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选)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

(优选)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


然 于
之憾 过程表现: 坐—醉—卧—梦—起—归
体验感受: 恒惴栗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
山 水

态者,皆我有也。


游的形式:过—缘—斫—焚—穷 景物特点:岈、洼、垤、穴……——特立
被 山
始得
过程表现:攀缘而登、箕踞而遨,引觞满酌, 水 颓然就醉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所
之喜 体验感受:悠悠乎与颢气俱……
榛( zhēn) 攒(cuán ) 冥(míng) 萦( yíng ) 岈( xiā )
古今异义:
1、到则披草而坐 古:拨开;今:覆盖或搭在肩背上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古:先前;今义:朝向
虚词【而】
1、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表修饰,译为“地”、
2、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着” 表顺承,译为“就”、
激 发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译文:公务之暇,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
出游。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 穷山之高而止。
译文: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
砍去丛生的草木,烧掉茂密的茅草,直到山 顶为止。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 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四望如一。
(优选)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

累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 ,唐代文学家、思想 家。字子厚。河东( 今山西永济县)人, 人称“柳河东”。晚 年贬为柳州(今广西 柳州)刺史,故又称 “柳柳州”。唐宋散 文八大家之一。著有 《河东先生集》。
写作背景
永贞元年,柳宗元积 极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 政治革新活动。革新集 团失败,柳宗元被贬为 永州司马。本文就是被 贬永州时所作。
两种游览,其人和自然景物的关系是否相
同?如果不同,是怎样的不同? 在“始”前游中,自然是排遣苦闷的
对象,自然外在于人,与人隔了一层,这 样人当然就难以领悟到自然的精神,因而 只能获得短暂的快乐、暂时的解脱。
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永州于 楚为最南……仆闷即出游,游复多恐。涉 野有蝮虺(fùhǔi)大蜂,仰空视地,寸 步劳倦。近水即畏射工沙虱,含怒窃发, 中人形影,动成疮痏(wěi)。时到幽树
10、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表转折,译为“却”、“但
如何理解“游于是乎始”一句? (为什么说这才是真正的“游”的 开始?西山之游与此前之游有什么 区别?)
(提示:可从游的形式、景物特点、过 程表现,留念程度、内在精神体验等角 度去比较)
游的形式: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未得 景物特点:高山、深林、回溪、幽泉怪石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 的第一篇。
《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 《小石城山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初识、初游
暗示初次遭遇西山
宴饮游乐
形容游览的安 闲快乐
古代的一 种文体
字词积累:
施( yí) 斫(zhuó) 踞( jù ) 衽( rèn ) 培( pŏu) 颢( hào) 颓( tuí ) 遁(dùn ) 垤( dié ) 蹙( cù )
译文:我认为凡是这个州里形态奇特的山水,都
为我所享有了,却不曾知道西山的奇异和独特。
译文:苍茫的暮色,从远处来到山
头,直到什么也看不见,而我还不 想回去。
黄昏时青
灰的天色

苍然暮色,自还远而至,
到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译文:我的神思渺远,与天地自然之气相应,而
不能找到它的边际; 情怀浩荡,与大自然共游, 而不知道它的尽头。
边沿,极限
渺远悠的悠样子乎与”颢在气一俱起 ,而莫得其涯; 尽头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文:我心思凝结,形体仿佛已经 消散忘掉了自己,和万物融合在一 起。
凝结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浑然一体
表停顿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游于是乎始。
从此(时)
译文:这样以后我才明白从前未曾 真正游览过,真正的游览是从这次 才开始的。
3、觉而起,起而归
“然后”
4、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表转折,译为“却”、“但是”
5、穷山之高而止
表顺承,译为“就”、“然后”
6、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表修饰,译为“地”、“着”
7、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表转折,译为
8、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却”、“但
是”
9、自远而至 表修饰,译为“地”、“着”
再读课文,讨论:
作者“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那么,究竟西山的哪一点吸引了作者,以至于 他披荆斩棘,不顾劳顿,孜孜以求呢?
高峻雄奇,特立不群
作者是如何表现西山之高峻雄奇的?
烘云托月的手法,用西山上的所见,即 四周的景色来衬托西山的高峻、怪特。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 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 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 培塿为类。
译文:那些(指西山周围的群山)高高低低的地形,
高的隆起,低的凹陷,有的像小土丘,有的像洞穴。 千里之远的景物,如同在尺寸之间,(这些景物) 聚集紧缩在一起,没有哪个能够隐藏。青山白水相 互萦绕,外与天际交会,四面望去,浑然一体。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 山之怪特。
(定语后置句)
了 解
贬谪文化:
现实原因:
忤逆权贵、犯颜直谏、
无辜蒙冤、遭受牵连。 自身因素:太天真、太浪漫、 太执著、太清高、太狂放 。
柳宗元:
“永贞革新” (官部员外郎)——永贞事 件(司马)—贬逐蛮荒—故交断绝—贫病 交迫—老母病故—居处遭火等等
身为朝廷重臣顷刻间却被幽囚恶地 ,才堪大用却被有意弃置,本性高洁却被 刻意谤毁,志向远大却被强行剥夺。生命 就这样如一叶孤舟,一苇断蓬,被强行驱 逐到了一个令人惶惑的炎瘴之地。
为什么西山的高峻雄奇和特立不群如此吸引作者?
A、原先游览的深林、回溪、幽泉怪石之 景,大都幽远深僻,给人以坐井观天的拘 囚压抑之感,强化了作者原有的孤独。 B、西山的高峻雄奇、开阔壮美则给人以 豁然开朗的感觉,使人的身心放松解脱。
C、更重要的是,西山的“不与培塿为类 ”、特立不群的品格正与作者身受打击却 不甘沦的人格精神相互照应,两者在精 神上达成契合;故而作者能忘却自我,忘 却烦恼,人格精神与宇宙自然合一,达到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