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风声》音乐欣赏
一、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
影视音乐不是纯音乐,它是为影视作品而存在的音乐。
影视音乐的构成主要包括:主题音乐,背景音乐,叙事性音乐,情绪音乐,节奏气氛音乐以及时空过渡的连续音乐等等。
影视音乐的片段性,不连续性和非独立性特征就成为它区别于其他音乐的重要标志。
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一部分是参与故事情节的有声源音乐,在画面中可以找到发声体,或与故事的叙述内容相吻合;另一部分是非参与故事情节的无声源音乐,主要起渲染情绪,突出主题,刻画人物的作用。
在影视作品中,影视音乐不是自成系统、独立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组成元素,为影片主题、人物、情节的塑造和发展服务的。
因此, 影视音乐不能以自旁逻样的完整演绎, 复杂的配琴和强烈的音响去与画面争夺砚众, 而应不引人注目然而强有力的方式支持画面,正如美国电影理论家林格伦所说“ 最好的电影青乐是听不见的。
”
好的电影音乐能使原本平实的电影回味深长,熠熠生辉。
好的电影音乐更要符合观众的心理,使他们产生共鸣,能够完全融入电影情节中去。
电影, 有了音乐的进入才使其作为视听艺术更加丰满, 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电影音乐可以分为原创音乐和非原创音乐,这是根据影片中音乐创作的方式来划分。
由作曲家为影视作品中的某些片段专门创作的音乐我们称之为原创音乐,由影视创作者从既存的音乐素材中所编的音乐资料我们称之为非原创音乐。
影视音乐根据音乐介入影视作品的方式来说分为有源音乐和无源音乐,有源音乐是指画面内出现声源,无源音乐是指画面内没有声源出现。
二、《风声》音乐欣赏
影片开场就印下了暗沉的色彩基调,阴暗沉郁的画面与配乐相互映衬,展现了山河沦陷、民族蒙难的悲壮和凄凉,以及人民抵抗运动在高压统治下的暗流汹涌。
背景配乐以竖琴的刮奏恰如河水的流动之声,重击的鼓声烘托出了氛围的严峻感,而“风声”和田地的出现更增添出旋律的内在张力。
随着弦乐演奏的旋律从中音区想高音区迈进,透过层层云雾,在俯视拍摄的全景镜头下,经过视觉特效制作,隐藏在崇山峻岭间的河流,连成了两个占据整个银屏的字——风声,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画面开始是为庆祝中华民国成立的双十节庆典,但这已然成为了日本人的节日活动。
汪伪政府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甚至还威逼利诱更多的社会名流加入其阵营。
随之镜头转向了共产党地下组织为粉碎汪伪政府的阴谋进行的一项刺杀行动。
此刻,弦乐声出现小二度音程,尖锐刺耳,大鼓凌乱的敲击也为画面增添了悬疑鬼魅的气氛。
接下来音乐将报纸上的照片等一幕幕相对静止的画面贯穿起来。
频频发生的刺杀行动,使汪伪政府和日本人大为恼怒,也让沦陷区的社会局势更加混乱不堪,而一名地下党员在承受不住酷刑后所招出的供词,则为接下来的局势发展带来了变数。
特务发现贴情报的地下党员时,此刻的配乐的旋律由大量的伴音组成,弦乐演奏出的长线条旋律,不停地敲击着的马林巴和大鼓三者在节奏上的错位,加上
不断晃动的镜头,在不和谐中透出紧张感。
随后汪伪政府和日本人设下陷阱。
通过视觉特效的运用,导演奖假情报发送和接收的全过程一览无余的展现在观众眼前,音乐也在整期画面的节拍运动中展开,随着情节的变化,配器变得更加丰满运动也更加紧凑。
不断重复的低音,凸显出局势的严峻感,为汪伪政府日常运行下的阴谋埋下伏笔。
在情报被接收后,导演运用了一个长镜头,将严密流程下的整个情报传递过程描绘得顺畅自然、一气呵成。
不但使人产生了极强的临场感,还同时快速而简洁交待出了片中的一系列整局,为后续情节做出了铺垫。
镜头转到了夜晚的酒吧,酒吧热闹非凡,在爵士乐的伴奏下,汪伪政府收发专员顾晓梦在舞池翩翩起舞,而一起来的译电组组长李宁玉却独自在吧台喝闷酒,一动一静的两人在音乐的衬托下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一通电话后,她们便踏上了去裘庄的路。
在裘庄的路上,音乐突然呈现出一派静谧的气氛,一改之前场景中使用交响乐的手法,以钢琴独奏的形式,让本片的一个重要主题乐在此一闪而过。
似乎暗示着即将到来的变化。
顾晓梦等五人来到裘庄,此时,配乐变成了由铜管演奏的旋律,气势宏大的音乐与画面中开阔的空间相得益彰,隐隐的打击乐牢牢控住了音乐的节奏,低沉的压抑感,将画面中的戏剧张力显露了出来。
画面转到破译密码后,五人回到各自房间,此刻,主题音乐第一次较完整的出现了。
它将不同房间内的情景自然衔接起来,并适时的为画面中秋装奢华却阴郁的氛围增加了几分难以言说的压抑。
而镜头转到顾晓梦和李宁玉两人的戏分时,钢琴这奏出一支温柔的旋律,恰到好处地烘托出姐妹间的一片情深。
在核对笔迹,白小年成为首位怀疑对象,最后在审讯中惨死。
随后李宁玉成为第二个被审讯的人,在昏暗的地下走廊中,零碎的脚步声和若有似无的钢琴声都令人忐忑不安。
另一方面,吴志国闯入顾晓梦的房间,慌乱的音乐忽然响起,在不规则节拍重音的衬托下,还有断断续续的监听设备的声音,显出了极为紧张的氛围。
在武田对李宁玉进行的一种侮辱性的审讯时,主题音乐再度响起,悲天悯人,在钢琴上的陈述后,进而以弦乐一起合奏,旋律由此得以加强,其抒发的情绪也更加激荡,掀起层层波澜。
此后军机处处长金生火承受不住压力自杀,在其自杀前后这段剧情中虽然缺少动作场面和抒情话面,但片中主题音乐所带的几分同情和悲凉为画面中众人的沉默做了最好的诠释。
当李宁玉被带走,留下顾晓梦和吴志国在房间时,弦乐在高音区奏响的音乐,让场景变得悬疑和诡秘起来。
在这场戏中,音乐伴随着情节发展不断变化。
当镜头转到监听室时,旋律上下起伏,带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为画面中较为静止的场景增加了可看性。
在两人有所行动的时候,音乐变得坚决而肯定,随着铜鼓乐器的加入,音量不断增强,整个配乐接着音乐音响化的作用,大大加剧了此时的紧张感。
最后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主题音乐的伴奏下,吴志国去找李宁玉,并解开了一幕幕内情。
在找到顾晓梦为李宁玉缝补的衣服后,看到顾晓梦释出的遗言,此时的主题音乐恢弘又细腻入微,磅礴而感人至深,令人不禁泪下。
三、小结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是离不开好的电影音乐。
好的电影音乐能使原本平实的电影回味深长,熠熠生辉。
好的电影音乐符合观众的心理,使他们产生共鸣,更能使观众完全融入电影情节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