影不可或缺的主体,通过对人的脸、手、形体等部分的特殊交代都是描写、刻画人物的重要体现。
其中脸是人最主要经历的集中体现,能充分的体现人物的心理征。
本片段是重要的一段感情戏,导演运用了大量的对于人物脸部的特写,将人物的心理运动通过脸部的表情、神情体现得淋漓尽致。
师傅打小楼、蝶衣的脸的时候,师徒三人凑在一起,导演用了正反打的特写镜头将小楼内心的恐惧、蝶衣内心对于师哥的怨恨以及师傅对于两个徒弟的埋怨都自然而然的流露在屏幕上,并不需要太多的语言。
影片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拍师傅的时候镜头几乎全是仰拍,仰拍有优势感,透视变形较大,效果太强烈,易形成公式化象征意义,是对于师傅的形象的显现,德高望重;拍摄徒弟俩的时候采用的大多是俯视拍摄,俯视拍摄俯视将人物变得更渺小,压抑,展示空间关系,场面,画面为全、中景多。
仰拍与俯拍的结合不但丰富镜头语言,同时也是对于中国传统的文化体现。
此外还有很多,像镜头的摇、移、推、拉;景别的变化;光线的运用等等镜头语言的运用。
就器物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而言,出现了众多的器物例如:披风、宝剑、烟斗、糖葫芦、嫁衣......就拿烟斗来说:它在影片中出现重要两次,第一次是在蝶衣、小楼小的时候出现的,再一次关键的出现就是在这段片段中,当年是师哥用这个烟斗挽救了喜福成挽救了小豆子,也从而让他对于自己本来模糊的性别概念变得更加生疏,从而接受了是女娇娥的事实也就有了“从一
而终”。
而如今时过境迁,两个人都变了。
此时当年的烟斗再次出现,让人不自觉地回想起来当年画面,遗憾的是烟斗的再次出现并没有像上次改变什么。
它体现小楼和蝶衣性格特征的变化,也体现了师傅的严厉......
在我看来《霸王别姬》简简单单的一个小片段就从镜头的画面内容、构图、景别、角度、设法、平行蒙太奇以及声画的关系、剪辑等多方面综合。
我想这也正是霸王别姬能称得上一部经典制作的缘由吧。
不但影像华丽,剧情细腻,内蕴也极为丰富深广,对中国文化的挖掘更具历史深度。
它把戏剧小舞台与人生大舞台有机地融合一起,把剧中演员的艺术声涯和现实人生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既扩大了艺术表现的空间,又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和思考,既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又充分地发挥了电影音画的综合表现效果,是一部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