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陈娟我国电力装备出口形势分析2007年我国电力装备出口继续保持着健康、平稳发展的好势头。
从整体看,电力装备国际竞争力呈现新市场、新结构和新竞争方式的特点,发展速度呈现“跨越式、超常规”特征。
据商务部统计,2007年我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达406亿美元,同比增长13.53%,累计完成营业额2064亿美元;新签合同额776.2亿美元,同比增长117.6%。
新签合同按行业分布:建筑业223.1亿美元,占28.7%,电力工程业156亿美元,占20.1%(从2006年的第四位窜升到第二位),交通运输业129.7亿美元,占16.7%,制造及加工业70.9亿美元,占9.1%。
中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电站工程承包输出国,世界最年轻的电力装备承包商。
2007年境外电力项目投(议)标和签约简况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统计(以下简称“商会”),2007年境外电力投(议)标项目和新签约项目的数量和金额比上年增长一倍多,参与国际竞争的规模和速度大幅提升,其中上亿美元火电项目占八成,凸现国际市场燃煤电站需求旺盛。
1.参与国际竞争的数量及金额情况2007年,境外电力投(议)标项目145项,金额高达219亿美元(详见表一)。
2.项目所在地区分布情况2007年,境外电力投(议)标项目分布在五大洲,其中:亚洲111个项目,金额176亿美元,市场仍高度集中;非洲排第二,金额23.7亿美元,亚、非、美、欧的顺序不变(详见表二)。
3.项目标的国情况145个项目分布在40个国家。
(一)按项目数量排序,前三名为:印度尼西亚29个、越南18个、印度14个;(二)按项目投(议)标金额排序,前6名为:印度尼西亚60亿美元、印度51亿美元、土耳其13亿美元、阿根廷11.4亿美元、越南10.8亿美元、巴基斯坦9.4亿美元(详见表三)。
4.产品分类情况145个项目中火电项目72个,金额186.6亿美元,占投(议)标总额85.19%,比重持续加大;水电项目24个,金额16.3亿美元,占投(议)标总额7.45%,比重略有下降;输变电项目47个,金额为14.8亿美元,占投(议)标总额6.78%,比重下降较大(详见表四)。
5.上亿美元项目在国别和产品分类的情况145个项目中上亿美元的项目58个,按项目数量和金额2008.1111排序:印度尼西亚均为第一,数量16个,其中13个为火电项目,金额54.8亿美元。
按产品类别统计,火电49个、水电4个、输变电5个,三大类产品数量相差悬殊,金额相差悬殊(详见表五)。
以上9个国家上亿项目金额占2007年全年投(议)标总额的74%,其中火电项目在9国投(议)标总额中占90%。
火电项目中:印度尼西亚占34.5%,印度占33%,土耳其、阿根廷各占7-8%,巴基斯坦占5. 6%,5国火电项目占9国火电总额的89.35%。
6.资金来源情况按投(议)标项目资金来源,2007年拟利用出口信贷项目18个,信贷金额为52亿美元,占协调总额的24.17%,占比较上年下降30.2个百分点。
其中:买方信贷50亿美元,占信贷总额96.08%,卖方信贷2亿美元,占信贷总额3.92%,需求下降尤为明显(详见表六)。
7.2007年境外电力项目投(议)标签约情况商会对18个主营公司统计,2007年新签电力项目93个,金额195.6838亿美元,涉及30个国家,总签约额超过前三年新签合同总和,新签数量和合同金额分别是上年的175.5%和390%。
新签项目中,火电38个,合同额145亿美元,占新签总额76%;水电24个,合同额21.18亿美元,占新签总额11%;输变电29个,签约额23.8亿美元,占新签总额12.5%。
火电项目集中在:印尼57.8亿、印度36.9亿、苏丹11亿、土耳其7亿、尼日利亚4.8亿;水电集中在越南、土耳其、巴基斯坦和缅甸(见表七)。
新签93个项目中使用出口信贷的27个,信贷金额73.6亿美元,占总签约合同额的38.6%,其中:买贷26个,金额72.9亿美元,占信贷总额99.1%;卖贷1个,金额6500万美元,占信贷总额的0. 88%。
以上16个国家的新签约合同共126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64.4%,形成了中国电力大项目出口的主市场。
其中,印度尼西亚合同额达到58亿美元,以印尼国家电力公司(PLN)的燃煤电站合同为主,融资以买方信贷为主;印度合同额达37亿美元,为印度私营公司的燃煤电站合同,业主自筹建设资金;中国和赤道几内亚、苏丹、刚果(金)、安哥拉和埃塞俄比亚五国的经贸合作项目合同额达32.5亿美元,占16个国家使用出口信贷总额的45%,是我出口信贷重点支持的非洲国家。
2007年电力装备国际竞争力点评1.国际竞争规模和速度呈“跨越式、超常规”特征2007年中国电力装备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规模和速度急速攀升,投(议)标总额和新签合同总额均超过前三年(2004-2006年)总和,上亿美元的大项目在数量和金额上均上了大台阶,其中,大容量燃煤电站项目参与国际竞争的势头强劲,连续两年以高达73%、85%的比重拉动整体竞争规模翻番,呈现“跨越式、超常规”发展态势。
由于国际石油、天然气价格持续暴涨,我大容量燃煤机组出口取得难得的国际市场需求机遇。
据商会统计,2007年新签30万千瓦燃煤电站合同31台套,60万千瓦燃煤电站15台套,累计新签合同装机达2000万千瓦,合同总额达150亿美元,相当于全国大容量燃煤机组年产量的1/4。
大容量燃煤电站已成为领跑“走出去”的火车头。
2.国际竞争力呈现出新市场、新结构和新竞争方式的趋势(1)新兴经济体市场蓬勃发展,使我传统市场和新市场发展相得益彰。
亚洲新兴经济体拉动全球经济发展,同时拉动我电力装电器工业CHINA ELECTRICAL EQUIPMENTINDUSTRY2008.11 12备出口规模。
从国别市场变化看,原较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和伊斯兰教国家的传统市场,从2004年起转变,印度、越南连续占据第一、第二标的国位置。
2006年,印度尼西亚、土耳其挤进标的国排行榜,使中国电力装备的国际市场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市场占有量迅速超过传统市场的占有量,并且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世界接受中国电力装备的程度不断提高。
2007年,巴西30万千瓦燃煤电站合同生效,中国大容量机组踏入南美市场。
非洲,从我国实施能源换项目的一揽子经贸合作开始,非洲电力市场起步并逐年扩大。
2004年苏丹石油换项目,开启了安哥拉、尼日利亚、刚果(布)、赤道几内亚、纳米比亚等,一批富资源型国家的基础设施的电力项目在中国与非洲国家经贸合作项下实施建设。
2007年,新签合同中非洲项目金额占到22.3%。
(2)新签合同中独立开发商(简称IPP)项目增多,融资方式和承包方式逐步向国际化靠拢,新的竞争方式在探讨。
全球私有化趋势推动了电站IPP项目比重加大,例如,印度经济改革放开私营企业参与国家电力开发权和经营权,我签约的电站合同超过2000万千瓦,其中90%以上都是印度大型私企电力公司投资的项目;土耳其、巴西是典型的独立开发商为主的市场经济国家,燃煤电站需求大,2007年新签电站合同完全为IPP项目。
随着海外自由竞争的市场增多,新签EPC项目中的国家电力公司(国营项目)项目逐渐减少。
IPP项目风险多、施工难度大,即使我议标、议价优势明显,但依靠企业群体联盟和诚信维护行业利益的协调难度大,尤其在IPP项目集中的国家,我电力工程价格和质量对所在国产生的影响突出。
(3)带资承包结构变化,反映电力装备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促进金融机构运作模式与世界接轨。
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政策性融资支持始终是我电力出口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商会统计,从2003年到2005年,每年拟利用出口信贷金额约30亿美元,大约占投(议)标总金额的40%;2006年,印度尼西亚1000万千瓦项目投标,出口信贷额突破40亿美元,约占投(议)标总额达54%,使电力项目使用买方信贷首超卖方信贷。
2007年,投(议)标总额高达219亿美元,拟出口信贷需53亿美元,而需求占比却下降到24%。
电力承包工程规模逐年扩大,带资承包量增但占比减少,显示出中国金融业对电力装备业的一贯支持,同时电力装备业对政策性金融支持的依赖在减少,国际竞争力在提升。
2007年,中国18家银行(含外资银行)首次组成银团参加印度尼西亚电站项目国际融资招标一举中标,预示我金融业的国际化进程和竞争力。
利用国际银团提供建设资金的电站项目,中国公司参加招标和中标的项目也在增加,企业国际化运作的知识和经验也在提高。
更值得称道的是,中国公司开始探讨和尝试BOT、BOO等投资方式,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柬埔寨开创新的业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国家竞争优势从依赖本国资源转向资源的全球配置,境外投资可能是下一轮展示电力装备国际竞争力的亮点。
2008年展望大容量燃煤电站出口带动电力装备国际竞争力呈现新市场、新结构和新竞争方式的“跨越式、超常规”发展态势,有效地利用当前大好的国际市场机遇,选择可持续发展的行业策略,抓住全球整合的机遇,是提升中国电力装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好时机。
1.利用“卖方”市场机遇进行全球化整合国际层面,国际市场高通胀、低增长趋势进一步持续,欧美经济下行,石油、天然气、原材料价格暴涨的同时,新兴经济体和传统市场燃煤电站需求旺盛。
国内层面,中国经济总量和外汇储备仍居世界前列,电力装备有雄厚的物质和技术储备支持出口的同时,汇率、原材料高企等不稳定因素有所趋缓。
国际市场出现卖方市场特征,对大容量燃煤机组出口迅速占领国际市场是个难得的机遇。
据业内人士分析,加强占有国际市场的有利时机仅在3-5年间。
实现突破式发展,转型为真正的全球化公司,中国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必须减少全球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努力在国际市场上得到认可;同时,决策贴近市场,建立规模经济,通过全球整合实现全球化公司。
今年重点须加强:(1)把国际市场做大、做好。
中国电力市场的重点在亚洲,新兴经济体多数在亚洲,份额增长稳定,市场有做大、做好的基础。
(2)电力装备业要掌握好议价权,提高电站整体出口价格水平。
以印度尼西亚为例,2006年中期到今年上半年,合同签约价格每千瓦提升了30%。
企业群体的议价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
2.政策调整推动和加快电力装备业全球整合进程出口政策的调整和倾斜是保持电力产业国际竞争力较现实的举措,也是调动企业自身挖潜、采取规避措施的契机,是行业选择可持续发展策略,抓住全球整合机遇,提升中国电力装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我政府高层领导关注电力装备的国际竞争力,相关部门正在研究电站国际承包工程和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给予特定区域、特定行业政策优惠的可行性。
商会在配合人行、外汇局调研的同时,也积极开展针对不同出口国别市场,探讨从企业群体的角度争取减少损失的调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