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考季——花生十三资料分析单项讲义————————————————————————————————作者:————————————————————————————————日期:花生十三资料分析单项讲义一:资料分析总体概述 (4)1、考试大纲描述 (4)2、考试时间安排 (4)3、重点考察内容 (4)4、做题思想 (4)二、资料分析基础概念与解题技巧 (5)1、资料分析核心运算公式 (5)2、资料分析常用基本概念 (6)3、资料分析读题方法 (9)4、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11)三:资料分析高频考点梳理 (20)1、ABR类问题 (20)2、比重类问题 (25)3、比较类问题 (33)4、比值类问题 (39)5、综合类问题 (41)一:资料分析总体概述1、考试大纲描述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资料分析主要是对文字资料、统计表、统计图(包括条形坐标图、圆形百分比图、坐标曲线图、网状图)等资料进行量化的比较和分析。
应该说,这种类型的题目考查的是应试者分析、比较和量化处理的能力。
2、考试时间安排分题型分析,文字材料:6-8分钟;单纯统计表、统计图:5分钟;综合题:6-8分钟。
若四个资料分析,一般会有一个文字材料,两个综合题,一个单纯统计表或统计图;所需时间为23到29分钟。
平时练习控制好时间,考试时一定要预留出充分的时间以便保证准确率。
3、重点考察内容绝大多数考生都有误区,认为资料分析就是考查计算能力,我做不完只是因为计算的不快,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没有考官只是想招个计算器,资料分析更侧重的是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
资料分析考察内容有三:一是读题:如何选取关键字,如何快速准确的在大量复杂的数据中选取有用的数据。
二是分析运算:如何通过分析或列出有效的计算式子计算答案,资料分析常用的公式不多,通过练习,要深刻理解,必须做到如条件反射一般。
三是计算:没有人想找个计算器,计算往往都是通过各种巧算估算结合选项来分析出答案,所以,平时的练习就需要我们养成速算的习惯,从而在考试中节省出时间。
4、做题思想一、读题找出数据与列式计算同等重要:切忌忽视分析,陷入到复杂繁琐的计算当中,不仅速度没有保障,也会影响状态,造成思维混沌。
二、技巧是为做题服务的:学习技巧不是为了卖弄技巧,而是为了提高做题速度。
有些题目本身已经非常简单,完全没有必要再去使用技巧,直接计算反而更节约时间并且准确率可以得到保证。
三、估算必然产生误差:在估算前一定要先注意选项,只有当选项差距足够安全时才可以估算,必要时候可以在估算之后估计误差范围,以免出错。
四、有舍才有得,心态决定正确率: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要做对所有的资料分析题,做之前按照自己平时的水平做好预计,适当放弃永远是一个最明智的选择。
二、资料分析基础概念与解题技巧1、资料分析核心运算公式一、基期、本期基期和本期,这一对名词不会出现在所给材料和问题里,但理解这两个概念是解决好资料分析问题的关键。
基期,表示的是在比较两个时期的变化时,用来做比较值(基准值)的时期,该时期的数值通常作为计算过程中的除数或者减数;本期,相对于基期而言,是当前所处的时期,该时期的数值通常作为计算过程中的被除数或者被减数。
【注】和谁相比,谁做基期。
二、增长量、增长率(增长速度、增长幅度)增长量,表示的是本期与基期之间的绝对差异,是一绝对值。
增长率,表示的是末期与基期之间的相对差异,是一相对值。
增长率=增长速度(增速)=增长幅度(增幅)【注】在一些“最值”比较题的题干表述中,经常出现“增加(长)最多”和“增加(长)最快”,我们需要注意,前者比较的是增长量,而后者则比较的是增长率。
三、同比、环比同比和环比均表示的是两个时期的变化情况,但是这两个概念比较的基期不同。
同比,指的是本期发展水平与历史同期的发展水平的变化情况,其基期对应的是历史同期。
环比,指的是本期发展水平与上个统计周期的发展水平的变化情况,其基期对应的是上个统计周期。
【注】环比常出现在月份、季度相关问题。
四、公式运用与练习资料分析的考察离不开对于两个时期的数值的比较,由此得出四个概念,即基期(A),本期(B),增长率(R),增长量(X)。
熟练掌握上述概念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通常针对此知识点设计的问题难度一般,是我们必须拿分的题型,一般来讲,我们可以在材料中找到两个已知概念,然后通过计算,得出第三个概念的数值。
增长量=基期量*增长率=本期量-基期量=本期量-本期量/1+增长率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本期量-基期量)/基期量=本期量/基期量-1本期=基期+增长量=基期+基期*增长率=基期*(1+增长率)基期=本期-增长量=本期/1+增长率【习题演练】【例一】2012年1-3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8593.7亿美元,同比增长7.3%,其中:出口4300.2亿美元,增长7.6%;进口4293.6亿美元,增长6.9%。
3月当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3259.7亿美元,同比增加216亿美元,其中:出口1656.6亿美元,增长135.4亿美元;进口1603.1亿美元,增长5.3%。
1、2011年一季度,全国进出口总值约为多少?2、2012年一季度,全国出口额同比增长多少?3、2011年三月份,全国进出口总值约为多少?4、2012年三月份,全国出口总值同比增速约为多少?【注】进出口相关问题,为资料分析中的一个易错点,注意题目中进出口、进口、出口的表述,注意进出口量与进出口额的不同,理解顺差、逆差的含义。
【例二】2011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6.5%。
全年局用交换机容量减少3070万门,总容量43467万门;新增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20406万户,达到170691万户。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8512万户,减少897万户。
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2725万户,年末达到98625万户。
年末全国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2713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1802万户。
1、与2010年相比,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增加约多少?2、与2010年相比,2011全年局用交换机容量变化率约为多少?3、201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约为多少户?4、与2010年相比,全国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变化率约为多少?2、资料分析常用基本概念一、百分数、百分点百分数,表示的是将相比较的基期的数值抽象为100,然后计算出来的数值,用“%”表示,一般通过数值相除得到,在资料分析题目中通常用在以下情况:(1)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2)表示某个指标的增长率或者减少率。
百分点,表示的是增长率、比例等以百分数表示的指标的变化情况,一般通过百分数相减得到,在资料分析题目中通常用在以下情况:(1)两个增长率、比例等以百分数表示的数值的差值;(2)在A拉动B增长几个百分点,这样的表述中。
【例1】2010年,某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83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8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985.6亿元,同比增长12.5%。
1、2010年,该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A.12.63% B.12.63个百分点C.7.07% D.7.07个百分点2、2010年,该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比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高()。
A.13.3% B.13.3个百分点C.14.3% D.14.3个百分点【例2】2007年前三季度,A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5777.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2%。
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是本市工业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前三季度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028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3%。
问题:2007年前三季度,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百分点。
A.12.3 B.14.2 C.65.2 D.无法计算【注】“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255元提高到2010年的5915元,增加2664元,年均增长12.7%。
2010年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人均2431元,比2005年增加1257元,增长1.1倍,年均增长15.7%。
问题:“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值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贡献率约为:A.37.1% B.43.6% C.47.2% D.50.4%二、倍数、翻番倍数,指将对比的基数抽象为1,从而计算出的数值。
翻番,指数量的加倍,如:如果某指标是原来的2倍,则意味着翻了一番,是原来的4倍,则意味着翻了两番,依此类推。
所用的公式为:末期/基期=2n,即翻了n番。
【注】注意“超过N倍”“是xx的N倍”两种说法的区别。
超过N倍,说明是基数的N+1倍。
【例1】2010年,各类企业投入R&D经费5185.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政府属研究机构投入1186.4亿元,增长19.1%;高等学校投入597.3亿元,增长27.6%。
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73.4%、16.8%和8.5%。
问题:分执行部门看,2010年企业投入R&D经费约是政府属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经费总和的()。
A.2.9倍B.2.6倍C.2.5倍D.2.2倍【例2】2011年累计出国留学人数比1978年规模扩大了375倍。
问题:2011年当年出国留学人数较1978年翻了。
()A.接近3番B.接近4番C.接近5番D.接近6番三、比重、比值、平均比重:某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计算公式为比重=部分/整体*100%。
比值:两数相比所得的值。
平均:将总量分成若干份,例如:人均消费。
即总消费/总人数。
【注】题目中出现“占”字时,考察的也是比重问题。
【例1】(2011年国考)2010年一季度,我国水产品贸易进出口总量158.7万吨,进出口总额40.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2%和29.0%。
其中,出口量67.1万吨,出口额26.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7%和24.9%;进口量91.6万吨,进口额14.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0%和37.5%。
表1 主要进口来源地(进口额前7位)进口量(万吨)同比增长率(%)进口额(亿美元)同比增长率(%)美国 6.88 59.30 1.13 42.00 表2 主要出口目的地(出口额前7位)出口量(万吨)同比增长率(%)出口额(亿美元)同比增长率(%)美国10.72 3.05 4.66 8.76问题: 2010年一季度,我国与美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占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约为:A. 7.8%B. 12.7%C. 14.2%D. 17.6%【例2】(2010年国考)2009年5月全国邮电业务基本情况单位累计(1—5月)当月电信业务总量亿元10092.7 2141.2移动短信业务量亿条3195.4 643.2问题:假如平均每条移动短信的业务费用为0.1元,则2009年5月移动短信业务总量占当月电信业务总量的比重约为:()A.2.8% B.3.0% C.3.2% D.6.4% 【例3】(2012国考)2010年,某省广电实际总收入为145.83亿元,同比增长32.07%。