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常见的伤病及预防姓名:庞逢浩摘要:足球比赛的特殊性导致其运动损伤率较高,运动损伤不仅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身心造成伤害,而且会影响训练和比赛水平,阻碍运动员发展。
因此根据青少年成长特点,寻找运动损伤产生原因,实施积极预防措施,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机率。
关键词:青少年;足球;运动伤病;原因;预防1前言足球运动由于速度快、强度大、对抗性强、极具观赏性的特征,使它成为世界最受欢迎的主流体育项目之一。
虽然我国足球水平整体偏低,国家队成绩不尽理想,但是足球在我国依然受到广泛的关注。
足球运动在我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随着足球运动的蓬勃发展,足球运动损伤引起了越来越多足球工作者的关注。
然而随着足球运动的蓬勃发展,足球运动损伤也日益成为制约足球运动发展的因素。
由于足球运动的特点,使足球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较高,严重困扰着运动员的正常训练与比赛,甚至造成残疾,缩短了运动寿命。
因此,了解我国足球运动员特别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特点及原因已成为一个紧迫的科研任务。
有资料表明足球是创伤发生率最高的运动项目之一,足球运动损伤程度最轻的是擦伤,重的可发生骨折、脱位及内脏破裂。
青少年足球是我国足球的重要生力军和后备力量,对我国足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青少年足球的发展和进步一直是我国足球发展的重点之一。
运动损伤不仅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身心造成伤害,而且会影响训练和比赛水平,阻碍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及身体发展。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损伤、预防还是不能够引起我们的重视。
因此,根据青少年成长特点,寻找运动损伤产生原因,实施积极预防措施,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机率,维护身心健康,对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成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本文就参与足球运动的12~18岁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大量收集国内有关青少年足球运动损伤以及防治方面的文献资料和专著及实验材料,对其中的观点进行系统研究、归纳和总结。
2.2.2 分析法通过资料研究、现状调查、结合自身经历综合分析。
3研究结果3.1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由于青少年训练年限短,技术水平低,如对足球技巧中的带球、射门、头球、传球等掌握不佳,加之个人的速度、敏捷、耐力、力量、进攻和战略性决策能力差,故而在运动中极易造成损伤。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发生的常见损伤包括擦伤、皮肤撕裂伤、挫伤、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扭伤、骨折、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脑震荡等内容。
对于这些常见运动损伤中擦伤所占的比例较大。
但一般来说,擦伤为皮肤外伤,属轻伤,不会严重影响训练和竞赛。
主要影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训练的损伤是挫伤、扭伤、拉伤及骨折,伤后一般短期又难以康复,严重的需停止训练,甚至会终止足球运动生涯,应引起广大教练员们的关注。
此类损伤与足球项目的特点和青少年生理、心理特征有关。
青少年时期情绪易激动,冲动时又不易自控,训练、比赛中往往会出现力不从心的动作,加之技术尚不成熟,经验不丰富,一旦出现不规范动作,就容易引起损伤、扭伤等。
损伤部位易发生在大腿软组织膝部、小腿及跺部。
当然擦伤也是不容忽视的,虽是轻伤,若不及时清理、治疗,就容易感染,导致炎症,引起发烧及其它并发症。
除此之外身体疲劳状态下的创伤也应加以重视,疲劳可使神经肌肉的反应能力下降。
尤其青少年运动员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生理及运动都对液体和营养有更大的需求,青少年在脱水状态下运动时,运动能力低下,极易造成创伤。
因此,对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产生原因及积极预防要格外重视。
3.2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根据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身心发展特点及足球运动特殊性,运动损伤产生原因主要是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比赛激烈争夺时,青少年运动员往往由于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动作过大故意造成犯规导致他人损伤的情况比较严重,激烈比赛的争夺、疾跑与铲球,易发生大腿与小腿的肌肉拉伤与断裂。
突然改变体位,小腿的突然扭转、内收或外展,可引起膝、踝关节的韧带及骨的损伤。
在比赛后期,运动员体力消耗较大,体能下降,加上动作变形,造成了机体肌肉、韧带关节的拉伤、扭伤等情况第二,因球的间接作用致伤。
这种损伤多见于下肢,足球比赛的特殊性导致下肢损伤率尤为突出。
由于长时间的跑动,踝关节负荷较大,易因运动中关节部位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协调性下降而导致损伤。
例如,用脚外侧踢球,就容易损伤距腓前韧带,这是最常见的踝关节损伤。
踝关节力量弱、疲劳和陈旧伤也易造成踝关节韧带损伤。
用脚内侧踢球,由于膝关节屈曲,小腿突然因球的作用而外旋外展,就很容易损伤膝的内侧副韧带、半月板及前交叉韧带。
特别是与对方运动员“对脚”时更容易发生。
此外,一次有力的“屈膝后摆腿正脚背”踢球,由于球的反作用,突然使股四头肌的猛力收缩,常常发生股四头肌或健膜的撕裂。
运动员运用某些踢球技术时,需要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内翻,当翻转角度超过生理承受翻角时导致内外侧副韧带扭伤。
在青少年时期,则常常促使胫骨结节骨软骨炎的发生。
第三,击伤。
例如面部的擦伤、挫伤、腹部挫伤(肝脾破裂、胃肠道挫伤)、阴囊的挫伤等。
但最典型而常见的损伤是守门员的手指损伤,如拇指、食指或其他手指的韧带牵扯与关节脱位。
第四,踢伤。
对抗中踢、蹬踏、铲、踩等犯规动作对膝关节暴力的冲撞会导致挫伤,过重的冲撞会导致韧带撕裂。
比赛时大小腿部常常被对方球鞋、膝及小腿踢撞,引起肌肉挫伤、皮下血肿、肌肉断裂(最常见的是股四头肌的损伤)以及骨的损伤(如胫骨骨折或胫骨创伤骨膜炎)等。
第五,摔倒。
在运动员争球、冲撞或疾跑时很易摔倒,因此,发生创伤机会多,场地不平时尤易发生。
常见的如擦伤、创伤性滑囊炎、脊柱骨折、脑出血、脑震荡等,有时在塑料草坪上摔倒还会产生热烧伤。
发生这些外伤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员犯规动作、技术不正确造成的,占外伤发生率的百分比很大。
其次是不遵守训练原则、技术不过硬、场地不好、运动员忽视使用保护装备(如护腿)、裁判不严及运动员过度疲劳等。
4分析讨论根据青少年足球运动的生理特点和运动技能水平,作为教练员应充分了解运动训练内容中的难点,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和哪些环节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做到心中有数,事先做好预防的准备。
预防损伤,应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4.1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提高防护意识教练组及医务人员有效配合,加强青少年的安全、组织性、纪律性的教育。
进行有效的心理训练来进一步磨练运动员的意志品质、陶冶性格,健全人格,培育自主性,加强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内部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优良品质以及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
加强比赛道德教育,使运动员遵守比赛规则,杜绝粗野动作,同时裁判工作也要重视,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4.2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有研究资料显示,因准备活动不充分所造成的运动损伤占很大比重,这说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对准备活动的意义认识不够,准备活动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因此在训练和比赛开始前,首先要做好准备活动,加强保护与帮助准备活动(包括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要有针对性。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以保证运动效果和有效预防运动损伤。
准备活动不充分就投人激烈运动,易使运动中负担较重的踝关节因肌肉、韧带的力量和伸展性不够而造成损伤等。
对于易伤部位应采取各种辅助手段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提高它们的应激能力,加强薄弱环节适应较大强度练习的要求。
适当的保护和帮助能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自信,从而避免一些伤害事故的发生。
同时还应尽可能地让运动员掌握在训练及比赛中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4.3科学安排运动训练,加强保护,学会自我保护第一,不急功近利,不要过早地进行专项技术训练。
第二,加强基本技术的教学。
要让运动员充分掌握动作技术的要领并加强此练习。
第三,加强全面身体训练,提高学生体质。
要求运动员自觉的、长期的、不间断地进行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不是将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作为课的主要内容来进行训练,而是在技战术训练课中,将体能训练的要求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第四,合理安排运动量,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
如在抢截球练习中,因其强度较大,两人一组,一人控制球,一人抢截球,应交替练习。
第五,循序渐进、个别对待原则,多做一些足球基本功趣味游戏,加强足球基本功的练习,不要盲目地进行教学比赛,或以比赛代替教学、训练。
第六,切实遵守比赛规则。
尽力避免使用推、拉、绊、撞、扯等不安全动作。
第七,进行有目的性的克服困难的训练。
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在克服困难中锻炼出来的。
克服了小困难可使运动员看到自己在进步,逐渐树立信心。
随着困难的逐步增大而加以克服,意志品质也就得到了相应的培养;如果开始难度太大,使青少年运动员望而生畏,失去了信心,就收不到预期效果;如果难度太小,培养的周期可能要相应变长,也不利于意志品质的培养。
总之,设计的练习应考虑到完成的效果,要使运动员感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进一步努力的自觉性。
第八,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加强运动场地安全卫生的管理。
依据上述对青少年运动损伤原因及预防的探讨,应该清楚了解到运动损伤造成的影响是严重的。
它对广大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来说,运动损伤不仅危害其身体健康,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还会对其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妨碍足球训练正常、有序地进行。
因此,运动损伤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只要我们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掌握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做好预防工作,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从而提高青少年足球训练的质量。
5总结5.1根据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科学安排力量、耐力、柔韧性、灵敏性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5.2根据青少年的生理特征,注意调整营养和液体的平衡,满足其生理及运动需求。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避免过度疲劳。
5.3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训练和比赛中注意穿戴好保护用具,加强体育道德教育.杜绝故意伤人的行为。
5.4对运动创伤应科学、合理地早诊断、早治疗,加强医务监督。
损伤早期应及时治疗,注意恢复。
参考文献[1]杨风华,河北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陈浩,江汉大学体育学院,《江汉大学体育学院报》[3]陈明,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与疲劳消除.[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2):206-208[4]徐明,运动性疲劳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 (4) :91 - 94[5]耿建华,现阶段我国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结构的分析与训练对策..武汉体育学院学[6]黄炜皓张雨,我国普通高校足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特点[7]游春栋,体育与健康(高等院校公共课教材)[8]全国体育教材委员会,《现代足球》(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致谢本人在此次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参阅了相关资料并从丰富了写作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