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文巫山ppt

人文巫山ppt


宋· 李珣《巫山一段云》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 水声山色锁妆楼, 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 啼 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回山 顾不 , 是曾 半 云经 缘 。沧 修 海 道 难 半 取为 缘 次水 君 花, 。 丛除 懒却 巫
元 稹 《 离 思 ( 其 四 ) 》
• 巫山高级中学(即巫山中学)是重庆市重点中学。学 校创办于1941年11月,校舍在城西三十余华里的朝 阳洞古刹,最初定名为“巫山县国立初级中学”,简 称“县中”。1953年更名为“四川省巫山县初级中 学”;1954年1月迁入城东北的土城坡。学校于1958 年秋开设高中,成为完全中学,遂更校名为“四川省 巫山中学”,1978年列为万县地区重点中学,1998 年更名为“重庆市巫山中学”。2002年月搬迁到杨 家坪。2003年11月,通过重庆市政府验收,成为市 级重点中学。2004年9月学校高中部全部迁入苟家坪, 2005年被县政府命名为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
长江三峡
五指山
三峡大坝
• 巫山小三峡,是大宁河下游流经巫山境内的龙门峡、 巴雾峡、滴翠峡的总称;这三段峡谷全长60公里; 小三峡与长江大三峡毗邻,林木翠竹20000多亩。 1991年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04年11月 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12月评为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还评为“中国国家级 风景名胜区”,“重庆文明景区”,“重庆安全景 区”,被名人誉为“中华奇观”,“天下绝景”。
• 巫山县,是重庆市的东大门,是游览长江三峡的必经之地,是长江三峡 库区的重镇。巫山县历史悠久,古迹纷呈,资源丰富。早在204万年前 “亚洲最早的直立人——巫山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了。巫山自然风 光独树一帜。闻名中外的长江三峡,巫峡以幽深秀丽擅奇天下。著名的 “巫山十二峰”名列大江南北,尤以神女峰最为令人心驰神往。峡中云 雨之多、变化之频、云态之美、雨景之奇,令人叹为观止。
地方特产
特产介绍一
党参 天麻 雪枣
以其质柔润,味甘 甜,嚼之化渣者为 上品。有补中、和 胃、清肺、益气、 生津、化痰之功效 。大庙出产的“庙 党”又具特色。

巫山“三台八 景”笼罩着神秘的 色彩。“三台”是 授书台、楚阳台、 斩龙台。“八景” 是南陵春晓、夕阳 返照、宁河晚渡、 清溪渔钓、澄潭秋 月、秀峰禅刹、女 贞观石、朝云暮雨。 十二峰后面重点介 绍。



巫山县被国家旅游局评为17个“中国旅游强县”之 一,巫山县也是重庆市唯一荣登该榜的“中国旅 游强县”。 1991年,长江三峡、巫山小三峡双双被评为中国 旅游胜地四十佳 。
长江大桥
美丽的广东路
基本特点
一户
• 地处库区腹心重庆东部,是“渝东门户”
返回
一 户 五 县
五县 • • • • • 一是经济小县 二是矿产资源富县 三是旅游强县 四是文化名县 五是移民大县
大众认定
溪里 整湖 奇 龙 大 米 境巫 等半 个、 清 门 宁 , ,山 著径 三琵 、 峡 河 最 形为 名之 峡琶 石 、 小 高 成大 的内 风湖 奇 巴 三 海 典巴 风, 景、 美 雾 峡 拔 型山 景囊 区双 闻 峡 位 的、 名括 的龙 名 、 于 喀巫 胜了 几湖 遐 滴 巫 米 斯山 。三 何、 迩 翠 山 , 特、 峡 中大 。 峡 之 立 地七 大 心昌 三 组 侧 体 貌曜 坝 ,湖 峡 成 , 气 ,山 、 以。 蓄 , 全 候 最三 神 距巫 水 以 长 特 低大 农 县山 形 峰 征 海山 架 城现 成 奇 公 明 拔脉 、 已 了 秀 里 显 仅交 神 成凝、 ,。 汇 农 公为 翠 水 由 县 2680 50 130 73.1
返回
当地物产丰富,山美水美人美。在这美丽的巫山背 后,凝聚着巫山人的智慧。在整个亚洲,最早的人 类化石就是在这片热土上发现的 。龙骨坡“巫山 人遗址”代表着亚洲人类的开始,也代表着整个亚 洲文明的开始。巫山人一向勤劳,用智慧谱写着人 类发展的新篇章。也正因如此,巫山也有了自己的 特产,接下来会向大家详细介绍。
学校具有一流的校园环境。做到了香化、绿化、美化,已成为 新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校被推荐为重庆市绿化先进集体。
文化广场
校运会
返回

战国间,巫属楚国之巫郡。秦昭襄王 三十年(前277年)建巫县.东汉建安 十五年『公元二百一十年』,刘备主 荆州,析巫县置北井县。蜀汉章武二 年(222年)),县境属,隶属宜 都郡。吴孙休永安三年(260年)分 宜都郡置建平郡,治巫县。西晋秦始 四年(268年)隶属巴东郡。隋开皇 三年(583年)置建平郡,巫县更名 为巫山县。 清康熙九年(1670年) 大昌县并入本县。1951年3月,湖北 省建始铜鼓乡划归本县官渡区境域, 1961年3月,龙溪人民公社所属上安、 下安、双河三个大队的山地1784.5亩, 水田342.3亩划出,归巫溪县境,形 成至今的巫山县境。
2000年被评为全 国首批AAAA景区。
• 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 水壮丽的大峡谷,为中 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 它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 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 的南津关,由瞿塘峡、 巫峡、西陵峡组成,全 长191公里。长江三段峡 谷中的大宁河、香溪、 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 使三峡景色更加迷人。 三峡的山水也伴随着许 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 神奇的红叶:红叶本无奇,属漆树科,叶互生, 多年生落叶灌木,学名黄栌,又名黄雾,黄腊子, 喜光,耐荫,耐寒,耐干旱,高大5-8米。民歌曰: 黄栌子油亮亮,烧起来火旺旺,今年砍了明年长。 以往是三峡人的主要燃料。但它现在和神女峰一 样名动天下,成了三峡旅游一张最美的明星片。
返回
返回
巫山,别有深意哟! • 巫山,指男女幽会。 典故: 语出宋玉 《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 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 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 ‘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 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后人以此附 会。
小三峡
悬棺
栈道
小小三峡
• 巫山小小三峡在大宁河滴翠峡处的支流马渡河上, 是长滩峡、秦王峡、三撑峡的总称。小小三峡是大 宁河小三峡的姊妹峡,因比大宁河小三峡更小,故 名“小小三峡”。巫山小小三峡被誉为全国最佳漂 流区,有惊无险的回归大自然参与式漂流——“中国 第一漂”。
巫山十二峰
断 睹远出曾 弄 晴 是 登,起步 川 呼 龙月云净 ; 朋 腾照连坛 ( 饮 汉翠;访 两 古 圣 宇屏上集 岸 人 不 以 泉 ,聚升仙 十 。 遥鹤峰, 住 二 峰 松望还顶朝 名 峦飞。 望云 题 啸凤才霞深 诗 ) ,
• •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 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 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 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 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与 巫 山 有 关 的 诗 词
巫山
巫山管辖
• 幅员面积2958平方公里,耕地 面积4817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 29.6%。辖巫峡镇、大昌镇、庙 宇镇、福田镇、龙溪镇、双龙镇、 官阳镇、骡坪镇、抱龙镇、官渡 镇、铜鼓镇等11个镇,龙井乡、 两坪乡、曲尺乡、建平乡、大溪 乡、金坪乡、平河乡、当阳乡、 竹贤乡、三溪乡、培石乡、笃坪 乡等12个乡,红椿土家族乡、邓 家土家族乡等2个民族乡。
• 巫峡以幽深秀丽擅奇天下,峡深谷长迂回曲折, 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屏列大江南北,尤以神女峰最 秀丽。峡中那云雨之多,变化之频,云态之美, 雨景之奇,令人叹为观止。唐代诗人元稹传之千 古的绝唱"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是
对长江三峡巫山那万古不衰的神韵和魅力的概括。
• 大昌古镇位于重庆市 巫山县境内小三峡风 景区(国家5A风景 区)滴翠峡口北上 10千米处。古镇始 建于晋,已有1700 多年历史,是三峡地 区唯一的保存完整的 古城。古镇占地约 10公顷,东西主街 长约350米,南北长 约200米,是一座 “四门可通话,一灯 照全城”的“袖珍古
大昌古镇
又是巫山红叶时
• 三峡巫山红叶主要有3大特点: 一是面积大,其实壮观,而是品 种多,色彩鲜艳,三十周期长, 景色分明。而且还有4株千年红 果树。走进巫山,如同走进了一 幅波澜壮阔的红叶画卷。三峡红 叶观赏时间长,全国罕见,比香 山红叶还要壮观,又曰:满山红 叶映三峡。目前巫山红叶品种有 200多个,形状20多类,色彩20 多种。
神女的故乡——巫山
除曾 却经 巫沧 山海 不难 是为 云水 。,
制作单位: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目录
简介概述 旅游名胜
当地特产
宝贵资源
文 化 底 蕴
梨子坪
巫山简介
巫山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素有 “渝都门户”之称,地跨长江巫峡两岸。东邻 湖 北省巴东县,西接奉节县,南与湖北省建始县毗 连,北与巫溪县及神农架林区接壤。县城位于大 宁河与长江交汇处,县城距三峡大坝124公里,上 溯重庆480公里,东下宜昌167公里。介于东经 109.11',北纬30.45'~32.28'之间,海拔相对高差 2606米,县境东西最大距离61.2公里,南北最大 距离80.3公里。总面积2,9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40,274公顷。巫山地形十分复杂,南北高中间低, 峡谷幽深,岩溶发育,山地面积占百分之九十六, 丘陵平坝占百分之四。巫山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 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温度18.4摄氏 度,年平均降水量1041毫米。
巫山文明的窗口
巫山高级中学教育很赞
• 学校办学效益不断提高,1941—2004年毕业生7万多人, 恢复高考制度至今,已为大专院校输送新生6000多人,其 中升入清华、北大、复旦等名牌大学的有100多人。毕业 生中享誉欧美的专家学者,有常驻联合国的官员及代表, 也有国际国内颇负盛名的各类人才,可谓龙头腾跃,桃李 竞秀。 • 近年来,教师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有300多 篇教研率文获市、县等级奖有多项研究课题成为国家教育 部,市、县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并获各种等级奖学生参加竞 赛有900多人次获国家、省市级等级奖,学校多次被评为 市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