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流动相先经过脱气装置再输送到色谱柱。
(3) 进样装置 ①注射器进样装置
②高压定量进样阀(六通阀)
(4) 色谱柱-高效分离柱
柱体为直型不锈钢管,内径1~6 mm,柱长5~40 cm。 发展趋势是减小填料粒度和柱径以提高柱效。
一般在分离前备有一个前置柱
(5) 液相色谱检测器
紫外检测器 示差折光检测器
淋洗过程
2.色谱分析法分类
气相色谱法 色 谱法
液相色谱法
气-液色谱法
气-固色谱法 液-固色谱法 液-液色谱法
其他色谱方法
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离子色谱:以特制的离子交 换树脂为固定相,不同pH值的 水溶液为流动相。 凝胶色谱法
4.色谱法的特点 (1)高选择性 、(2)高效能、 (3)高灵敏度 可以分析质量分数为10-6~10-9数量级、检出限量低至 10-1l g的物质,适于微量和痕量分析。 5.色谱法的应用 (1)色谱分析广泛应用于极为复杂的混合物成分分析; (2)液相色谱法,在糖类、氨基酸、农药、染料、贵金属、 有机金属化合物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色谱分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纯物质的技术,常用于 制备分离,得到高纯样品。
二、流程及主要部件
1.检测系统 记录仪
2.主要部件
(1) 高压输液泵 (2) 在线脱气装置 (3) 进样装置 (4) 色谱柱 (5) 检测器
(1) 高压输液泵 动力元件 常用的输液泵分为恒流泵和恒压泵两种。
(2)在线脱气装置 在线脱气装置用于脱去流动相中的溶解气体,
在一定分析周期内不断变换流动相的种类和比例 适于分析极性差别较大的复杂组分。
3. 柱温 可控,一般选室温25℃左右。
流动相的选择原则: (1)应具有足够的纯度,一般选用色谱纯试剂。 (2)流动相与固定液应互不相溶。 (3)流动相对试样各组分应有适当的溶解度。 (4)粘度小。 (5)检测器对流动相不产生响应。
2. 色谱分离原理
试样混合物的分离过程也就是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 中的两相间不断进行着的分配过程。在一定温度下,组分 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称为分配
系数,用K 表示,即:
K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cs cM
分配系数是色谱分离的依据。
色谱分离
慢 中等
快
淋洗液
R=0.8:两峰的分离程度可达89%; R=1:分离程度98%; R=1.5:达99.7%(相邻两峰完全分离的标准)。
色谱法研究的核心:
选择最适合的色谱体系和条件,在最短的时 间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流程及主要部件 主要类型 操作条件的选择 操作步骤与定性、定量分析
◆紫外光度检测器(UV):
可变多波长检测器:氘灯做光源,光栅分光 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钨灯和氘灯组合光源 优点:这种检测器对温度和流速不敏感,适宜于梯度洗脱。 缺点:不能用于对紫外-可见光完全不吸收的试样。
◆ 示差折光检测器
●一种浓度型检测器,是通过连续测定测量池中溶液折 射率的变化来测定组分的浓度。溶液的折射率等于溶剂 及其中所含各组分溶质的折射率与其各自的摩尔分数的 乘积之和。 ●优点:凡与流动相折射率不同的组分,都可以用差示 折光检测器来检测,所以差示折光检测器是一种通用型 检测器。灵敏度可达10-7g·mL-1。 ●缺点:对温度和流速的波动很敏感。
非极性
流动相 非极性
极性
反相色谱适用于弱极性或非极性化合物的分离。 其流出顺序是极性大的先流出,极性小的后流出。
四、液相色谱柱分离条件的选择
1. 流动相的流量、性质和极性 采用二元或多元组合溶剂作为流动相 (甲醇,乙腈)色谱纯 使用前过滤、脱气
2.洗脱方式 1)等度洗脱(恒组成溶剂洗脱) 2)梯度洗脱:
(4)色谱—质谱联用仪已成为研究分子结构的重要手段。
6、色谱常用术语
①基线:纯流动相经过检测器时,检测到的信号,体现系统 的稳定情况。 ②色谱峰的高度、宽度、半峰宽度(h、Y 、Y1/2) ③保留值(保留时间tR ,死时间t0 ,调整保留时间tR′) ④峰面积
⑤相对保留时间. 2,1
相对保留值r21
反相色谱最常用的流动相: 水、甲醇、乙腈、四氢呋喃、异丙醇等。 水-甲醇体系:大约50%水的时候粘度最大 水-乙腈体系:35%水的时候粘度最大。
五、操作步骤与色谱的定性、定量分析
1、操作步骤 首先是进行分析中所用各种标准液、试样液、
混合液等的配制及流动相的配制(过滤、除气); 二进行色谱系统的选择及有关参数的确定;三进行 进样分析测定;最后是计算并出具报告。
2、色谱的定性、定量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及其常
用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与气相色谱法相同。
六、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和进展
1、在生物化学和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2、在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3、食品分析 4、环境分析 5、精细化工
1.色谱分析法简介 2.色谱分析法原理 3.色谱分析法分类 4.色谱分析法特点 5.色谱分析法应用 6.色谱常用术语
1.色谱分析法简介
色谱法,也称层析法、层离法。 色谱法是混合物最有效的分离、分析方法,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如 吸附作用、分配作用、电离作用等),使各组分 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相中: 其中的一相固定不动,称为固定相; 另一相是流动的,称为流动相。 当流动相流过固定相时,各组分以不同的速 度移动,从而达到互相分离。
组分2与组分1调整保留值之比: r21 = t´R2 / t´R1= V´R2 / V´R1
r21值越大,两组分的色谱峰相距越远,分离得越好; 用于定性分析。
分离效果的评价——分离度R
定义为两相邻组分保留时间之差与两峰底宽度 和之半的比值。
R tR,2 - t R,1 1/ 2 (Y1 + Y2 )
三、液一液分配色谱法(LLPC)
1.分离原理
K c固 c液
K值大的组分,保留时间长,后流出色谱柱。
2.固定相
使固定液与担体之间形成化学键,常用的是在硅胶表面 利用硅烷化反应,形成Si—O—Si—C型键。如十八烷基键合 硅胶柱(简称碳十八柱,ODS柱)
3. 流动相
正相色谱 反相色谱
固定相 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