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蛋鸡疾病预防和控制

蛋鸡疾病预防和控制



鸡 博 士 提示: 养殖 户具 体做 到
一、实施全进全出的管理方式,有效 控制传染源
目前不少鸡场是把成年鸡、育成 鸡、雏鸡养在一起,有的还把孵化场 也和鸡舍靠在一起。而且,从养上鸡 开始,就连续养下去,淘汰一栋鸡, 再进一栋鸡,鸡场没有间歇的时候。 这样一来,鸡群闹起病来,就会相互 传染,连续发生,疫病很难控制。科 学的养鸡是把成年鸡和育成鸡、雏鸡 分开饲养,孵化场一定要远离鸡场。 要绝对禁止把不同日龄的鸡放在一栋 鸡舍里饲养,最好做到全场的全进全 出,即进鸡时一次把全部鸡舍装满, 或在短时间内把鸡舍装满。养完了这 批鸡全部淘汰,全场进行彻底清扫、 清洗、消毒,空舍2~4周,再进新鸡。
(一)、第一周:母抗保护期
2、煤气中毒 在育雏阶段,对于靠生炉子取暖提供舍温的 用户,对于煤气不应忽视。煤气中毒作为一 个无形的杀手,往往会给你带来惨痛的教训, 在进雏前千万要检查好:炉子是否有烟囱、 烟囱是否有漏气和不畅、是否有通风换气的 地方、换气口是否能有效的换气等。 煤气中毒的最大特点是来去速度快,死亡率 高。 其剖检病变为:肌肉发红、淤血,血液鲜红、 色淡,血凝不良,血管充血,肺部水肿、喙 尖发紫。 在实际生产中,有条件的要改善取暖设施, 随时检查烟囱,搞好通风换气,在饮水中增 加多维、葡萄糖等。
假 (一)、第一周:母抗保护期


也许有的养鸡户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后备
(
鸡培育的特好,体重、均匀度都达标,可就产

蛋期间鸡群到不了产蛋高峰。仔细观察鸡群发

现,部分鸡群根本就不能产蛋,为什么会出现
性 传
这种现状呢?这是因为雏鸡在1~2周内感染生 殖性传染性支气管炎,输卵管不发育或阶段性 发育。

日龄 1D 7DD 60D 70D 80D 95D 105D ☻110D 115D 120D ☻125D 130D 135D
疫苗 传支MA5苗 新/支/肾三联苗 禽流感H5+9油苗 IBD(中等毒力) 支原体油苗
ND油苗或新/鼻二联苗 新/支二联苗(MA5+Clone30)
(一)、第一周:母抗保护期
雏鸡经过了21天的孵化,破壳 而出,虽然它从母体中获得了对 部分疾病的抵抗力,但对有些细 菌、病毒是没有抵御力的,你千 万别放松,稍不留神,疾病就会 向你的鸡群袭来,因此在育雏时 期要密切注意鸡群的变化,有效 控制此阶段的易发疾病:如脱水、 煤气中毒、绿脓杆菌病、假母鸡 及某些药物中毒等疾病的发生。
)
常。
假 (一)、第一周:母抗保护期


导致生殖性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雏鸡在1~2周内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场被传 支感染;传支免疫不确实;育雏前2周内鸡舍内外环

境控制不好;有大肠杆菌及霉菌毒素继发感染;有一

些免疫抑制性疾病存在,造成传支免疫失败;传支免 疫程序不适合本场实际情况等。
(一)、第一周:母抗保护期
1、脱水
经过长途运输的鸡只,都有不同程度的 脱水,表现出雏鸡鸡体消瘦、脚趾发绀、 卧地不动等特征,这就要求我们采取积极 的措施来缓解脱水,千万不要雪上加霜。
☺造成脱水的原因包括:长途运输过程中 的水分损失,雏鸡舍温度过高和鸡舍湿度 太低导致等,因此当雏鸡运到前要做好鸡 舍内的温度与湿度控制工作,保持舍内温 度37度以上,湿度维持在65%左右。雏 鸡运到后要尽可能早的让鸡只饮到水,同 时在饮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液和电解多 维,及时挑出脱水严重的鸡只,分笼饲养。

疫在产蛋期每间隔3个月免疫一

次IV系弱毒苗,可以点眼或气雾。

IAH5+9油苗在产蛋每间隔4个月注

射一次。


问答
对于鸡群的综合保健,我已经 基本掌握了,但在实际的生产中, 在不同的阶段,我们应该怎么做 呢?
您这个问题很好,鸡群在不同 阶段,其生理差异是很大的,俗 话说:“量体裁衣”,在实际生 产中,我们就应该根据鸡群不同 的饲养阶段和生理差异采取不同 策略。
IBD (中等毒力) 鸡痘
NDIV系苗 传喉
IAH5+9油苗 传支H52 NDIV系苗 传喉 传支油苗
支原体油苗 NDIV系苗 新/减二联苗 传鼻油苗
鸡痘 IAH5+9油苗
免疫方法 点眼 点眼
颈皮下注射 饮水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点眼
饮水 刺种 点眼 点眼 皮下注射 点眼 电眼与饮水 点眼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 点眼或气雾或饮水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 刺种 皮下注射

大多数养殖户都有一种错误的

认识,就是有病才治,没病不防,

导致花了大量钱买药治疗,却没 有取得很好的效果,轻则影响了

生产水平,重则严重亏损。这就

是因为没有把预防放在首位。

“防”就是要提前树立一种意
控 制
识,把握疫病的流行趋势,不失 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抵御疫病的 侵袭。

“防”又包括什么呢?
鸡 博 士 提示: 养殖 户具 体做 到
二、加强综合防疫管理,有效切断传 播途径
2、要重视鸡场的环境卫生
实践证明,环境卫生好的鸡场,鸡 群比较健康,很少发病,一旦发生疫 病也容易控制。但在环境卫生差的鸡 场,疫病频繁发生,难以消灭。鸡舍 环境包括鸡舍内的温度、湿度风速、 粉尘、有害气体的含量和病原微生物 的含量等。这些因素都对鸡群的生长 发育以及抗病能力有很大影响。比如 鸡舍中氨气的含量如果超过30ppm, 就会诱发传染性鼻炎、支原体病、慢 性呼吸道疾病。

双翅下垂,卧地不起,肚子大,站立不稳、行走

不协调,头—眼脸肿胀,皮下水肿,排白色稀粪 或绿色粪便;剖检时皮下水肿,有胶冻样淡黄色

渗出物,头部最为严重,肌肉上有出血点或出血
斑,卵黄吸收不好,呈水样,为黄绿色;肝肿大,
有出血点,心内膜出血。
绿脓杆菌病作为一种细菌性疾病,为了有效控制:首先 应做到进雏前舍内、外环境消毒工作的彻底;其次在确保 免疫质量的同时,加强免疫器具彻底消毒;再次是减少人 为因素可以避免的外伤;最后是在此时期,针对此病预防 性的投些抗菌素类药物,将可能大量繁殖“行凶”的病菌 扼杀在摇篮里。

“防”就是要把握三个环节:

一、提高易感动物免疫力 解决疾病的最有效方法是根据其

流行性做好该疾病的免疫工作。多年

的实践证明,抵御流行性疾病传播的 最根本方法,就是保证家禽对该病抗

体的均匀有效。比如,禽流感再严格

的控制,在我国现有条件下,也不能 阻止其爆发,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做

好禽流感的免疫,使其具有足够的抗 体抵御禽流感的袭击。

二、控制传染源

密切注意周围养鸡户疫病流行情

况,及时掌握其流行规律,做到早发

现,早预防,采取措施有效控制传染 源。

三、切断传播途径

当周围鸡场爆发疾病后,立即采

取隔离措施,避免人、物、器具的流 动,做好日常卫生、环境消毒和带鸡

消毒工作,力争切断和延缓野毒的侵

袭,为鸡群产生良好抗体赢得时间。

预防放在第一位。

鸡 疾
鸡博士,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的确 关系到养鸡户的生死存亡,我们村
病 的阿三就因为禽流感损失惨重,1万
预 只高产蛋鸡所剩无几。那么在实际
防 与
生产中,我们应怎样有效的进行疾 病的预防与控制,确保鸡群健康呢?


随着农村养鸡业的迅速发展,

农户在蛋鸡饲养管理、疾病预防

与控制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但
鸡 博 士 提示: 养殖 户具 体做 到
二、加强综合防疫管理,有效切 断传播途径
1、切实做好隔离饲养
要做到严格的隔离饲养,就要 求养鸡场要具备良好的隔离条件, 鸡场禁止让外人参观,工作人员 进场要洗澡、更衣、换鞋。不要 从疫区购买饲料,要注意防鸟、 防鼠、防蚊蝇等。雏鸡的抵抗力 很差,建议育雏期间把饲养员封 锁在鸡舍里。

在日常生产中,要有效避免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生,

就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①加强进雏前期鸡舍内外环境的控制,进雏后做到勤
支 气
消毒,减少舍内外传支病毒含量。
②加强雏鸡2周以内的饲养管理,保持温度稳定,减 少温度、湿度忽高忽低对鸡群的应激。

③根据本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传支免疫程序,建议

在1日龄给雏鸡苗免疫MA5弱毒疫苗。
鸡 博 士 提示: 养殖 户具 体做 到
三、加强蛋鸡饲养管理,有效控 制易感鸡群
1、提高鸡体体质,增强鸡群抗病 力
首先要满足鸡体生长、发育、 产蛋所需营养,如蛋白质、碳水 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微 量元素硒和维生素E对鸡体的免疫 有重要作用,要保证供给。当断 喙、转群、免疫等应激发生时, 应适当补充维生素A、K和C。
蛋鸡疾病预防与控制
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 马健 2005年

要想培育合格高产蛋鸡群, 养好每批鸡,必须具备以下

几个条件,优良的品种、全

价的饲料、完好的设备、精

心的饲养管理以及严格的鸡

病防疫与防治,如果没有完

善的防疫体系做保障,小则

影响生产,大到全军覆没。

因此,养鸡场一定要把鸡病
本病的特点为:发病率为0.5~30%不等,死

亡率为1~2%,蛋鸡外观无异常,如正常鸡,
支 气
产蛋前不易被发现,只有产蛋时能被发现,投 抗菌素治疗无效。剖检时输卵管不发育或阶段 性发育,输卵管壁如膀胱样,或输卵管内充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