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河北极村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来到我国大陆最北的临江村镇—北极村旅游观光。
北极村在祖国版图上看,就是祖国最北端之“天涯”。
如果把中国地图比作一只金鸡,北极村就在金鸡冠的顶尖上,素有“不夜之城”之称,是全国观赏北极光和白夜奇景的最佳之处。
北极村原名漠河村,位于大兴安岭山脉北麓的七星山脚下,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的伊格娜斯依诺村隔江相望。
总面积16平方千米,耕地13159亩,人口2806人,距漠河县西林吉镇83千米。
早在1860年这里就有人居住。
1888年吉林支付李金镛奉命到漠河开办金矿,漠河村进入繁盛时期,由此成了黄金之路。
1917年由设治局改升二等县域所在地。
1947年并入呼玛县。
1981年,漠河重新建县,将漠河乡、兴安乡划归漠河县。
北极村为今北极乡政府所在地。
如果你站在北纬53度半的边境线上,面南背北,呈现在你眼前的便是整个中国!北极村风景区先后被评为中国品牌百强景区、中国首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
2015年,漠河北极村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请大家看这块中华北陲石碑,它建于1997年6月。
1996年7月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第二次来到大兴安岭首府加格达奇,为北极村题词“中华北陲”。
此碑建于一组台阶之上,碑身由黑色天然大理石贴成,此景点已成为有人们集体合影留念的最佳场所。
大家请看那座花岗岩塑像,它叫“北陲哨兵”,像高3米,座高2米,建于1981年8月1日。
塑像是一尊手握钢枪、英姿威武的边防哨兵造型。
底座的正面刻有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亲手书写的“北陲哨兵”四个大字。
背面是黑龙江原省长陈雷题写的五言诗:“戍边控故垒,劲旅日夜巡。
赤心报华夏,旌旗扫寒云”主要颂扬的是边防战士不畏严寒,卫国戍边的爱国情怀。
各位请再看这块神州北极石碑,它位于北极村黑龙江岸边,是游人到达北极村后必到之处。
此碑立于1994年夏至,材质为天然花岗岩,碑高2.8米,正面刻有“神州北极”四个大字,是北极漠河的标志性象征物,从而形成了“南有天涯海角,北有神州北极”的大风景格局。
在此留影,便是游人到达北极漠河的见证和标志。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中国极北第一家。
它位于黑龙江边,北极村最北部,是居住在中国纬度最北的一户人家,也是中国最北的一家家庭旅馆。
北极第一家的居住房屋为木刻楞式的小木屋,面南背北,房屋东侧悬挂美国加州中国书画院院长杨墨纯的题字—“中国最北之家”,庭院面积约600平方米,屋前有菜园和小花圃,每到夏日,鲜花怒放,香气扑鼻。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中国最北邮政局,它位于北极村小镇,现有邮政人员5人。
原为漠河乡邮电局支局,始建于1953年11月。
北极乡(北极村)交通、通信畅通,来自祖国各地的游客,每到此地都要来邮政局,购买邮政纪念品,并在信封、明信片上盖上最北邮政局的邮章,其收藏价值和纪念意义倍增。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北陲第一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边防管理不段加强。
1969年6月,在漠河边防站基础上组建边防连队。
初期哨所是木质的,俗称大架子,像电影里常出现的那种,约有三四层楼梯,上面是个小阁楼。
后因木质粗劣,整个架子摇摇欲坠,抗不住狂风和洪水侵袭,于是又建了铁架,较原来的木架稍高些。
1982年重建,也就是我们眼前的这所瞭望塔。
它共有七层,最上面是边防战士瞭望边界的地方,其中有一架高倍望远镜,每天战士上岗,都要警惕地注视国界,并时时记录,就连小动物也难逃战士的鹰眼。
旁边的小楼是战士的营房,整洁有序。
战士们就在这偏远的哨所,几年如一日地守卫着祖国的边疆。
单调而枯燥的生活,恶劣的北方天气,却磨炼了他们钢铁般的意志。
现在我们上塔去看看大家看到的对岸,就是俄罗斯联邦阿穆尔州的伊格娜斯依诺村,那里依然保持着较原始的木结构房屋,如果用望远镜可清晰地看到对岸的老翁、儿童,还有美丽迷人的俄罗斯姑娘,秀美的山石、江水、异国的文化,会让你尽收眼底、大饱眼福。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北极洲。
它位于北极村最北端,北纬53度33分30秒,沙洲植物覆盖率达98%,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无任何污染。
最北点望垭口广场上建有中国陆地北极点标志性纪念碑,碑形取材于清代书法家邓石如的小篆体“北”字,呈三面合围状设计,具有全方位“北”视觉特点和效果。
碑体下方中心点雕刻着此地纬度,并用箭头指向中国疆域的最北点。
广场基座上刻有最北点至全国各省会、直辖市、行政区的距离和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