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金具线夹技术规范书

电力金具线夹技术规范书

电力金具技术规范书一、产品必须符合技术标准GB 2314-97 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GB/T 2317.1-2000 电力金具机械试验方法GB/T 2317.3-2000 电力金具热循环试验方法GB/T 2317.4-2000 电力金具验收规则、标志与包装GB/T 9327.4-1988 电缆导体压缩和机械连接接头试验方法热循环试验方法GB/T 5075-2001 电力金具名词术语DL/T 765.1-2001 架空配电线路金具技术条件DL/T 768.7-2002 电力金具制造质量钢铁件热镀锌层DL/T 683-1999 电力金具产品型号命名方法GB/T 5231-2001 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GB/T 1175-1997 铸造锌合金Q/ZDJ 50-2006 额定电压10kV及以下绝缘穿刺线夹技术条件二、基本要求2.1 电力金具均应按现行有关标准及规定程序批准的图纸制造。

2.2 电力金具的破坏荷重应不小于标称值。

2.3 电力金具的电气接触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a.导线接续处两端点之间的电阻,应不大于同样长度导线的电阻;b.导线接续处的温升应不大于被接续导线的温升;c.承受电气负荷的所有金具,其载流量应不小于被安装导线的载流量。

2.4 接续和接触金具对导线的握力与导线计算拉断力之比的百分值,应不小于表1 的规定:2.5 悬垂线夹对不同导线的握力,与导线计算拉断力之比的百分值,应不小于表2 的规定。

表22.6 制造电力金具的原材料,应按金具图纸规定的材料牌号选用,并符合有关材 料标准的技术要求。

2.7 电力金具的黑色金属制件除灰铸铁件外,其表面均应采用热镀锌防腐处理。

锌按GB 470—83《锌分类及技术条件》标准。

三、金具的结构3.1 线夹的曲率半径、悬垂线夹不小于被安装导线直径的8~10倍;螺栓型耐张 线夹不小于被安装导线直径的8~12倍。

3.2 悬垂线夹的悬垂角不小于25°。

3.3 各种线夹及接续管的出线口均应做成圆滑的喇叭口状。

3.4 电力金具应考虑尽量减少磁滞和涡流损失。

3.5 接线端子板的电气接触面必须光洁不低于 125.//3、平面度按GB1184—80《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的规定》11级执行,具有良好的电气接触性能。

3.6 与绝缘子联结的球和窝,其连接尺寸应与国际标准IEC120《绝缘子串元件的 球窝连接尺寸》相适应。

并符合GB4056—83《高压线路悬式绝缘子联接结构尺 寸》的规定。

3.7 受剪螺栓的螺纹,允许进入受力板件的深度不大于该板件厚度的1/3。

3.8 电力金具的标称破坏荷重及联结尺寸应符合GB2315—85《电力金具标称破 坏荷重系列及零件联结尺寸》。

经热镀锌的金具其基本尺寸均为镀锌后尺寸(螺纹 基本尺寸按本标准7.2条执行)。

3.9 未注尺寸偏差时,其极限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a.金具的基本尺寸小于或等于50mm 时,允许极限偏差为±1.0mm ;b.金具的基本尺寸大于50mm 时,其允许极限偏差为基本尺寸的±2%。

3.10 以液压方法安装导线的圆形管件,压缩后为正六角形,其对边尺寸为管外径 的0.866倍。

3.11 用于额定电压330kV 及以上的金具,当不采用屏蔽装置时,应考虑金具自身 防电晕。

四、金具可锻铸铁件及球墨铸铁件4.1 金具可锻铸铁件应符合GB978—67《可锻铸铁件 分类及技术条件》规定的 牌号及技术要求。

球墨铸铁件应符合GB1348—78《球墨铸铁件》规定的牌号及 技术条件,选用牌号应符合图纸的规定。

4.2 铸件外观不允许有裂纹、缩松。

重要部位(指图纸标注不允许降低破坏荷重的部位)不允许有气孔、渣眼、砂眼及飞边等缺陷。

4.3 在铸件的非重要部位,允许有直径不大于4mm、深度不大于1.5mm的气孔、砂眼;每件不应超过两处,但两个缺陷之间距离不小于25mm。

两缺陷不能处于内外表面的同一对应位置,且不降低镀锌质量。

4.4 线夹与导线相接触的表面,不允许有毛刺、锌刺等缺陷。

五、金具钢制件5.1 钢制件的剪切、压型和冲孔,不允许有毛刺、开裂和迭层等缺陷。

5.2 U形金具,当曲率半径与板厚或棒材直径之比小于2.5时,必须采用热弯曲。

5.3 板件的宽度在弯曲处的尺寸极限偏差应不超过表3的规定。

5.4 气割件的切割面应均整,并倒棱去刺。

5.5 锻件和热弯件不允许有过烧、迭层、局部烧熔及氧化鳞皮等缺陷。

5.6 冲压件、锻件及热弯杆件基本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5.7 球头环的球脚“过规”部位应清除冲剪飞边痕迹。

5.8 焊接件的焊条按GB981—76《低碳钢及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条》,选用牌号应符合制造图的规定。

5.9 焊缝应为细密平整的细鳞形,并应封边,咬边深度不大于1mm。

5.10 焊缝应无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

5.11 钢接续管内径及外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

六、金具铜、铝件6.1 铜、铝件表面应光滑、平整、清洁。

不应有裂纹、起泡、起皮、夹渣、压折、气孔、砂眼、严重划伤及分层等缺陷。

允许有轻微的局部的不使板厚(或管壁厚)超出允许偏差的划伤、斑点、凹坑、压入物及修理痕迹等缺陷。

6.2 铜、铝件的电气接触平面,不允许有碰伤、划伤、斑点、凹坑、压印等缺陷。

6.3 铜、铝铸件应清除飞边、毛刺,但规整的合模缝允许存在。

6.4 铜、铝件的浇冒口清除后,允许有个别针孔存在,其面积不大于浇冒口面积的5%,深度不大于1mm。

6.5 采用闪光焊接的铜铝过渡件,其焊缝在300℃时不应脱开。

6.6 铜、铝件钻孔应倒棱去刺,铸造孔边缘允许圆角存在。

6.7 挤压铝管内径及外径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6的规定。

挤压铝管的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6.8 拉制和挤压铝管其布氏硬度不大于HB25,抗拉强度不低于78.4N/mm2(78.4MPa)。

七、金具紧固件7.1 所有紧固件应按图纸的规定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和水利电力部专业标准。

7.2 金具用紧固件的螺纹基本尺寸按GB196—81《普通螺纹(直径1~600mm) 基本尺寸》的规定加工,然后热镀锌。

加大尺寸的内螺纹与有镀层的外螺纹配合,应符合GB197—84《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直径1~355mm)》的7H/8g粗糙精度要求,内螺纹允许热镀锌后加工,应涂防腐油。

7.3 金具常用紧固件必须符合技术规范标准:a. GB5—76《六角头螺栓(粗制)》;b. GB41—76《六角螺母(粗制)》;c. GB953—76《等长双头螺柱(粗制)》;d. GB12—76《半圆头方颈螺栓(粗制)》;e. GB93—76《弹簧垫圈》;f. GB68—76《沉头螺钉》;g. GB95—76《垫圈(粗制)》;h. SD25—82《六角头带销孔螺栓》;i. SD26—82《闭口销》;j. SD27—82《加厚大垫圈》;k. SD29—82《平头销钉》。

八、线夹8.1绝缘穿刺线夹、穿刺接地线夹的握力应不小于被接续导线计算拉断力的10%,导线的运行拉断力应不小于导线计算拉断力的95%。

8.2绝缘穿刺线夹的导线连接处两端点之间的直流电阻应不大于等长被连接导线电阻值的2.0倍。

8.3通过电流时,绝缘穿刺线夹的温升应不高于被接续导线的温升。

8.4绝缘穿刺线夹应通过热循环试验。

8.5绝缘穿刺线夹的交流耐压强度应不小于被接续导线的交流耐压强度标称值。

8.6力矩螺栓的剪切扭力矩值:(a)适用电压1kV及以下的绝缘穿刺线夹和绝缘穿刺接地线夹的剪切扭力矩不大于22N.m。

(b)适用电压10kV绝缘穿刺线夹和绝缘穿刺接地线夹的剪切扭力矩不大于25N.m。

8.7绝缘穿刺线夹和电缆接线环的载流量应不小于被接续导线的载流量。

8.8绝缘外壳由耐候性绝缘材料制作,耐候性能以及电性能应符合GB/T 14049和DL/T 765.3的规定。

九、常用金具线夹规格及技术参数9.1 铜接线端子9.2 铜铝接线端子9.3 直角挂板9.4 球头挂环9.5 碗头挂板9.6 UT线夹9.7 延长环PH-7 9.8 直角挂板PS-7 9.9 U型挂环9.10 楔形线夹9.11 钢线卡子钢线卡子8#钢线卡子10#9.12 铝异型并沟线夹(要求配备绝缘罩)铝异型并沟线夹(带绝缘罩)JBL-2-2(带绝缘罩适用导线截面16-120)铝异型并沟线夹(带绝缘罩)JBL-3-3(带绝缘罩适用导线截面50-240)9.13 铜铝并沟线夹产品名称型号适用导线规格铜铝并沟线夹JBTL-2-2 16-120铜铝并沟线夹JBTL-3-3 50-2409.14 铝合金耐张线夹9.15绝缘耐张线夹(拉板型)耐张线夹-楔型绝缘耐张线夹-楔型绝缘,NXJ-1-50(拉板型)耐张线夹-楔型绝缘耐张线夹-楔型绝缘,NXJ-1-70(拉板型)耐张线夹-楔型绝缘耐张线夹-楔型绝缘,NXJ-1-95(拉板型)耐张线夹-楔型绝缘耐张线夹-楔型绝缘,NXJ-1-120(拉板型)耐张线夹-楔型绝缘耐张线夹-楔型绝缘,NXJ-1-150(拉板型)耐张线夹-楔型绝缘耐张线夹-楔型绝缘,NXJ-1-185(拉板型)耐张线夹-楔型绝缘耐张线夹-楔型绝缘,NXJ-10-70(拉板型)耐张线夹-楔型绝缘耐张线夹-楔型绝缘,NXJ-10-120(拉板型)耐张线夹-楔型绝缘耐张线夹-楔型绝缘,NXJ-10-185(拉板型)耐张线夹-楔型绝缘耐张线夹-楔型绝缘,NXJ-10-240(拉板型)9.16 集束电缆耐张线夹9.17 绝缘导线穿刺接地线夹9.18 接续金具-接地线夹,JDH-50-240(配变引下线穿刺接地线夹)9.19 有眼拉攀(适用导线截面10-120)十、通用要求10.1验收10.1.1 中标人应保证所提供的设备(材料)和技术能达到本规格书所提出的各项要求。

10.1.2 投标人应于投标文件中提供验收标准。

如若中标,经买方确认后作为验收的依据。

设备的验收应按合同规定的要求进行。

10.2质保期10.2.1 材料质保期为24个月,在质保期内发生缺陷,卖方应立即进行免费更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