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节 幼儿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
第二节 幼儿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
幼儿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强迫 观念或强迫行为。
强迫观念是指反复出现多种 毫无意义的观念、思想、印象 和冲动。
强迫行为是指一些刻板的、 仪式性的行为,反复的去做。
强迫行为:
(1)强迫性清洗 (2)强迫性仪式动作 (3)强迫性检查 (4)强迫性计数
矫正方法:
(1)意念训练 (2)行为控制—厌恶疗法、自由联想 法
3.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家庭和社 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 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1.时间短暂-此状态持续时间较短, 一般在一周以内能得到缓解。
2.损害轻微-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 影响比较小。
3.能自己调整-此状态者大部分通 过自我调整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 改善。
患病原因:
(1)儿童时期的神经、大脑发育尚 未健全。
(2) 心理因素占有一定的比例。
(3) 持续的夜惊则可能是由一些病 理因素引起的。
矫正:
(1)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 子身体和大脑的发育。
(2)帮孩子放宽心 (3)白天适度增加孩子的运动量
2、梦游
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梦游的 方式五花八门,既有寻常的,又 有离奇的。
(1)不要责难嫌疑人 (2)正确使用肢体语言 (3)要求重复 (4)给说谎者最后一个机会
(四)学习障碍
LD是指与理解、运用语言有关的一种 或几种基本心理过程上的异常,导致 儿童在听、说、读、写、思考或数学 运算方面显示出能力不足的现象。
1、语言发展迟缓
语言发展迟缓是一种由于大脑发育 原因而造成的语言发展滞后,即与 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孩子相比较, 某些孩子的语言发展出现了显著的 迟缓现象。
原因: (1)遗传因素 (2)睡眠觉醒障碍 (3)膀胱功能不良 (4)心理因素及其发育不良
遗尿症的危害: (1)影响智商 (2)影响健康 (3)影响第二性征发育
治疗: (1)行为治疗----膀胱训练和唤醒疗法 (2)心理支持----正强化
4、神经性呕吐
神经性呕吐又称心因性呕吐。以 反复发作的呕吐为特征,无器质 性病变作为基础,常与心理社会 因素有关。
(3)药物治疗
(二)行为障碍
行为障碍是各种心理过程障碍的结 果,可由各种原因产生。通常按其表现 分为精神运动性抑制与精神运动性兴奋 两类。
1、夜惊
夜惊是指睡眠中突然惊醒,两 眼直视,表情紧张恐惧,呼吸 急促,心率增快,伴有大声喊 叫、骚动不安,发作历时1~2 分,发作后又复入睡,晨醒后 对发作不能回忆。
攻击性行为的类型:
(1)无意性攻击 (2)表现性攻击 (3)工具性攻击 (4)敌意性攻击
情景:一些四年级的学生们跑向教室,目的 是在打铃之前回到教室。简也在努力赶回去, 她不小心撞倒了克鲁蒂尔。当其他人还没有 反应过来时,克鲁蒂尔红着脸,跳起来然后 跑进了教室。不久,当孩子们在喷泉旁边列 队时,克鲁蒂尔推了简并说:“看,你是多 么喜欢这样啊!”
(3)精神过度紧张 (4)作为反对父母的一种手段 (5)作为对家庭施加压力的一种手段
治疗: 对神经性呕吐的治疗主要依靠 发现和解决不良的心理因素, 药物的治疗效果比较小。
5、多动症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又称 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或注 意缺陷障碍。
症状: 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 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 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 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在家庭 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 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观察异常行为时, 首先考虑的是造成异常行为的原因。 可以肯定的说,异常行为的解释不止 一个,所以寻求一个合理的,科学的 解释,还要考虑基因遗传、生物化学、 维生素缺乏、寄生虫、食品添加剂和 人际关系多方面原因。
幼儿期常见的恐惧问题:
1、XX走了,是不是不要我了?(分离焦虑症)
2、阳台上的花会抓住我不放吗?(榜样示范)
3、那个把天撕裂了还大喊大叫的东西会不会把我 也撕裂了吃掉? (合理讲解)
4、一个不认识我的人非要抱我亲我,他一定是想 把我从妈咪手里抢走吧? (慢慢接受)
5、臭巴巴被吸下去了,我也会被那怪叫着的漩涡 揪下去吗?(合理过度)
(4)生理疾病 (5)模仿和暗示
矫治和预防:
1.解除说话时的紧张情绪,并注意 消除不良刺激。
2.加强说话训练。 3.说话前不要乱想,不要给自己心 理暗示,语速适当放缓,使表达自然。
(五)其他行为异常与精神疾病
异常行为--常指违反社会文明准则或 成群体行为习惯和标准的“反常”行 为。这种行为通常给自己或他人带来 程度不同的悲伤或痛苦。大多数的 “异常行为”与“精神创伤”或“压 抑感”或“挫折”相关。
第二节 幼儿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
心理卫生也称精神卫生,它是关于 保护与增强人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学 原则与方法。。
它包含三方面含义: 1、指一种状态 2、指一项工作 3、指一门科学
心理卫生的基本原则: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防止与克服心理冲突 3、参加有益的机体活动 4、要有正确的自我认识 5、保持乐观的情绪
2、说谎
说谎有时是出于善意或恶意的内 心读白,有时是不得已而为之, 它是内心使然而不是行为而变。
幼儿说谎的类型:
(1)想象型说谎 (2)取乐型说谎 (3)虚荣型说谎 (4)模仿型说谎 (5)狭义型说谎 (6)被迫型说谎
各类说谎的行为矫正:
(1)防卫性说谎矫正 (2)恶作剧性说谎矫正 (3)报复性说谎矫正 (4)谋利性说谎矫正 (5)幻想性说谎矫正 (6)习惯性说谎矫正
心理障碍: 它的特点是:
1.不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 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
2.针对性-处于此类状态的人往往对障 碍对象(如敏感的事、物及环境等)有强烈 的心理反应(包括思维、信维及动作行为), 而对非障碍对象可能表现很正常。
3.损害较大-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 较大。
4.需求助于心理医生
表现: (1)1岁半时对于有意义的语言毫无 反应,但能对环境中的声音做出反应 ----接受性语言发展迟缓 (2)1岁半时能理解简单的言语指令, 容易忘词,并且词语匮乏,语句生涩 难懂----表达性语言发展迟缓 (3)智力发展正常,内在语言发展 正常,喜欢用手势和眼神表达自己的 需要
原因:
(1)生理因素 (2)环境因素 (3)智力和情绪因素 (4)不明原因
心理疾病: 其特点是:
1.强烈的心理反应 2.明显的躯体不适感 3.损害大-此状态之患者不能或勉强完 成其社会功能,缺乏轻松、愉快的体验, 痛苦感极为强烈,“哪里都不舒服”、 “活着不如死了好”是他们真实的内心体 验。 4.需心理医生的治疗。
幼儿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1、胎教的影响 2、没有经过爬行训练的影响 3、缺少正规教育的影响 4、强制学习的影响 5、教育方法的影响 6、家庭气氛的影响
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 (2)神经生理学因素 (3)脑轻微损伤 (4)神经生化因素 (5)心理社会因素 (6)其他因素
治疗: 多动症的病因、表现及诊断如此复杂,
当然治疗时也需要综合治疗。合理选择最 佳治疗方法和是非常必要的。目前ADHD 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行为治 疗、家庭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首选。 研究认为,药物治疗为主,同时合并心理 行为治疗、家庭治疗是最好的策略
鉴别:
(一)是否有某些行为表现 (二)行为表现程度 (三)从个体的发展来看
二、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及矫正
(一)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症发生在儿童少年 时期以焦虑、恐怖、抑郁为主要 临床表现的一组心理疾病,只要 很小的诱因,就会引发疾病,甚 至出现不可挽回的破坏性局面和 损失。
1、幼儿期恐惧
表现为幼儿对特定的事物所产 生的过分或不合理的恐惧和回 避反应。幼儿的恐惧多数产生 于成人的恐吓和幼儿自身的直 接感受。
攻击性行为的心理机制: (1)挫折—攻击说 (2)社会学习理论
治疗方法: (1)控制环境的影响 (2)关禁闭
关禁闭:
(1)把孩子关起来时,不要有任何表情, 且对孩子说:你独自想想你做的对不对
(2)禁闭时间不宜过长 (3)必须对孩子说关禁闭是由攻击性行为 引起的
(4)在处罚的时候要强化一些积极行为 (5)注意关禁闭时的场合 (6)年龄较小的幼儿或偶有攻击性行为的 幼儿不宜用关禁闭方法
解释梦游的原因的理论: (1)催眠理论 (2)精神分析理论
引发梦游的四大因素: (1)心理社会因素 (2)睡眠过深 (3)遗传因素 (4)发育因素
治疗: (1)厌恶疗法 (2)精神宣泄法
3、遗尿症
遗尿症。是指3岁以后的小儿在睡眠 中经常出现不自主地排尿。可发生 于夜间或白天,但多发生于夜间, 又称夜尿症。临床分为原发性遗尿 症和继发性遗尿症两类。
6、你看那黑咕隆咚的房间是不是怪物的大嘴巴? 那些看不见的牙齿一定会把我嚼个稀巴烂吧?
系统脱敏:
“系统脱敏法”是由交互抑制发展起来的 一种心理治疗法,所以又称交互抑制法。
实施步骤:
(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
(2)放松训练。 (3)系统脱敏练习:
①放松。 ②想象脱敏训练。 ③实地适应训练。
2、幼儿强迫症
症状:
(1)表现为进食后呕吐,一段时间内反复 发作。 (2)患者否认自己怕胖或控制体重的动机。 (3)有一定心理社会性因素,不能否定患 者以呕吐作为暂缓内心冲突的一种方法。 (4)体重无明显减轻。 (5)已行全面体检,无法找到解释该症状 的躯体疾病。 (6)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原因:
(1)各种因素导致的情绪混乱 (2)对不愉快或感到憎恶的思想和经验 的反应
(三)品行障碍
是指儿童少年反复持久出现严重违反 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规范的行为、并 以反复而持久的反社会性、攻击性或 对立性品行模式为特征的障碍
1、攻击性行为
幼儿攻击性行为,指的是当需求 得不到满足,或者自己的权利受 到损害时,幼儿出现的身体上的 进攻,言语上的攻击等侵犯性行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