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情商管理

情商管理

序进入21世纪,竞争越来越白热化,人们也越来越想知道成功的秘诀。

有不少人认为,上了名牌大学就意味着奏响了成功的序曲。

这是真的吗?事实告诉我们并非如此。

有太多智商超群的人后来都惨遭失败,有太多从小就拥有“神童”之称的人以“泯然众人矣”结束一生。

在生活中,不知你是否注意过以下现象:有的人明明表现得脑瓜聪明,生活却总是不尽如人意;而有的人明明看上去智力平平,却生活得非常幸福。

很多人对此都深感疑惑,二者明明应该是一个正比例的关系。

然而,事实证明:智力高不一定能赢得成功与幸福。

有的人比许多人都聪明,但他只能看着别人成功,自己却处处碰壁;有的人非常优秀,工作也努力,但职位、薪水却一直原地踏步;有的人也曾有抱负、有理想,但一直无法适应这个社会……每一个成功都不是偶然的。

那些在社会中游刃有余的人,发现,他们大多有一个庞大的人脉圈子,在应对任何问题时都能进退得宜。

这是为什么呢?是智商、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是家庭背景的不同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情感智商》一书中,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提出,在促使一个人成功的要素中,智商作用只占20%,而情商作用却占80%。

也就是说,情商主宰着一个人的人生成就。

或许你已经听说过“情商”这个词,要么在一些报纸杂志上看到过,要么已经阅读过相关的书籍,但你一直对它不甚了了,也不清楚情商跟智商有什么区别。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坚信高智商能够决定高成就。

然而,生活中却又出现很多“智商一般,但情商很高”的成功人士,其中最典型的要数历届美国总统了,如富兰克林·罗斯福、乔治·华盛顿、西奥多·罗斯福等,都是“二流智商、一流情商”的代表。

而智商出众的伍德罗·威尔逊和赫伯特·C.胡佛,却因为情商一团糟、不善跟他人合作而黯然下台。

很多资料证实,情商较高的人在人生各个领域都一枝独秀,不管是谈恋爱、交朋友、做事业,还是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等方面,都有出众的表现。

为此,心理学家霍华·嘉纳总结道:“一个人最后在社会上占据什么位置,绝大部分取决于非智力因素。

”你可能会说:“我天生情商就低,没有办法。

”要是你有这种想法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情商不仅是一种能力,它还是一种创造力、一种技巧。

既然是技巧,自然就有规律可循,有可以提升的空间。

如果我们能多拿出一点勇气,多拿出一点耐心,多拿出一点时间,我们也能像“情商高手”那样,建立高效率的人际关系网,营造一个对自己发展更有利的生存空间,创造一个精彩辉煌的、别样的人生。

成杰2012年5月情商是什么--幸福的秘密(1)第一章探秘情商--走进情商时代一个人如果不具备情感能力,缺乏自我意识,不能处理悲伤情绪,没有同理心,不知道怎样跟人和谐相处,即使再聪明,也不会有大的发展。

--丹尼尔·戈尔曼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情商是什么--幸福的秘密何谓“EQ”你过得幸福吗?看看你的周围,是否也有这种现象:有的人明明看上去脑瓜聪明,但生活却一直不尽如人意;有的人看上去智力平平,但却生活得很幸福。

仔细想想,这样的例子是不是挺多的呢?在我们的潜意识中,这二者之间明明应该是正比关系,但是事实却一再提醒我们,智力的高低与幸福的多少并没有直接关系。

在生活中,有的人物质生活并不是很充足,但他们被欢笑和友谊所包围,过着幸福而满足的日子;而那些相对富有的人,却常常花大把的时间和金钱去找人诉苦,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处境很不好。

不说别人,想想你自己,你过得幸福吗?学术、事业和物质生活的成功与幸福有必然的关系吗?当然没有,因为决定一个人幸福与否的关键因素并不是他是否成功,而是他的情商--一种了解和控制自身和他人情感情绪的能力。

情商高的人往往能找到人生的真谛,找到幸福的所在。

每当遇到困境,我们总能听到类似的言语和行为反应,如“我真的无能为力”“这丝毫不在我的掌控范围内”。

其实,所有人都“有能为力”,包括你和我,只不过是我们没去尝试罢了。

也就是说,大多数人缺乏对困境的及时反应能力。

这是我们不太幸福的一个重要原因。

问问自己,你有多少次想过或说过这样的话--“我希望自己没那么说”“我要是当时不那么做就好了”“我不该一时冲动的,忍一下就好了”?答案也许是很多次,因为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很正常。

因为喜欢抱怨,所以幸福一直离我们很远。

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情商。

情商高低的区别就在于:情商高的人懂得如何去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到合适的时候不会让情绪主导自己;而情商低的人,只会不计后果地释放情绪,让自己做情绪的奴隶。

情商是什么--幸福的秘密(2)伟大的情绪智慧情商,又称“EQ”,是Emotional Quotient的缩写,直译过来就是情绪智慧。

很明显,这样的答案过于简略。

要想更深入地认识情商,我们有必要了解情商与智商的关系,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情商是作为智商的对立面被提出的。

在情商出现之前,人们一直将智商看做人生成败的决定因素,并将其作为衡量个人能力的主要指标。

近百年间,研究者更是绞尽脑汁设计出五花八门的智商测试方法,接受各种测试的人也不可计数。

虽然研究规模如此巨大,耗时如此之长,但还是有不少怀疑的声音:智商高的人真的比普通人能力更强吗?古往今来,有无数的圣贤哲人前赴后继地幻想和构建着人类生存智慧的理想模式,除了惊羡一些伟人的成就外,人们也开始关注他们是凭借什么成功的。

难道伟人都是天赋异禀的人物吗?还是说,只要是天生聪明的人,就一定能够取得卓越的成就?可惜的是,众多实例和实验向我们证明:高智商者不一定取得成功,智商的高低与一个人成就的大小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有一个叫威廉·宾德的人,从出生之后,他父亲就想尽各种办法开发其智力。

3岁时,他就能用本国语言自由阅读和书写;4岁时,他写出了3篇500字的文章;6岁时,他写出了一篇解剖学论文。

小学入学的当天上午,他被编入一年级,等中午母亲去接他时,他已经成了三年级的学生了。

宾德8岁上中学,11岁进入哈佛大学。

不难看出,宾德的脑子的确很聪明,智商也很高。

但是,他后来却选择了离家出走,在一家商店当店员,一生碌碌无为。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为了寻找到答案,人们将目光投向了“情商”。

在这种情况下,情商伴随着心理学家的研究问世了。

原本在心理学界不被重视的情绪、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也因此跃升为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情商的研究情商是对传统智力概念的革命性构建,它对人的稳定性、乐群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等方面都有所涉及,是对生命内在力量的尝试性把握和描述。

情商是什么--幸福的秘密(3)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韦尔丁等人都对情商做出了最基本的分类。

第一类:高情商。

在为人处世之时,这类人具有以下特点:(1)尊重所有人的人权和人格尊严。

(2)不会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他人。

(3)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能够承受压力。

(4)自信但不自满。

(5)人际关系良好,和朋友或同事能友好相处。

(6)善于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方面的问题。

(7)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

第二类:较高的情商。

在为人处世之时,这类人具有以下特点:(1)他们是负责任的人。

(2)有足够的自尊心。

(3)有独立人格,但在一些情况下被别人的焦虑情绪所感染。

(4)比较自信而不自满。

(5)较好的人际关系。

(6)能应对大多数的问题,不会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第三类:较低的情商。

在为人处世之时,这类人具有以下特点:(1)他们容易被他人所影响,对自己的目标不明确,甚至完全不清楚。

(2)比低情商者善于原谅,能控制大脑。

(3)能够应付较轻的焦虑情绪。

(4)把自尊建立在他人认同的基础上。

(5)缺乏坚定的自我意识。

(6)人际关系较差情商是什么--幸福的秘密(4)第四类:低情商。

在为人处世之时,这类人具有以下特点:(1)他们的自我意识差。

(2)无确定的目标,就算有,也不打算付诸实践。

(3)严重依赖于他人。

(4)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很差。

(5)应对焦虑的能力极差。

(6)生活无序,且不知改变的重要性。

(7)无责任感,喜欢抱怨。

克里斯汀·韦尔丁说:“拥有情商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情商,让自己变得更幸福,那你一定要了解情商的五大要素。

在《情商:为什么它比智商更重要》一书中,著名的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归纳了情商的主要内容,它们分别是:(1)自我意识:知道自己当下的情感情绪以及其缘由。

(2)自我调节:即使碰到了困难,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3)自我激励:面对挫折能坚持努力。

(4)有同理心: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及立场。

(5)社交技能:可以倾听和欣赏他人。

情商的五大要素在谈论情商的实质时,丹尼尔·戈尔曼总结道:“我们的情感智商包含了自制、热忱、坚持,以及自我驱动、自我鞭策的能力。

”在这里,戈尔曼吸纳了著名的心理学家、人格研究专家弗兰克·萨洛维(P.Salovery)的观点,他认为情商主要包含五大要素:情商是什么--幸福的秘密(5)1.自我意识:知道自己当下的情感情绪及其缘由自我意识,能帮助人类了解自我,让人类察觉到某种情绪的出现,观察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体验,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绪,并能随时监视自己情绪的变化。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情感智商的核心。

古希腊的德尔斐神庙里,镌刻着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

”它是这座神庙里唯一的碑铭,它向人们提出这样的要求:在情绪产生的时候,应该及时感知它的存在,并且对其有目的地进行调控。

当然,认识自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讲的就是这道理。

所以,在认识自己的时候,人们常常会迷失在自我当中,很容易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为什么不高兴?”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不断地问自己这些问题,虽然至今都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但喜欢探索的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我的追寻。

在心理学上,认识自己又叫自我知觉,是一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并产生自我认知的偏差。

因此,要正确地认识自己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2.自我调节:即使碰到了困难,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自我调节,是人类用于自我管理的本能程序,人可以调控自己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度地表现出来。

如遇到麻烦时,人们会尽量表现得乐观、谨慎和平静,而不是像动物一样愤怒地嚎叫。

控制自我情绪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事实证明,没有自制力的人终将一事无成,一点小刺激和小诱惑都抵制不了,面对大的诱惑必将深陷其中。

2000年,小布什战胜戈尔,当选为美国总统。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是这样堂堂的美国总统,年轻时曾一度放荡不羁、缺乏自制力。

学生时代的布什,学习成绩一般,但对吃喝玩乐却样样精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