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概论笔记

文学概论笔记

文学史文艺学文学批评文学理论1、文学史:是一门历史的、具体的,考察文学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状况、经验概念和规律的专门学科。

2、文学史三个含义:A:从文学实际出发,并按照一定的历史线索,树梳理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

B:分析、比较、评价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作品C:分析比较和评价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学现象,文学运动,文学思潮3、文学批评:是文艺学的另一分支,他以文学鉴赏为基础,以一定的文学理论和相关的人文科学理论为指导,是对各种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的科学认识活动4、文学批评的三个含义:A:文学批评的指导思想是:文学理论、美学理论、哲学以及其他一切人文社会科学B:文学批评的对象是:作家、作品为主的一切文学现象C:文学批评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比较和评价具体作品的审美价值,总结作家创作的优劣长短,判断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引导并帮助读者欣赏,理解文学作品,培养读者健康的审美观5、文学理论:以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和探讨文学的性质、特征、构成、功能、价值和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发展等规律,从中发现并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命题框架、和研究方法6、文学理论的的含义:A:文学理论以整体的文学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B:是对文学理论的把握C:文学理论是一种具有高度抽象性和系统性的理论7、学习文学理论的三种境界:A:第一种境界:不仅仅限于一两种文学理论书籍的阅读,而是对文学理论史做了纵向扫描,对相关文学理论史原著做了精细的研读。

B:第二种境界:不仅研究文学理论,你还把文学理论作为人类人文思想库的一部分来看待,同时关注哲学、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等。

通过文学理论试图达到的是整体性的理解人类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可解释性。

C:第三种境界:文学理论成就了你的世界观,,使之学会了为信仰、理想而活,为意义、价值而活。

第二章本质论◆本质论是从⑴文学的审美性,⑵文学和文学观念,⑶文学的艺术性三方面来谈的。

一、文学的审美性1、“文学”、“审美”、“意识形态”三者关系的理解文学具有感性色彩⑴审美:是一个体验和飞鸟影美的现象共性的宽泛概念,是人的心里在感知社会的基础上达到的完善状态,他是意识的社会心理。

⑵意识形态:抽象化的思想是以各种理想的方式,无论虚假或真实,来表达支配性的物质关系。

⑶文学:是作家借助于虚构与想象,通过语言形象来表达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想的一种艺术样式。

二、文学和文学观念1、再现说: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和再现文学亚里士多德——《诗学》理论刘勰——《文心雕龙》2、表现说: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作品是作家的自然流露。

A:文学本质上是作家的外化B: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C:作家也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3、实用说:强调作品和读者的利用关系中方:文以载道西方:寓教于乐4、独立说:把文本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5、体验说: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和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三、文学的形象性1、文学的形象可以分为三种:语象、形象、意象⑴语象:能引起读者具体感受和丰富联想的各种语言用法⑵形象:通过语言的描绘能使人联想到某种事物,某种物象⑶意象:是指为表现思想感情而创造的一种形象2、文学形象的特点⑴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文学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用语言表现的形象,只能以概念符号的形式呈现,需要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可能间接的被感知。

⑵文学形象的心象性:使文学将本身不具形体,难以捕捉的心理活动——某些情绪、情感、思绪、感受转化为使人能够感知的审美对象,这些审美对象可以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可以为物、为实、为真、为情、为虚、为幻等。

3、文学形象的概括性:通过对富有特征性的具体事物的表现来显示某种普遍意义4、文学形象的符号性——语言四、文学的艺术性造型艺术表演艺术1、根据表现媒介的不同语言艺术综合艺术………2、传统的理论关注语言作为手段和技巧对文学活动的影响:当代文学理论强调语言制约着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影响到形意创造和意义的产生。

3、文学活动中的言意矛盾“意”的丰富性和“言”的符号传达之间的矛盾4、语言艺术的三个特点⑴很少受时空限制⑵能够深刻、细腻的传达思想感情⑶语言的表现潜力是文学最自由、最带普遍性的种类。

●人类在本性上是渴望自己成为自己的目的的。

●文学的作用:教化(从读者的角度讲),怨刺宣泄(从作者的角度讲),快感(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角度讲)●关于文学的定义可分几层:1、文学史一种话语2、文学史超越功利目的话语3、文学是追求形式价值的话语第三章作品论一、真实的、有用的、优美的⑴有人用作品的真实性来衡量作品,过分强调真实,可能是机械反应1、总的来说,文学作品肯定是生活的反应,但是这种反应是曲折的,是经过了作家的头脑的加工和改造的。

因此文学真是也有不同的形态:①变形形态(如《变形记》),②圆形形态(如《祝福》),③夸张形态(如《女神》)⑵有人用有教育作用来衡量作品的好坏过分强调作品的教益目的,用理性来规范作品,用思想来指导创作,往往会损害作家的审美冲动,泛爱作家的感性思维的发挥。

文学创作是一种感性思维,形象的、灵感的思维,这种思维若过分强调思想性,反而会变的僵化。

一个作家重要的是能够不怀任何偏见的敬畏这经验世界本身作品要有倾向性,作家不能有倾向性⑶有人试图从纯粹形式的角度来衡量作品,有人试图用作品的形式美来做为好作品的衡量标准。

文学形式是文学作品存在的方式与形态,是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形式是受制于内容的,从宏观历史看,一定历史时期特殊的社会生活的特征决定了形式。

二.人类的、人性的、独创的人性的:在一定的社会制度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文学文本:是文学存在的现实形态,以书面语言或口头话语的形式使文学成为一个可以感知的实在对象文学文本的结构可以分为:语言层,现象层,意蕴层①语言层:它是由语言材料构成的文本外观,包括语音和语义两部分②现象层:是区分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的根据之一,现象层体现为行为和人物发展的情节和变换的环境③意蕴层:文学文本的价值最终取决于他所蕴含和显示的审美意味三、情感的、理性的、隐喻的文学家对世界的三种把握方式:1、情感把握,他是相对于理性把握而言的2、理性把握,他是相对于感性把握而言的3、隐喻性把握,他是一种直觉型思维四、典型(从小说方面)、幻象(从散文)、意象(从诗歌)1、典型:就是既不离开生活的原生形态,又比生活本身更集中、凝练的那种人物和场景,是那种把一般性、普遍性结合在了个别性,特殊性之中,通过鲜明的个性,反应社会生活某些本质方面的文学现象。

2、幻象:是文学形象的一种,是作者通过想象,在超越生活原生态的基础上创造的着重于传达作者的情感、意念、理念的文学形象。

(文学表现的幻象是作家情感外化,显现于人物形象和环境上的结果,是生命力的象征、独特的人生意味的表现,是作家高昂的主题精神的张扬)4、意象:是意和象的统一,这里的意是指作家依靠敏锐的洞察力和艺术直觉从生活中获得的关于社会、人生的抽象观念,而象则是作家观念的外化,是自然之象或者心灵之象,一项则是二者的微妙结合。

五、小说、散文、诗歌㈠概念:1、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以用各种角度来分类。

如:根据有韵无韵,可分为韵文和散文;根据结构,可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⑴二分法:是我国最早的分类方法,根据作品的语言是否押韵,而把所有的文章分为韵文和散文。

韵文:指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作品,如诗词歌赋,铭,诔等。

散文:使之没有固定节奏和韵律的作品如神话、寓言、游记、小品、小说以及历史、数学、哲学各种社会、人文自然学科的文章。

⑵三分法:是欧洲文学史上流行的一种传统分类方法,他是根据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不同方式而将文学作品划分为三大类: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

这个观点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谈到。

A:叙事类:通过实际的描述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借以反映现实,表达作家思想感情的作品。

B:抒情类:是作家通过抒发某种思想感情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C:戏剧类:指将人物安置在舞台上,通过语音呢、行动表演,再现生活和刻画性格的作品。

⑶四分法:“五四“以后流行的四分法,在传统的二分法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三分法提出,根据文学作品在形象肃宗,体制,结构,语言运用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把作品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四分法的划分注意到了文学作品塑造型像的不同方式,也注意到了不同体裁在体制上的差异,同时也符合文学的发展方向。

2、题材:构成文学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时间和生活现象㈡散文: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特点:形散神不散。

㈢诗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的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反映了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的节奏和韵律。

分类:按照内容有无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抒情诗又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按照形式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民歌㈣戏剧:按照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格局。

舞剧;按照剧情的结构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按照题材所反映的时代氛围历史剧和现代剧;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㈤小说: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得主要手段①按照小说长度分为:长、中、短②按照写作体制分为:章回体、日记体、书信体、自传体……③按照小说内容分为:历史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④按照语言形式分为:文言小说,白话小说……⑤按命题方式分为:以主人公命题,以故事发生的地点命题,以主要时间命题,以贯穿全文的构成情节命题……3、小说发展①寓言——上古时期②“志怪”、“志人”小说——魏晋南北朝志人:人物轶闻琐事、言谈举止的小说志怪:神怪色彩的小说——张华《博物志干宝《搜神记》③唐代传奇——蒋防《霍小云传》,李朝威《柳毅传》④宋代出现话本《三国志平话》⑤明代出现“拟话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⑥明清出现章回小说=一、什么是作家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工作或学习的收获事业上的成绩比喻心得、战果(职业)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划和系统而面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二、评价问题1、作家作为创作主体的个人,有着重要价值的文学研究对象丰富的知识点科普读高品质书作家用心写作评价自己的作品(改)礼仪自信2、采用独立的标准来衡量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及其价值①伟大的作家:作品对本国、本民族以及全人类的精神史,构成了巨大而不可磨灭的影响。

例:曹雪芹、歌德、雨果、狄更斯、托尔斯泰、鲁迅②重要的作家:极少拥有社会影响,但文学自身的发展缺少这一类作家都是不可想象的。

③技术性的作家——新作家(讲究技巧、形式)例:乔伊斯《砍倒的月桂树》《尤利西斯》3、研究作家条件:①有一定的从事文学创作的历史有一定数量的并且相互形成一定联系(指风格)的作品风格内容—故事形式②可以利用的事实A.作家其人 B.作品之间的联系 C.作家作为艺术实体的来源③研究方法A、传记批评——就是讨论作品之外的与作家有关的事①作者主观直接表现出来的个人因素,比如:写作技巧,语言风格个人因素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作品内,比如:生平、性格、心里、宗教、政治、道德、哲学态度及理念②来源:作家生平档案、回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