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阿房宫赋_鉴赏教学实录

_阿房宫赋_鉴赏教学实录

中学语文教学 !""#$ %
《《阿阿 房房 宫宫 赋赋 》》鉴鉴 赏赏 教教 学学 实实 录录
执教:白素云 点评:薛川东
师:同学们好&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欣赏晚唐杰出 的诗人、颇负盛名的文学家杜牧的《阿房宫赋》。’ 板书: 《阿房宫赋》杜牧 ( 上一节课,吴老师指导同学们学习了 这篇课文,扫除了文字障碍,疏通了文意,并复习了有关 “赋”的知识,今天我们这节课是在同学们已经读懂这篇 “赋”的基础上,上一节“文言文鉴赏课”,去欣赏《阿房宫 赋 》的 结 构 之 妙 、语 言 之 美 。在 欣 赏 之 前 ,我 们 先 来 看 看 古今之人对它的评价。
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 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句话 好在哪儿’ 句中“后人”共出现 ( 次,重复吗’ 所指一样 吗’
生 #:有哲理味儿。 生 !:精辟。“后人”出现 ( 次,没有重复之感。第三 个“后人”,是指唐以后的统治者,其余三个“后人”所指 一样,都指秦以后的统治者。 师 :答 得 很 好 。这 句 话 是 超 越 时 空 的 预 言 ,精 辟 奇 警 ,如 夜 半 鸣 钟 ,远 天 走 雷 ,令 人 惊 心 动 魄 。前 面 令 人 目 眩的铺张描写,都要在这里结穴,找到依附与归宿。 下面请同学们小结一下《阿房宫赋》的语言特点。 ) 生思考 * 师 :刚 才 我 们 所 举 的 六 句 话 ,用 得 最 多 的 是 哪 一 种 写法’ 生 ) 部分 * :夸张。 师:对,夸张。夸张的效果怎么样’ 生 ) 部分 * :真实。 师:) 板书:夸张———不过度 * 文章后半部分用了什 么写法’ 生 ) 部分 * :议论。 师:对,议论。议论的效果怎么样’ 生 ) 部分 * :形象生动。 ) 师板书:议论———不干枯 * 【点评】教师以精准而儒雅的文学语言作导语,带领 学 生 进 入 《阿 房 宫 赋 》这 座 华 美 的 语 言 殿 堂 ,别 具 匠 心 。 文学鉴赏课需要教师制造艺术气氛,授课者深谙此道。 在“品语言”的过程中,恰切自然地输出精要的知识 ) 如“赋”的诗歌性 * 以指导鉴赏活动,体现了中学文学教 育的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议论性文字的审美价值,是提高他们 鉴赏能力的重要方面。课上,教师很下了一番功夫,也确 见收效———所谓“议论———不干枯”的评价语,便是学生 在教师点拨下通过语言品味后的“发现”。这也是本节课 的一大亮点。
) 生看书、思考 ( 分钟;师板书:三作评价 * 师:从内容和形式上看,《过秦论》《阿房宫赋》的相 同点是什么’ 生 #:同是借古讽今之作。 生 !:均涉及了六国灭亡,秦统一天下及秦朝灭亡 之事。 生 +:一个希望汉文帝以“仁政”治天下,一个希望 唐敬宗勿为自己享乐而劳民伤财,都提出“爱民”“仁政” 的主张。 生 (:都使用了“赋”的写法。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请看屏幕:) 投影 * 相同点:#, 同是“借古讽今”之作;!, 均涉及了同样 的史料;+, 都提出“爱民”“仁政”的主张;(, 都用了“赋” 的写法。 师:也许有同学会问《过秦论》既然通篇用了“赋”的 写法,为什么不叫《过秦赋》’ 这就涉及了《过秦论》的中 下两篇,教材所选是《过秦论》的上篇,就上篇而言,的确 通篇用“赋”,但中下两篇却是以议为主的。 好,了解了两篇文章的共同点,下面请同学们再从 材料的详略安排、艺术构思等方面看《过秦论》《阿房宫 赋》的不同点各是什么’ 生 #:在材料详略安排上,《过秦论》比《阿房宫赋》 要详;比如,六国灭亡、陈涉起义等。 师:对,这点讲得非常好。 生 !:在 艺 术构 思 上 两 篇文 章 有 明 显不 同 。《过 秦 论》是借助历史史实言志;《阿房宫赋》是借助丰富想像 托物言志。 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请同学们看屏幕:) 投影 * 不同点: #, 《过秦论》陈涉起义等史料详写;
!"
中学语文教学 !""#$ %
生 & 部分 ’ :借阿房宫的兴灭,寄托对统治者的讽喻。 师:由此看来,这篇文章的结构具有怎样的特点( 生 & 齐声 ’ :严谨、巧妙。 【点评】结构美,在于它为内容的排铺提供了舒畅的 空 间 ,并 具 备 使 前 文 后 语 有 机 承 接 的 逻 辑 机 制 。授 课 教 师 抓 住 了 这 一 要 津 ,从 概 括 《阿 房 宫 赋 》的 内 容 入 手 ,让 学生感受课文结构与内容的和谐,其间注意引导学生审 视 各 段 文 字 的 内 在 联 系 。教 法 合 理 ,推 进 顺 畅 。“假 设 置 换”,给学生以深入探究的机会,亦属妙着,果然有收效。 《阿 房 宫 赋 》“铺 事 ”的 材 料 极 为 丰 富 ,作 者 精 心 切 分、钩连,由物及人,再由人及物,为“写志”奠基蓄势,堪 称“巧妙”。欣赏这点,似应着力强化。 师 :欣 赏 完 了 《阿 房 宫 赋 》的 结 构 之 妙 ,再 让 我 们 欣 赏 它 的 语 言 之 美 。《阿 房 宫 赋 》的 语 言 之 美 是 众 口 同 声 的 。有 人 说 ,它 的 语 言 是 有 颜 色 、有 声 响 的 。你 甚 至 可 以 听到百姓的叹息声、宫女的啜泣声、帝王的呵斥声、戍卒 的呐喊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色彩斑斓的语言世 界,去领略美、品味美吧) 师:& 板书:二品语言 ’ 下面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 把 你 认 为 好 的 句 子 画 下 来 ,读 出 来 ,然 后 结 合 “赋 ”的 特 点,说说哪句话、哪段话最精彩( 为什么( & 生读书、思考 * 分钟 ’ 师:& 巡场、了解学生情况 ’ 同学们画出的值得品味 的句子很多,比较集中的大概有十几处,时间关系,我们 只能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句子共同咀嚼品味。 同学们先看第一句,“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 出”,很多同学都画了这一句。它好在哪儿( 生 #:简洁。两组偶句,#! 个字极俭省地交代了阿房 宫建造的背景和巨大的耗资。 生 !:概括。从“六王毕”到“四海一”,历史漫长,作 者只用了六个字。 师:好。从“& 秦 ’ 孝公据 肴殳 函之固”到“始皇奋六世 之 余 烈 ”,到 “强 国 请 服 ,弱 国 入 朝 ”,到 “楚 人 一 炬 ,可 怜 焦土”,从“毕”到“一”,横扫百年时空,可谓力扛千钧。这 六个字体现了“赋”的什么特点( 生 & 部分 ’ :跳跃。 师:对,跳跃。“赋”非诗非文,亦诗亦文,诗歌的特点 之一就是跳跃。除此之外,这句话还好在哪儿( & 生沉默 ’ 师:同学们看“兀”“出”两个字用得好不好( 好在哪 儿( 生 #:用得好,给人留下想像的空间。 师:留下什么样的想像空间( 想到了什么(
〔投影〕 ’ 元朝 ( 祝尧曰: “至杜牧之 《阿房宫赋》,古今 脍炙……”’ 《古赋辨体》( ’ 清朝 ( 金圣叹曰:“穷其极丽,至矣尽矣& 却是一篇 最清出的文字。文章至此,心枯血竭矣。逐字细读之& ” ’ 《金圣叹批才子古文》( 今人曰:“古来之赋,此为第一。” 从古今之人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阿房宫赋》的确 很有欣赏价值。下面首先来欣赏它的结构: 师:’ 板书:一赏结构 (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投影〕思考:!作者写“阿房宫”,先写了什么) 后 写了什么) "《阿房宫赋》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怎样 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 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从本 文的结构中,能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吗) ’ 生边读边思考,! 分钟 ( 师:作者写“阿房宫”,先写了什么) 后写了什么) 生 ’ 部分 ( :写了阿房宫的建造规模、楼阁廊檐、长桥 复道、宫中美女、金银财宝。 师:同学们说得比较细致、具体,如果把前半部分对阿 房宫的叙写归一下类,分几个层次) 写了阿房宫的什么) ’ 生沉默、思考 ( 生 #:分三个层次。阿房宫的建造规模、楼阁廊檐、 长 桥 复 道 都 是 写 宫 殿 ,第 二 层 写 妃 嫔 媵 嫱 ,第 三 层 写 宫 廷的摆设。 师:表述上再简练一些。’ 生思考 ( 师 生 共 同 归 纳 :三 个 层 次 分 别 写 了 宫 殿 、美 人 、珍 宝。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 板书:宫殿—美人—珍宝 ( 第三段重点写了什么)
·阅读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 !""#$ %
最后,我们再读《阿房宫赋》,重读《过秦论》,然后比 较两篇文章有哪些相同点、不同点,再分别用一句话或 一个短语点评《过秦论》和《阿房宫赋》。
〔投影〕思考:!从内容和形式上看,《过秦论》《阿房 宫赋》的相同点是什么’ "从材料的详略安排、艺术构 思等方面看,《过秦论》《阿房宫赋》的不同点各是什么’
·阅读教学·
土& ”好在哪儿’ 生 #:简练。#( 个字就交代了战争的始末。 生 !:这句话意味深长,让人深思。 师:“可怜焦土& ”与开头哪句话照应’ 生 ) 部分 * :“阿房出”。 师:对了。“可怜焦土”以 ( 个字了结了前文大量的
铺陈渲染,于严峻中包含无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慨,并引出末段议论。 最后看第六句:“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
·阅读教学·
生 #:写秦的贪得无厌。 生 !:写秦的灭亡。…… 师:秦为什么灭亡) 生 ’ 部分 ( :横征暴敛、穷奢极欲、腐败堕落、肆意挥 霍导致亡国。 师:很好。〔板书:’ 秦 ( 奢侈亡国〕 师:第四段重点写了什么) 生 #:劝戒统治者接受前人的亡国教训。 师 :“秦 人 不 暇 自 哀 而 后 人 哀 之 ,后 人 哀 之 而 不 鉴 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在劝诫谁) 第三个 “后人”指谁) 生 !:劝诫唐敬宗接受前人的亡国教训,勿蹈覆辙。 师:很好。’ 板书:’ 唐 ( 勿蹈覆辙 ( 师:《阿房宫赋》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怎样有机联 系在一起的) 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 ’ 部分 ( :前半部分是叙事,后半部分是议论。 师:结合“赋”的特点,说说前后两部分的联系。 生 ’ 部分 ( :前半部分是铺事,后半部分是写志。 师 :“赋 ”的 特 点 是 “铺 事 写 志 ”,又 叫 “托 物 言 志 ”。 ’ 板书:托物、言志 ( 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 生思考 ( 生 #:铺事是写志的基础。 生 !:写志是铺事的目的。 师:’ 板书:’ 基础 ( ’ 目的 ( ( 师 :文章 的第三 段与第 四段可不 可以对 调) 为什么) 生:’ 沉默片刻,后齐声 ( 不可以。 生 #:第三段是由一二两段引出的议论,紧承第三 段,所以不能与第四段对调。 生 !:前半部分是“现象”,第三段是透过“现象”揭 其本质,穷奢极欲必然导致亡国。第四段承接第三段,劝 诫唐敬宗接受前人的亡国教训,勿蹈覆辙。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言之成理。三四两段确实不 能对调。理由是第三段的感慨是由上文宫殿的奢华与人 民的贫困的对比中引申出来的;后一段的议论则以更深 远的历史眼光,把一千年前的“史实”与一千年后的“现 实”联系起来,生发开去。 师:从本文的结构中,能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