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障碍的识别诊断与防治

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障碍的识别诊断与防治

青少年常见心理障碍 及其防治
主讲 胡义秋
青少年心理障碍的识别及防治
一、 什么是心理障碍(几个概念) 二、如何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 三、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分类 四、青少年心理障碍的防治
学校看好哪个学生
人物1:从小说话不利落,举止迟缓,不 爱与人交往,从不叠被,经常边吃饭边看 书。家里花很多钱送去学钢琴和球类,从 来学不好。青春期有时与父母争吵。 人物2:从小聪明,成绩拔尖。18岁考入国 家一流名校,1980年代到国外攻读研究生, 28岁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如何对待抑郁症的学生?
• 对于不幸患了抑郁症的学生,学校、家庭一定要建立强 有力的支持系统。 • 内源性抑郁症很可能会重复发病,学校、家长要留意学 生的情绪变化。 • 抑郁症的学生常会有绝望无助的感觉,这种感觉如果非
常强烈,就有可能会因对医治缺少信心而不主动就医
• 关怀和鼓励永远是良药,有些病人带有强烈的愧疚感, 家人、老师和同学必须要有更多的耐心,表示谅解,同 时避免肤浅的安慰。
4.按心理学标准
心理学从三个方面来区分正常和异常心 理。
一是看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是否统一。 二是看人的心理活动是否内在协调一致。 三是看人的个性是否相对稳定。
总的说来,心理异常具有以下心理特征
1痛苦感
除了以自我意识丧失为症状的重性精 神病外,处于心理异常的人往往有明显的 痛苦感觉和体验,如心情烦躁,情绪低落, 焦虑等。
2.心境障碍 此类障碍又称情感障碍,以明显而持久 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为主的心理障碍, 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的改变。属于这类 障碍的有躁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 等。
抑郁症
抑郁症是青少年中常见的一种心 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显著下降、非 常悲伤、忧虑,感到自己没有价值、怨 天尤人、自责自罪、不愿与人交往、丧 失愉快感、有时还常常伴有睡眠障碍, 出现无原因的持续性疲乏、思维迟滞、 精神活动减少,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 一筹莫展;食欲不振,人体消瘦,甚至 会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的行为。 正常人群中,抑郁障碍发生率约5-10%;
精神病
是精神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类,与其他疾 病最大区别在于自知力的缺陷与丧失,对 自己精神症状丧失判断能力,不能应付日 常生活要求。
神经症
亦称神经官能症。它是指非器质性的、 大脑神经机能轻度失调的心理疾病。它与 神经病最大的区别在于没有器质的、病理 的改变。
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 会环境因素影响下人的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 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 程度障碍的疾病,包括属轻度性质的神经症、
人物1:从小说话不利落,举止迟缓,不 爱与人交往,从不叠被,经常边吃饭边看 书。家里花很多钱送去学钢琴和球类,从 来学不好。青春期有时与父母争吵。 (比尔.盖茨)
人物2:从小聪明,成绩拔尖。18岁考入国 家一流名校,1980年代到国外攻读研究生, 28岁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卢刚)
学校看好哪个学生
3.神经症
–神经症是一组心理障碍的总称,又叫神经官能
症,是大学生中最普遍、最常见的心理障碍。
–由精神因素造成的非器质性的、大脑神经机能
轻度失调的心理疾病。
神经症的共性
( 1) ( 2) ( 3) ( 4) ( 5) ( 6) 起病有心因 有一定的人格基础(强迫人格) 有自知力 无器质性证据 无精神病性症状 无现实检验能力的受损
以下问题可以帮助您认识双相障碍
1、您是否经历心境不稳? 2、您是否经历过思维特别灵活,难以停止? 3、您是否经历过睡眠减少,但并不觉得睡 得不够? 4、您是否有近亲患有双相障碍或抑郁症呢?
双相抑郁障碍的预防与干预
• 识别生活中的双相障碍患者
• 罹患双相障碍,请及早就医!
• 发现情绪不稳定的学生,特别是有自杀行为或 观念者,请及早做好以下工作: • 1、联系家长或其他监护人 • 2、联系精神心理科医生 • 3、向学生提供帮助和关爱,做好相应安全预 防措施 • 4.学生自身的积极调整
人格完 整、 知情意 统一 主客观 一致
神经症
精神 疾病
被动或被 强制求诊, 对自己的 病患无自 知力,有 妄想,行 为异常。
由现实因素引 起,时间短, 问题局限,未 泛化;无人格 与思维障碍; 社会功能良好。
刺激事件强 烈,反应剧 烈,内容泛 化,伴躯体 化症状,症 状持续2个 月以上,半 年以下。
2.心理—生理—社会机能紊乱 心理异常的人往往不能保持心理、生理 和社会功能的平衡与协调,常常出现心因性 的生理功能紊乱,如失眠、头疼、乏力等, 同时也会出现社会功能受损,影响正常生活。
3.异常心理固着
心理异常的人往往意识领域狭窄, 看不到周围积极的事件,而仅将焦点固 着在自己的“心理问题”上,为此倍感 烦恼。
一、心理障碍的相关概念
• 心理疾病 • 精神病 • 神经症 • 精神疾病 • 神经病
心理疾病(心理障碍)
心理疾病也称为心理障碍,是指人的整 体心理活动的某些方面受到损害。大脑一 般未见器质性损害,仅有高级神经机能活 动失调,病人心理活动各方面协调性受到 一定影响,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也出现某种 程度的失调。与精神病人不同的是心理病 人能够主动寻找改善自身不正常状况的办 法和措施。
心理健康的三个层面:身体、 心理,社会适应。三者相互影响。
如何看待心理健康?(迟到5分 钟)
精神疾病的流调表明: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至少有4
亿人患有各类心理、精神障碍,占世界人
口的10‰。我国目前各种重性精神病人约
1600万,精神障碍所造成的负担在我国疾
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占医疗总负担
的1/5.
人格障碍、身心疾病和重度的精神病。
神经病
神经病不等于精神病,它是指人的神经 系统(包括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发生器 质性疾病。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有脑血管 疾病、癫痫、中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 经痛等。
从心理健康到精神疾病的连续分布
心 理 问 题 严 重 心 理 问 题 边 缘 状 况
心 理 健 康
有不典型 的异常精 神现象, 有人格改 变。
有特征性的 临床相,社 会功能尚可, 自知力充分, 有一定的人 格特质。
二、如何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
以下 4 种方法和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区分正 常的心理和异常的心理:
1.按医学标准:
根据一个人表现的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 便可以找到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从而认 定此人有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
如 何 诊 断 抑 郁 症?(sds,scl-90)
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 表现闷闷不乐或悲痛欲绝, 且 持续至少2 周, 另外还伴有下列症状中的2-3项。
1.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快感
2. 精力明显减退 , 无原因的持续 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6.失眠、早醒, 或睡眠过 多
7.食欲不振, 体重明显减 轻 8.性欲明显减退 9.反复出现想死念头, 自 杀
常见情绪症状
心情不好、郁闷、难过 过分担心、紧张、焦虑 烦躁、易发脾气 体验不到愉快、高兴情 绪 对未来没信心,责备自 己、自我评价降低 记忆力下降 注意力不集中
抑郁症病人伴发躯体症状的出现率
• • • • • • • • • • 睡眠障碍 疲乏 喉头及胸部缩窄感 胃纳失常 便秘 体重减轻 头痛 颈、背部疼痛 胃肠症状 心血管症状 98% 83% 75% 71% 67% 63% 42% 42% 36% 25%
(2)焦虑症
指一种不安、担心、紧张、恐惧,伴运动性不安、 植物神经症状,无实际威胁或不相称,具体表现: 心理症状: 客观上并不存在的某种威胁、危险或坏的结 局,而总是担心、紧张和害怕,知道是主观
过虑但不能控制,为此苦恼,易激惹,注意
力记忆力减退且坐立不安 躯体症状: 口干、心慌、憋气、腹涨腹泻、恶心、出 汗、面红、晕厥 运动症状: 肌肉紧张、手颤、易疲乏
4.自我评价过低 , 或自责 , 或有 内疚感
5. 联想困难 , 自觉思考能力显著 ( DSM IV, 1994) 下降
抑郁障碍常常同时有躯体和情绪症状
常见躯体症状
失眠 疲乏 不明原因的疼痛: -- 背痛 / 胸痛 / 腹痛 等各种肢体疼痛 头痛,头晕 各种胃肠道不适 -- 恶心,胃胀,腹 泻,便秘等 性功能障碍/冷淡 月经异常
6、道德及行为问题
打架斗殴、偷窃、吸毒、网络成瘾、 离家出走等
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分类
按所障碍性质来分:根据《中国精神障碍 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我们可以将心理 障碍做以下的分类。
1.精神病性障碍 此类障碍属于严重的心理障碍,大多数 患者在患病期间对自己的异常心理表现丧失 自我辨认能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一般不会 主动求医。属于这类障碍的有精神分裂症、 偏执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等疾病。
人物3:三岁还不会说话。九岁时讲话 仍不顺畅。中小学期间功课平常,因举止 笨拙,不爱与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 欢他。第一次参加高考,落榜。 (爱因斯坦) 人物4:四岁从名师学钢琴,代表国家参 加国际活动,8岁从名师学书法,10岁加 入国家冰球队,读全国名校并留学海外, 获奖无数。(李天一)
什么是健康
2.按统计学标准
“心理异常”是相对的,它是一个连续变 量,偏离平均值的程度越大,则越不正常。 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超出平均值的表现并不 一定是异常的,也可能是人的独特个性表现, 如果这样,我们就需要参照其他标准来判断 是否异常了。
3.按社会适应标准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维持生理心理的 稳定状态,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 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 的准则。若一个人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 行事,致使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产生不 适应现象,则认为此人心理异常。
三、 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分类
两种分类形式:一种是按所涉内容来分类; 一种是按障碍性质来分类。
按所涉内容来分,包括以下类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