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

怎样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

怎样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知识已经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教学过程中引进信息技术,使之形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的。

怎样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教师要对当代的课堂教学做到“胸有成竹”。

也就是教师要调动各种感官来解读文本,超越文本,感悟生活。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整合多种信息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求知热情。

教师要善于细心观察,留心倾听,耐心查找,努力为当代课堂教学服务。

教师在整个过程充当着摄影师、导演、画家、设计师、厨师、主持人等不同角色,感受着当代教育教学的无限乐趣!
一、初步构思,寻找运用信息技术的最佳时机。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有些教师往往忽略了课前的构思,其实在课前多下功夫进行有效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一个人有了思想就会生活得很好。

同样,想证明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是鲜活的个体,必须将思想寓于教育教学中去,而且应贯穿于整个过程。

这是一个不断建立、推翻、调整、直至满意的过程。

比如:在讲《框架》一课,我事先反复翻阅教材,翻阅参考书,了解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做到了心中有数,课前亲自动手制作了简单的三角形、
长方形框架和正方体框架。

然后开始构思如何创设本课的个性化课堂教学,需要从哪些方面下手准备。

初步拟订为:本课要体现孩子身边的科学,以生为本的科学,激发创作欲望的科学,充满现代气息的科学。

由此,我开始留心身边一事一物(生活、网络),不断感受框架的存在以及与课堂教学的密切联系。

以便努力创设一节学生喜欢的科学课。

二、搜集信息,充分挖掘有效的课程资源。

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大胆尝试脱离书本的束缚,丰富教学资源,广泛收集材料,创设超越教科书的知识含量,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要做一名有心人。

”在《框架》一课的准备过程中,我无时无刻不留心观察身边的框架建筑。

小到学校的电视架,教学楼安装的空调框架,太阳能热水器的框架等,大到教学楼后面的衡器厂的框架,还有集安市所有高耸的建筑工地的塔吊,加油站顶棚,联通、移动的信号塔,电线塔,电视塔等,观察后进行有选择的拍照,以备用。

在这个过程我也深深感受到了框架给社会带来的巨大作用,为本课添加新的构思埋下了伏笔。

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截选光碟、录象、影视、配乐等手段促进教育教学。

与此同时,教师也随机写教案,甚至写教案草稿,以备修改。

三、整理剪辑,努力挖掘教育教学精髓。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当你把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好了,教师就要根据自己对课的理解、设计,进行对所有的材料进行取舍、加工,制作一件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件。

体现课件的实效性、服务性和
不可替代性。

然后整理教案,将教案与课件融为一体。

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的感觉,努力给学生以启发、思考、震撼、鼓舞,给教师以信心和力量。

体现具有灵魂的新课程课堂教学。

四、有效运用,体现信息技术的无限魅力。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

当你把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完毕,即将设宴,等待众来宾品味。

如:《框架》一课,导入时,逼真的法国埃菲而铁塔来到了学生的眼前,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框架的魅力,为进一步研究框架打下了基础。

接着向同学们展示了我们周围的框架建筑(如:电视架、太阳能架、衡器厂的框架等),拉近了学生对框架的距离,学生十分兴奋,纷纷发表自己对框架的认识及其作用的理解,让他们感受到了框架就在我们的身边。

在小组合作制作三角形、长方形框架时,感受到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长方形不稳定,加固长方形框架时,先小组内讨论想办法,自行加固,汇报加固方法及斜杆的作用,教师并进行及时肯定与指导,由于斜杆的受力分析是难点,教师出示课件,漫画小人的图片,有效化解了学生对框架中斜杆作用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的拓展部分信息技术的运用更是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学生在合作加固正方体框架之后,结合欣赏大屏幕展示的“鸟巢”会馆的图片,学生进一步领略了当代人们的聪明、智慧,以及对框架的充分利用,从而真切感受到“鸟巢”会馆的诞生标志着框架艺术进入了新的时代,它的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学生无形中
体会到了框架与精神的和谐统一,这不正是创作的最高境界吗?最后,学生在图、文、声并用的音像效果中感悟到了框架促进了社会的快速发展,感受到了框架结构将离地面320米处高耸铁塔,将无限的光和热带给人间,将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将无数次欢乐与感动走进老百姓的心坎里,将人与人的沟通再次拉近距离,将载人飞船一次又一次成功驶入太空……学生心灵已经深深得到了巨大的震撼,并从内心深处萌发了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

深深的感受到也许“我”就是未来的工程师!并为之付诸不懈努力!这个过程囊括了教师较好的心理素质,娴熟的操作水平,超群的教学技艺,精湛的教学语言,敏捷的教学思维,有效的教学组织,加上信息技术的有效参与,这样的课堂教学如同一桌美味大餐。

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无限快乐,听者感悟到教育的无限魅力。

这样的课堂怎能不让人品起来津津有味,回味无穷呢?
将信息技术行之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中去,教师针对个性化的学生,创建有特色的个性化教学,让当代教育借助信息技术的春风,充满生命的活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