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第三单元小数乘法整理与复习第四单元观察物体第五单元认识方程数学好玩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总复习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总共分为六单元。
一是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二是认识图形。
三是小数乘法。
四是观察物体。
五是认识方程。
六是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其中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五单元属于数与代数;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
第六单元属于统计与概率。
(一)数与代数1.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本单元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与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
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小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1.认识图形。
通过分类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观察物体。
通过实际观察,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景物,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能辨认从观察点高低、远近拍摄到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通过游戏,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简单游戏规则。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课题:小数的意义(一)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人民币单位和长度单位,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
2.通过直接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3.经历探究小数的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况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经历探究小数的意义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事先布置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全班交流。
2、师引入:在老师身上藏着一些小数呢!出示课件:体重43.5千克;身高1.56米;眼镜的厚度是0.003米;早上吃了3.50元的早餐。
师提问:谁能来读一读这些小数?读小数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尝试读数,并思考。
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小数点前面的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后面的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
3、再次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读有关小数的信息,并写出小数。
课件出示:最重的芹菜重二十三点八千克。
最长的胡萝卜长三点三五米。
最重的南瓜重零点六零七吨。
学生写小数,出示交流。
师提问:写小数时应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4、师揭题:看来同学们既会读小数,又会写小数了,那这些小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一)]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一)具体感知小数的意义。
师引导并提问:1.11元是什么意思?1.11米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利用附页1,做一做,并进行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这样理解1.11元和1.11米:生1:1角是1元的101,也可以写成0.1元,1分是1元的1001,也可以写成0.01元,所以1.11元是1元1角1分的意思。
生2:1分米是1米的101,也可以写成0.1米,1厘米是1米的1001,也可以写成0.01米,所以1.11米是1米1分米1厘米的意思。
(二)建立模型,体会小数的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师提问:一个正方形是“1”,两个正方形就是“2”,那三个正方形是几?(3) 引导:现在,请拿出被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的纸,将其中的1份涂色,并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
师生共同操作。
师展示,并说明:其中的1份是101,也可以表示为0.1。
师引导学生再涂出3份,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全班交流汇报:其中的3份是103,也可以表示为0.3。
追问:小数点后面是一位的小数叫做一位小数。
那一位小数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它是由几个十分之一组成的。
2、认识两位小数。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被平均分成100份的正方形的纸中的1份涂色,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师提问:101表示成小数是0.1,那么1001表示成小数是多少呢? 学生可类推出是0.01。
让学生再涂出其中的23份,用分数和小数表示涂色部分,并交流汇报:10023也可以表示为0.23。
师追问:小数点后面是两位数的小数叫做两位小数。
两位小数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它是由几个百分之一组成的。
3、认识三位小数。
师引导学生想一想: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份是多少?也可以表示多少?让学生想一想,填一填,并回答:其中的1份是10001,也可以表示0.001。
师追问:其中的59份是多少?也可以表示多少?生回答:其中的59份是100059,也可以表示0.59。
再次追问:小数点后面是三位的小数叫做什么小数?(三位小数。
)引导学生说一说:三位小数表示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它是由几个千分之一组成的。
4、推想:四位小数表示什么?五位小数呢?学生小组讨论,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四位小数表示万分之几,它是由几个万分之一组成的;五位小数表示十万分之几,它是由几个十万分之一组成的。
5、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表示用小数来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用一句话概括:小数就是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1.39元里的“3”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连线,教师巡视,最后反馈汇报,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3题。
(1)结合习题中给出的例子,让学生说一说题中涂色部分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为什么可以用1.3表示。
学生汇报预测:题目中涂色部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左边的正方形全部被涂色,表示1,右边的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10份,其中涂色部分占3份,表示它的103,用小数表示是0.3,两个涂色部分合起来就是1.3。
(2)学生独立完成后面两个数字的填写。
(3)反馈汇报。
指名说一说用什么数可以表示涂色部分,为什么可以用这个数表示,最后集体订正。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第一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课题:小数的意义(二)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怎样把几厘米用“米”作单位和怎样把几克用“千克”作单位,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2.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单位换算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进行简单的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的第一幅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师引导并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36厘米等于多少米?[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二)]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厘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1)分组讨论36厘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
观察米尺,说一说你的发现。
师:请拿出准备好的米尺,认真观察上面的刻度和数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观察米尺,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观察结果:米尺上,1米被平均分成了100份,其中的1份就是1厘米。
师追问:1厘米还可以怎样表示?生汇报预测: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101米,写成小数是0.1米。
师:36厘米用“米”作单位表示呢?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后回答预测: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1份就是1厘米,36厘米占其中的36份,所以用分数表示36厘米是10036米,用小数表示是0.36米。
小结:厘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所以将几厘米改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写成分数是100的分数,或者用小数表示。
(2)交流2米36厘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
师过渡:知道了36厘米可以用0.36米表示,那么黑板长2米36厘米用“米”作单位应如何表示呢?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汇报:将2米写在整数部分,36厘米是0.36米,那么2米36厘米就是2.36米,黑板长2.36米。
师强调:将2米写在小数的整数部分,只要把36厘米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就可以了。
2、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第二幅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和第一幅情境图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明确:原来进行的是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现在需要进行的是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师引导思考:12克等于多少千克?1千克500克等于多少千克?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质量单位的换算方法和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是一样的。
因为1千克=1000克,鹌鹑蛋的质量是12克,等于100012千克,也就是0.012千克;500克等于1000500千克,也就是0.500千克。
师生共同解题:鹌鹑蛋的质量是0.012千克,鸵鸟蛋的质量是1.500千克。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1、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1题。
(1)学生独立思考,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2)小组活动,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师参与活动。
(3)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5题。
思考:0.3时写成分数是多少小时?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预测:0.3时写成分数是103时,表示将1时平均分成10份,3份就是0.3时。
教师追问:1时是多少分?0.3时是多少分?引导学生认识到1时有60分,把60分平均分成10份,1份是6分,0.3时就是3个6分,即18分。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第一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课题:小数的意义(三)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计数器,掌握小数的数位。
2.根据小数的数位顺次表,能理解数位顺序表上的计数单位,以及进率关系。
3.结合具体情境,能抽象出小数的基本性质的具体内容,并能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教学难点:掌握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过渡: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小数的意义,接下来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课件出示:1、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