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重点梳理(3)

2020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重点梳理(3)

2020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重点梳理(3)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
(一) 调查目的
怎样确定统计调查的任务和目的?一般来说,应该服从下列要求:
1. 根据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统计用户的具体需求;
2. 遵照统计工作的科学性,保证统计调查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 从统计调查水平和调查对象等统计工作的实际出发,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

(二) 调查的对象和调查单位
确定调查的对象和调查单位,是为了回答向谁调查,由谁来具体提供统计资料的问题。

明确了调查的任务和目的,就要确定调查的对象和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就是需要调查的那些经济社会现象的总体。

调查单位,就是构成需要调查的那些经济社会现象总体的所有个体,也就是调查对象中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

(三) 调查表
1. 调查表的概念
调查表是指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统一规范的调查表格式。

它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向用户提供什么产品,二是向调查单位调查什么指标。

规范化的统计调查表分为综合表和基层表。

综合表就是解决向用户提供什么产品的问题,它是利用原始资料
实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形成规范的统计工作成果或“产品”的综合
要求,也是统计综合单位整理汇总基层统计数据并报送上级统计机构
使用的统计调查表。

基层表是基层企业事业单位填报的统计调查表,是统计工作中搜
集原始资料的基本工具。

把调查提纲中的各个调查指标或问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定
的表格中,就构成了调查表。

利用调查表这个工具来实行统计调查,
不但能够条理清晰地填写需要搜集的资料,还便于调查资料的整理和
汇总。

2. 调查表的指标设计
综合表指标是统计需求的概念化和具体化,具有数量性、综合性
和具体性。

数量性意味着统计指标反映的是客观现象的量,而且是一
定能够用数字来表现的,不存有不能用数字表现的统计指标。

综合性
意味着统计指标说明的对象是总体而不是个体,它是很多同类个体现
象的数量综合的结果。

具体性意味着统计指标不是抽象的数字和概念,它总是一定的具体的社会经济现象的量的反映。

综合表指标从其作用和表现形式来讲,能够分为总量指标、相对
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类型。

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规模的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现象的广度的,它表明总体现象发展的结果,特别是用来
说明生产或工作的总成果。

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相比较
的结果,例如用总体的部分数值和总体的全部数值相比较说明总体现
象的发展变化情况等等。

平均指标是按某个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一
般水平的统计指标,例如平均工资、平均人数等等。

基层表指标是综合表指标在一个调查单位的具体体现,是加工计
算综合表指标的原材料。

在设计基层表指标时应注意尽可能避免需要
通过复杂的运算才能取得基层表指标数据;同时还应注意列入基层表的
指标是要能够取得确切资料的,有些指标虽然需要,但还没有条件取得,不应列入;基层表的各项指标之间,应该彼此衔接,以便对现象的
相互联系从整体上实行了解,也便于使指标间互相核对、互相验证,
提升原始数据质量。

此外,在设计基层表指标时,还要考虑调查周期,调查周期短的,指标数量应少一些、指标分组宜粗一些;调查周期长的,指标数量能够多一些,分组能够细一些。

不论是综合表指标还是基层表指标,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都要把
握以下几个要素:
(1) 指标名称:指标名称应该依据国民经济核算、相关经济、社
会科学理论,以及会计、财政、金融等业务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实行
设计;
(2) 指标含义:指标含义规定了统计的界限划在什么地方,什么
算在内,什么不算在内。

(3) 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的确定既要符合国家标准,又要便于调
查单位的具体实际;既要方便数据搜集和数据处理,又要兼顾人们的习惯。

(4) 计算方法:所有的综合表指标都是通过计算获得的,只不过
有些计算简单,有些计算复杂;有些只要通过基层表指标直接加总就能
够得到,有些还需要对多项基层表指标实行复杂去处才能得到。

基层
表指标也分两类,一类是直接从基层单位的会计资料、或台账中取得,有些还要经过一定的加工运算。

所以在设计基层表指标时应尽可能选
择简单的、能直接取得的指标,从而减轻基层统计调查人员的工作量。

(5) 时空范围:明确的时空范围是指指标能否说明问题、有无意
义的关键。

时间范围一般有两种界定,一是按时点来定,如×年×月
×日;二是按时期来界定,如从×年×月×日到×年×月×日。

空间范
围一般指地域范围,如×省×地区×县市;有时也包括组织系统的范围,如教育系统等。

3. 调查表的格式
为了增强统计调查表式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国家统计局制定了统
计调查表格式的若干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