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2课时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教材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就是《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的第二框题。
本框题主要通过介绍哲学存在与发展的具体形态,让学生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
本框题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通过介绍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物主义哲学,从中概括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第二课时主要通过介绍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心主义哲学,从中概括出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学情分析通过学习前面的内容,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哲学知识。
但就是,由于哲学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学生应该结合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论断进行探究学习。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供素材、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等形式,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同时,教师要注意创设问题的层次性,由具体到抽象,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2、区分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3、识别不同的哲学派别,提高明辨就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及抽象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学习、生活、工作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重点难点重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各自的主张。
难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教学设计(预备铃)在上课之前,我先把大家分成四组,四组的每个同学都可以举手回答或直接站起来回答问题,在这节课上完之后我们瞧哪一组加的分最多,哪一组就胜出,大家要把握住机会哦。
(正式铃声)(引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那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观点与基本形态。
那么谁愿意充当一下喜羊羊,告诉大家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什么?(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读)(过渡)从学习目标中我们知道,这节课我们依然要围绕物质与意识谁就是本原的问题展开学习,那么物质与意识谁就是本原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一起探讨一下。
(课件)展示“物质与意识谁就是本原”。
(学生活动)当我们上了半天课没有吃东西的时候,我们肚子空空的,这个时候我就会有饿的感觉。
(教师问题)就是我们的肚子先空空的,才有饿的感觉;还就是先有饿的感觉,肚子才空空的?(学生)就是我们的肚子先空空的,才有饿的感觉。
(教师点拨)肚子空空的属于物质的范畴,饿的感觉属于意识的范畴,就是我们的肚子先空空的,才有饿的感觉,所以,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第二框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那么什么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呢?我们先来瞧一位学者与民工的对话。
(学生活动)展示“学者与民工的对话”。
(学生表演)(教师问题)您同意这位学者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不?谈谈您的瞧法。
(学生回答)不同意。
因为①唯物主义者承认物质(存在)决定意识(思维),但也追求精神的满足;唯心主义者承认意识决定物质,但也不就是不食人间烟火。
对思维与存在何者就是本原的不同回答,才就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就是围绕物质与意识谁就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就是本原的,意识就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就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就是物质决定意识,而就是意识决定物质。
(过渡)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哲学的两大派别就是什么?谁能起来告诉大家。
(学生活动)填表格。
(过渡)唯物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古代的哲学家们的唯物主义观点就是怎样的。
(课件)五行说: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课件)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就是万物的本原。
2、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就是“火”。
“火生气,气生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火。
3、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 “五行”原指“五材”,即金、木、水、火、土。
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
(问题)上述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哪一种基本形态?这种基本形态有什么合理性与局限性?(学生活动)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12页的相关内容,并与组内同学探讨研究一下。
(教师活动)很明显,它就是唯物主义。
否认世界就是神创的,它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金、木、水、火、土”或者“气”等等,这些观点都就是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就是正确的。
但就是它认为的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缺乏科学依据。
(过渡)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到了近代,这时候与古代相比较,自然科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越来越科学化。
我们知道,自然科学的发展会推动哲学的发展,所以到了近代,出现了唯物主义的第二种基本形态。
(课件)“原子说”1、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的。
1803年她发表了“原子说”,提出所有物质都就是由原子构成的。
2、17世纪法国哲学家伽森狄认为:(学生)宇宙由原子与虚空构成,原子就是永恒运动的,虚空就是原子运动的场所。
世界就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就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与。
”这一思想可以说就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对物质的最高概括与认识成果。
(问题)上述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这种基本形态有什么合理性与局限性?(学生活动)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12页的相关内容,并与组内同学探讨研究一下。
(学生活动)这就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它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就是唯物主义的观点,肯定世界本原就是物质。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与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教师小结)形而上学与辩证法就是一个对子,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瞧待客观世界,而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瞧待整个世界。
在这本书的第三单元我们会详细地学习辩证法。
(过渡)哲学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到了19世纪,马克思与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好,谁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过程?(学生活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这三大发现与自然科学的其她巨大进步,使人们用联系与发展的眼光瞧待周围的世界成为可能,因而从哲学上概括自然科学的成就,全面、深刻地揭示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
(过渡)好,到这儿呢我们就把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学完了,现在请同学们总结一下。
(课件)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比较:(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主义(基本观点与局限性)(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与局限性)(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与正确性)(过渡)既然大家学习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小试牛刀呢?(课件)“小试牛刀”(学生做练习)略(过渡)瞧来大家对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掌握的不错,那么我们继续学习古今中外的唯心主义观点。
(课件)王守仁(明朝)的“心外无物”论:“您未瞧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您来瞧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您的心外。
”(学生活动)读“花的苦恼2”(学生活动)一天,贝克莱与友人约翰生博士散步,讨论“存在就就是被感知”的问题,不小心碰上了一块石头。
约翰生博士便问道:“在碰到这块石头、产生痛觉以前,它就是否存在?”贝克莱说:“存在即就是被感知”。
(教师活动)这就就是著名的“存在即被感知”的观点。
那么按照贝克莱的说法,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
真的能这样不?(不能)(问题)讨论探究:王守仁与贝克莱的观点有什么共同之处?这种观点有什么特点?(学生活动)这些观点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它的基本观点就是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过渡)唯心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我们来瞧唯心主义的第二种基本形态的典型观点。
(课件)朱熹:理在事先。
柏拉图:理念世界。
黑格尔:绝对精神。
各种“神创论”。
(问题)讨论探究:朱熹、柏拉图、黑格尔以及神创说等观点有什么共同之处?这种观点有什么特点?大家结合教材第13页探讨一下。
(学生活动)这些观点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它的基本观点就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瞧作世界的主宰与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就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与表现。
(过渡)到此我们已经把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学完了,那么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好不?(知识总结)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观点比较。
(学生回答)(过渡)既然大家学习了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再试牛刀呢?(学生活动)“再试牛刀”(四张幻灯片)(教师小结)(讲清楚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也有局限性,例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有其局限性;唯心主义也有一定的作用,认识到了人的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世界。
那么,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形而上学有什么关系呢?(课件)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
(教师小结)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就是指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其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回答的就是世界的本原就是什么的问题,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意识,由此形成了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回答的就是世界的状态就是怎么样的,辩证法认为,世界就是联系的、发展的,矛盾就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而形而上学认为,世界就是孤立的、静止的,用片面的观点瞧问题。
相对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
(课堂小结)好,这节课的内容就上到这儿,那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课件)“课堂练习”(教师活动)现在我们瞧一下四个小组的得分情况。
(多余时间)剩余时间请大家一起来欣赏我校师生的风采与尼勒克的美丽风光。
板书设计:第二课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布置作业:《优化方案》里面这节课所学内容的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