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鞋出口竞争形势分析

中国鞋出口竞争形势分析

中国鞋出口竞争形势分析字号: 小中大|打印发布: 2008-10—28 13:17 作者:不祥来源: 网络查看: 165次进口市场的机会近年随着全球制鞋业产品转移及局部结构调整以及欧美等主要国家市场经济的好转,全球鞋类产品进口市场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这为各鞋类产品输出国提供的良好的发展机遇.北美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对于鞋类产品出口国而言是最好的市场,市场规模大,增长平稳,且没有贸易保护障碍。

欧盟市场虽然规模大,但存在贸易保护,针对中国和越南进口的鞋产品在取消配额后又重新征收反倾销税。

近年中南美洲和非洲的鞋类产品进口市场持续快速增长,为鞋类产品出口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如将欧盟视为整体市场,依据各国家及地区的官方统计测算,中国鞋类产品在全球鞋类产品进口市场的份额从2002年的约54%上升至2005年的60%左右,越南鞋类产品的市场份额从2002年的约6%上升至2005年的8。

3%左右,考虑到欧盟国家从意大利的进口,意大利的鞋类产品在全球鞋类产品进口市场的市场份额2005年约在9%左右。

与2002年相比下跌了约2个百分点。

在各主要的鞋类产品进口市场中,除个别国家外来自中国的鞋类产品已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在欧盟市场,受到反倾销等因素的制约,中国的鞋类产品寄希望继续通过低价策略大幅扩大市场份额的可能性不大。

因此应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并改善对采购商的服务体系、与当地营销渠道进行紧密合作(包括参股、控股及兼并)、巩固与老客户的合作关系等手段维持现有的市场份额,提高出口的利润。

出口市场的威胁-国际竞争对手对于鞋类产品而言,产品输出国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南美洲,主要的国家有中国、意大利、越南、西班牙、巴西、葡萄牙、罗马尼亚、印尼、印度、泰国等,出口增长较快国家有中国、越南、印度和罗马尼亚。

近年随着产业的进一步转移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全球鞋类产品输出的重心有进一步向亚洲集中的趋势。

意大利意大利是传统的制鞋及鞋类出口大国,近年鞋类产品的出口基本呈平稳增长的趋势.2005年鞋类产品出口额为90。

4亿美元,与2004年相比下降了2.7%,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26.2%。

意大利属欧盟国家,其超过半数的鞋类产品出口到欧盟其他国家。

2005年意大利向欧盟其他国家鞋类产品的出口额占其当年鞋类产品出口总额的54。

5%,而2004及2003年这一比例分别为54。

5%和55。

2%。

对于非欧盟国家而言,意大利鞋产品主要出口的国家及地区有美国、罗马尼亚、瑞士、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和中国香港等。

2005年意大利向上述7国的鞋类产品出口额分别为11.1、6.2、4.5、4.0、2。

6、1。

1和1.0亿美元,分别占到当年意大利鞋类产品出口总额的12.3%、6。

8%、4。

9%、4.4%、2.9%、1。

3%和1。

1%。

与2004年相比,意大利向俄罗斯、日本和中国香港的鞋类产品出口额分别增长了12。

8%、1.9%和9。

4%,向美国、罗马尼亚、瑞士及加拿大的出口额则分别下降了15。

2%、0。

5%、4。

6%和5。

7%.2005年意大利出口成品鞋2。

5亿双,与2004年相比下降了12.6%,与2000年相比下降了33。

1%。

2005年意大利向欧盟国家、美国、瑞士、俄罗斯、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出口成品鞋的数量分别占其当年成品鞋出口总量的70。

8%、10。

6%、3.9%、2。

2%、1。

6%和1。

5%,2005年在意大利出口的成品鞋中,“6401”至“6405”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

3%、15。

2%、68.0%、7。

7%和3。

8%。

另外,2005年意大利成品鞋出口的均价为30。

5美元/双,与2004年相比上涨了11。

7%,与2000年相比上涨了82.5%.由此可见,意大利鞋类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在欧洲。

虽然近年其鞋类产品的出口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出口产品的均价在不断上涨,说明意大利鞋类产品的出口进一步趋向高档产品.越南越南是全球鞋类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2005年鞋类产品出口额为30.1亿美元,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11.9%,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105.0%,翻了一倍多.越南鞋类产品主要的出口市场是欧盟、美国和日本,越南向上述市场鞋类产品的出口额分别占其鞋类产品出口总额的60.0%、20.0%和3。

0%。

另外,2005年在越南出口的鞋产品中,运动鞋、女鞋、休闲鞋分别占67.0%、19.5%和7.0%.欧盟是越南鞋类产品主要的出口市场,根据欧盟统计,2005年欧盟25国从越南鞋类产品的进口额为26。

1亿美元,与2004年相比下降了4。

0%。

在欧盟市场上,越南的鞋产品与中国产品形成竞争。

越南的鞋产品(按金额计)在欧盟的市场份额从2003年的20.6%下降至2005年的17.1%,而中国鞋类产品在欧盟的市场份额从2003年的25.3%上升至2005年的39。

1%。

在数量方面,2005年欧盟从越南进口成品鞋2.7亿双,与2004年相比下降了9。

4%,市场份额(按成品鞋数量计)从2003年的19.6%下降至2005年的13。

8%。

欧盟主要从越南进口皮面鞋,2005年欧盟从越南进口的皮面鞋(“6403”)的数量为1.3亿双,占到其从越南进口成品鞋总量的47。

2%,其后依次是“6402",占到29。

5%,“6404”占到21。

0%.在美国市场上,随着美国与越南贸易关系的改善,美国从越南进口鞋类产品逐年迅速增长。

据美国官方统计,美国从越南鞋类产品的进口额从2000年的1.25亿美元增长到了2005年的7。

2亿美元,6年间增长了5.8倍.2005年美国从越南进口鞋类产品的金额占到当年美国鞋类产品进口总额的4。

0%。

在数量方面,2005年美国从越南进口成品鞋6792万双,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43.45%,其中“6403"的进口占到美国从越南进口成品鞋总量的58。

8%,其次是“6402”,占到29。

0%。

另外,2005年日本、加拿大、土耳其、韩国、澳大利亚、南非、俄罗斯、巴西从越南的鞋类产品进口额分别为1.3亿美元、1.0亿美元、4955.6万美元、4690。

6万美元、3510.9万美元、3262.9万美元、2493.1万美元和1734万美元,与2004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9.7%、38.2%、52.3%、27。

0%、16.6%、53。

1%、77。

3%和259.1%,增长较为突出的是巴西和俄罗斯.2005年包括欧盟和美国在内上述10个国家和地区从越南的进口额合计为37.3亿美元,与2004年和2003年相比,分别增长了7.0%和26。

0%。

巴西近年巴西的鞋类产品出口呈平稳增长的趋势。

2005年巴西鞋类产品的出口额为19。

8亿美元,与2004年相比仅增长了4。

2%,主要的出口市场仍是美国,2005年向美国出口额为9.5亿美元,占其当年鞋类产品出口总额的47.9%,与2004年相比下降了7。

6%,向其它主要市场欧盟、阿根廷、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出口分别占其总出口额的23。

1%、5。

9%、3。

0%和2.6%。

与2004年相比巴西向欧盟、阿根廷和加拿大的出口分别增长了34.7%、8。

1%和1.6%,向墨西哥的出口则下降了17.4%。

在鞋类产品贸易中,巴西实现了较大的贸易顺差.2005年巴西出口成品鞋1.9亿双,与2004年相比下降了10.7%,其主要出口的品种为“6403”和“6402”。

2005年上述两类产品的出口量分别占到巴西成品鞋出口总量的55。

0%和30.5%.当年,巴西向美国、阿根廷、墨西哥和英国的出口量分别占成品鞋出口总量的39.8%、7.5%、5.8%和5。

7%。

2006年前三季巴西鞋类产品的出口额为14.9亿美元,与2005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1%。

其向美国市场的出口继续呈下降的趋势,同比下降了8.6%,向欧盟的出口同比增长了12.3%,达到4亿美元,这应与欧盟对中国和越南的皮鞋实施反倾销措施有关。

由于欧盟对产自中国和越南的皮鞋征收反倾销税,巴西向欧盟的鞋类产品出口呈现了量增价升的势头.另外,近年巴西向南美一些国家鞋类产品的出口呈快速增长的势头。

与2004年相比,巴西向阿根廷、委内瑞拉、巴拉圭和哥伦比亚鞋类产品的出口分别增长了8。

1%、50。

3%、9。

1%和44.5%,而2006年前三季巴西向上述四国鞋类产品的出口同比分别增长了15.2%、64。

1%、24。

3%和30。

0%。

此外,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鞋类产品出口近年发展平稳,2005年鞋产品出口额分别为21。

7和16。

1亿美元,与2004年相比分别下降了5。

1%和2。

6%。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鞋产品主要出口到欧盟国家,2005年鞋产品向欧盟25国的出口分别占其鞋产品出口总额的75.4%和85。

4%。

罗马尼亚的鞋类产品出口近年呈平稳增长的趋势,2005年鞋类产品出口总额为15.9亿美元,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5。

2%,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102。

5%。

罗马尼亚的鞋类产品几乎全部出口到欧盟国家,2005年其向欧盟国家鞋类产品的出口额占到了当年其鞋类产品出口总额的98。

3%。

另外,印尼的鞋类产品出口近年呈现恢复性增长的趋势。

2005年印尼的鞋类产品出口额为14。

3亿美元,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8。

2%,与2000年相比下降了14。

6%.印尼鞋类产品主要的出口市场是欧盟、美国和日本,2005年印尼向上述市场的鞋类产品出口额分别占到当年其鞋类产品出口总额的42.2%、33。

1%和6。

2%,与2004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2.2%、0.7%和20.4%。

中国鞋业出口的比较优势总体因素工业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广州、温州、泉州、成都四大主要制鞋基地和相应的材料市场及相关配套企业,围绕制鞋、鞋材生产、生皮加工、鞋五金配件和鞋样开发设计等诸多的相关产业也发展成熟,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链。

这种产业的集聚为企业创造了很多竞争优势,降低了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

同时,由于产业链内充分的社会分工,每个环节都达到较高的熟练程度,形成较高的整体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鞋业的整体竞争力.另外,我国有充足的劳动力,为制鞋行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从而形成了稳固的工业基础。

劳动力成本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制鞋业劳动力成本的高低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成品鞋的成本中劳动力成本的比重仅次于原材料成本。

通过对沿海和内地多家制鞋企业调查,制鞋企业的劳动力成本约占总成本的15%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是人口大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因素.从人口结构来看,我国有18-40岁的青壮年劳动力优势,这种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丧失。

从劳动力素质来看,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相对充足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9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也使得普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和技能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