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2012 年修订)

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2012 年修订)

第十九条 一类区、二类区内有 50%以上的用地面积在距离已建成或已正式 立项批准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站出入口 100 米范围内的公共建筑,可减少 10%的 机动车停车泊位配置,但综合性公共建筑不得在第十八条基础上重复折减。
第二十条 群体建设的建筑物,在符合规定的配建停车设施总指标的条件下, 可以统一安排,协调布置。但分期建设的群体性建筑,其分期停车设施配建数量 应不低于同期应配建规模。
市区范围内根据用地发展和交通条件,划分为三类停车分区: 一类区:旧区,长江-大桥南堡-京沪铁路-红山路-龙蟠路-北安门北街-明城 墙-中山门-护城河-大明路-宁铜铁路-中山南路-集合村路-凤台路-秦淮河-长江 围合的区域; 六合雄州老城(方州路-招兵河-滁河-八百河合围区域)、江宁东山老城(文 靖路-G104-天印大道-秦淮河合围区域)、浦口珠江老城(312 国道-团结路-城西 路-公园北路-龙华路合围区域)可参照一类区执行; 二类区:指主城范围内除一类区以外的其他地区。主城范围指长江以南、绕 城公路以内的区域; 三类区:指市区范围内除一类区、二类区以外的其他地区。 第三条 南京市规划局是本市停车设施配建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 实施本《标准与准则》。 第四条 本《标准与准则》所称的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是指建筑物建设时需 配套建设的提供本建筑业主使用的车辆停放,以及以本建筑为目的地的外来车辆 停放的设施与场所;所指的车辆包括各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 第五条 建筑物应按照节地、节能、安全、高效的原则配建停车设施,停车 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第六条 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原则上应设置在其用地范围内;但在同一道路 或者相邻道路上建设的两宗以上的建设项目,其相邻距离不超过 100 米的,在统 一申请、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条件下,经过批准后可集中统一设置停车设施。 第七条 建设建筑物应按附表规定的标准分别配建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特
中学 小学 幼儿园
游览场所
主题公园* 一般性公园、风景区*
工业
厂房 仓储
交通枢纽
汽车站* 火车站*
轨道一般站*
轨道交通车站
轨道换乘站*
轨道枢纽站*
车位/100 教工
车位/100 学生
车位/公顷占地面积 车位/公顷占地面积 车位/100 ㎡建筑面积 车位/100 ㎡建筑面积
车位/年平均 日每百位旅客
车位/100 名远期高峰 小时旅客
第二十三条 建筑物按配建指标计算出的车位数,尾数不足 1 个的按 1 个计 算。
第二十四条 建设项目确因地理、建设条件因素制约,在采取技术措施后仍 不符合配建标准的,经市规划主管部门和市停车管理部门批准后,由建设单位委 托市住建主管部门异地统一配建停车设施,并支付停车设施异地建设的相关费 用,但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2012 年修订)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的规划管理,改善城市静态交通环 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等有关法 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标准与准则》。
第二条 本市市区范围内进行建筑物建设的停车设施配建,适用本《标准与 准则》,高淳、溧水两县可参照执行。
第十七条 建筑物可结合自身交通特性,在以标准车位为主体的基础上,设 置一定数量的其他车型机动车位,但其他车型车位所占比例不应超出全部机动车 位的 10%。
第十八条 大型综合性公共建筑,其配建车位数量应按各类建筑性质及其规
模分别计算后累计确定。其中总建筑面积在 5 万平米以上的商办建筑,次功能建 筑面积占总面积 20%的以上的,在充分考虑车位共享的可能后车位总数可按各类 建筑性质配建车位需求总和的 85%计算。
殊停车(包括出租车、装卸车、大巴车、救护车、无障碍车位)泊位。 对已有建筑的改建和扩建,其改、扩建部分应按附表规定设置各类停车位;
原建筑物配建不足,新增建筑面积超过 3000 平米且超过原建筑规模 25%的,应 同时补充配建原不足差额数的 20%。
临时性建筑物应按附表规定设置各类临时性停车位,临时性停车位一般应在 地面设置。其中,非对外开放的临时性建筑物按照指标配建确有困难的,在合理 解决临时停车需求,并经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后,可适当减少泊位配建数量。
0.5
拥有执法、服务窗口的单位
1.5
1.8
1.8
1.8
行政办公
车位/100 ㎡ 建筑面积
其他
1.2
1.5
1.5
1.5
办公
商务办公*
车位/100 ㎡建筑面积
1.5
2.0
2.0
2.0
生产研发、科研设计、物流办公
车位/100 ㎡建筑面积
1.5
2.0
2.0
2.0
餐饮娱 乐
独立餐饮娱乐 附属配套餐饮娱乐
车位/100 ㎡建筑面积
若相邻交叉口距离过小,出入口设置不能满足以上要求的,可设于交叉口最 远端。
第十二条 平行式、斜列式、垂直式停车泊位的长宽尺寸应当符合《汽车库 建筑设计规范》(JGJ100)等相关规范要求,其中垂直式后退小型车停车位宽度 不得低于 2.4 米,长度不得低于 5.3 米。室内机动车停车库在两排柱子中间标划 停放三个车位的,其净柱距应不小于 7.8 米。
2.5

饭店、宾馆、培训中心
车位/客房
1.0
行政办公
车位/100 ㎡建筑面积
办公
其它办公
车位/100 ㎡建筑面积
生产研发、科研设计
车位/100 ㎡建筑面积
餐饮娱乐
独立餐饮娱乐 附属配套餐饮娱乐
车位/100 座位
1.5
3.0
3.0
3.0
博物馆、图书馆*
车位/100 ㎡建筑面积
0.4
0.6
0.6
0.6
展览馆、会议中心*
车位/100 ㎡建筑面积
0.4
0.6
0.6
0.8
体育场馆*
车位/100 座位
2.0
3.0
3.0
4.0
学校
教工停
中小学、幼儿园
10
12
15
20
车位
中专、大专、职校
综合性大学
学生接 送临时 停车位
2.0
2.5
2.5
3.0
按独立餐饮、娱乐指标的 80%执行
商业设施*
车位/100 ㎡建筑面积
0.5
0.8
0.8
0.7
大型超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车位/100 ㎡建筑面积
0.6
1.1
商业 配套商业设施(小型超市、便利店、专
车位/100 ㎡建筑面积
0.25
0.4
卖店)
专业、批发市场
车位/100 ㎡建筑面积
0.5
0.9
1.1
1、周边 200 米范围内应有对外开放的公共停车设施。 2、少配建的停车泊位数最大不得超过附表五规定的建筑物应配建下限值的 比例。 3、具体费用按照所缺泊位数总面积计算,每个泊位按照 30 平方米计算,每 平方米按照土地出让时楼面地价的 2 倍计算。 第二十五条 本《标准与准则》自 2012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原“宁规字【2010】 282 号”文同时废止,凡是新出规划条件的建设项目,均应执行本规定。
第二十一条 各类建筑物每设置一个无障碍车位可减设 1 个标准机动车车 位。宾馆、饭店等需设置大巴车位的建筑物(见附表三),每设置 1 个大巴车位 可减设 2.5 个标准机动车车位。
第二十二条 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建筑物应设置不少于 5 个临时性地面落 客停车位。鼓励上述性质建筑物依据需求增设临时性地面落客停车位。临时性地 面落客停车位计入建筑物配建停车指标总量,并应与出租车位统一设置。
I
II
III
别墅、独立式住宅或 S 建>200 ㎡
车位/户
0
S 建≤90 ㎡
车位/户
商品房与
90 ㎡<S 建≤140 ㎡
车位/户
1.8
住宅
酒店式公

140 ㎡<S 建≤200 ㎡
车位/户
1.5
未分户
车位/100 ㎡建筑面积
2.0
经济适用房
车位/户
1.8
廉租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集体宿
车位/100 ㎡建筑面积
第九条 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可采用地下停车库、停车楼、机械式立体停车 库、地面停车场等多种型式,严禁占用规划批准为绿地和道路的部分设置停车泊 位。
地面停车泊位应集中安排用地,并设置专用停车场和通道,不得在建筑物间 任意设置和占用小区出入口通道设置停车位,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政策性租 赁住房、集体宿舍等建筑的机动车地面停车泊位数不得超过配建总泊位数的 40%,其他建筑机动车地面停车泊位数不得超过配建总泊位数的 20%。
第十四条 建筑物配建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应与机动车停车设施在空间上尽量 整合协调,考虑将来转化为机动车停车设施的需要。其中,位于本规则规定的二 类区、三类区的建筑物配建的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经过规划批准后,可按 15:1 的比例换算,配建机动车停车位。
非机动车停车设施不得设于地下 2 层及以下,并应单独设置车辆出入口,不 得与机动车出入口混合设置。
车位/户 车位/户
0.9
1.1
1.2
1.2
1.1
1.3
1.5
1.5
未分户
车位/100 ㎡ 建筑面积
0.8
1.1
1.1
1.1
经济适用房
S 建≤90
车位/户
0.6
0.7
0.7
廉租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集体宿舍 车位/100 ㎡建筑面积
0.3
0.4
0.4
0.4
饭店、宾馆、培训中心
车位/客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